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因医保而引发的医患纠纷和矛盾有逐年增长的势头,对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护理工作带来影响,也牵涉了医保管理部门的许多精力,本文着重分析引发医保医患纠纷的原因,探讨规避医患纠纷的方法,为构建和谐的医保患三者关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医患关系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医患关系的紧张与这种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对和谐医患关系的内涵进行探讨,并对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各种路径做出比较,最后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剖析伦理道德观念对建构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浅析医患纠纷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作鑫  汤宗辉 《社科纵横》2005,20(2):111-113
随着医学发展的突飞猛进,医患纠纷问题成为深受人们关注的问题,然而目前无论是立法上还是制度上在这一方面都并不十分完善,还不能做到全面有效地保护医患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通过对现阶段医患纠纷中所凸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解决医患纠纷问题的相关对策已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赵丽 《社科纵横》2014,(10):21-25
紧张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医疗行业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这也是中国医学院校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多,本文从国家制度、医院的管理、医患双方的道德因素、卫生立法的滞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此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原则和具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医患关系的伦理透视和实践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优质的医患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必须科学理解医患关系的实质,透视医患关系背后的利益博弈和伦理蕴涵。通过对现有医疗卫生制度的伦理审视,本文认为,医患关系的不和谐是由于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成本—收益的失衡和社会信用资本不足等问题造成的。因此,要想建构和谐医患关系,就必须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合理的成本补偿机制和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经济关系视角下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惠关系是指以医师为主体的医疗者群体包括护士、医技人员、医务行政管理人员等与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一方的群体包括与患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患者家属、亲属、监护人及其所在工作部门、单位等.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医疗活动本身为医患双方满足各自的需要提供可能.由于患者经济负担的增加、医疗服务上存在的瑕疵、医惠沟通不当以及患者维权意识提高等原因使医患关系中产生了诸如患者的付出和获得失衡、医生和患者之间不信任、医德危机等问题.归根结底医患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经济关系,经济利益是联结医患关系的纽带.经济手段也应当是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性手段.从经济角度提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建立合作共赢的医患信托关系,建立医生收入市场化制度,给医生与其地位相应的经济保证,为医疗行业设定更高的准入门槛,创新险费制度等,以期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7.
李兴林 《创新》2013,(2):107-109
治安调解是公安机关依法解决民间纠纷的重要方式,治安调解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治安调解以自愿为原则,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能够有效化解矛盾,解决纠纷,预防犯罪和突发事件,公安机关应当对治安调解进行科学定位,充分发挥治安调解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医疗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开展医疗社会工作,重新审视医患双方的角色,以医疗社会工作者为中介,构建"医疗机构—家庭—单位—社区—慈善公益组织"五位一体的医护资源网络,缓解医患矛盾,维系医疗秩序和谐稳定,促进医患双方合作互助共同捍卫生命的价值与尊严。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5,(6):141-143
本文从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争议入手,分析得出医患关系的多重性法律属性,进而构建以医事法为核心,其他卫生法律法规为依托的医患关系法律适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在家事纠纷调解方面的不足包括:立法不完善;专门机构缺失;专业人员缺位以及调解机制不健全等.澳大利亚"家庭关系中心"之家事纠纷调解的经验值得借鉴.建议我国增补专门的立法、设立专门的"家事纠纷调解中心",实现调解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并规定对所有婚姻家庭案件除婚姻无效案件等不能调解外,人民法院均应指定当事人须到"家事纠纷调解中心"进行咨询、调解.应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且建立多机构联合调解家事纠纷的社会调解网络,构建家事纠纷的人民调解新机制,以及时、妥善地解决家事纠纷,减少诉讼,促进我国平安家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并且经济发达地区一直都是矛盾纠纷的多发区。这表明越是经济发展就越需要重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走在前列,构建劳动关系有成功的经验也面临许多问题和压力,需要重视和加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孙静 《创新》2011,5(5):63-6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随着经济区的不断发展,企业数量越来越多,经济区劳动关系也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支撑经济区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调查北部湾经济区劳动关系现状。建立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和选取样本企业来实施调查,运用线性加权方法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经济区劳动关系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对经济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闪兰靖 《社科纵横》2007,24(4):132-133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是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本文试通过对兰古区窑街街道办事处这一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地区民族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来对城乡二元结构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 《社科纵横》2007,22(6):88-90
法院调解,也称诉讼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自愿就民事权益的争议,平等地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所进行的活动。中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弊端学者提出了各种改革的措施。本文首先反思了中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接着评析了学者们的理论观点,最后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农村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增多,为及时调解纠纷,维持社会稳定,实践中各种纠纷调处机制应运而生。本文分析了鄂北一个村庄的纠纷调处记录,研究发现,较之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现代司法准则,以"村庄法官"角色存在的调解者,不以立法条文以及事实情况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实现法律意义上的公平、公正也并非是纠纷调处的主要目的,但他们在工作中特别注重当事人主观上的接受情况。同时,调解者经常集多重角色于一身,实行"保姆式"办案,还会动员多方主体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去;在另一些冲突中,调解者刻意不彻底解决纠纷,为当事人自动和好留下足够的空间,最终既平复了争议,又保存了当事人的颜面。结合村庄的调解经验,文章认为,尽管矛盾纠纷的增多,为现代立法快速进入乡土社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但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笼统意义上的法治理念,还是国家立法的具体规则都没有全面、彻底地进入乡村社会;各地村级调解机制设立和运作更多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而不是为了推进"法律下乡"。  相似文献   

16.
环境纠纷的行政处理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中,环境纠纷的行政处理制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在我国,环境纠纷的行政处理主要有环境行政复议、行政裁决和行政调解三种方式。对于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我国一般规定为不可诉的行政调解行为,而对于自然资源纠纷的行政处理,则规定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裁决行为。这种法律规定的差异不仅导致了我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法律体系存在混乱和冲突,而且在实践中也不利于环境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周婵丹 《探求》2013,(Z1):135-137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新塘街重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服务改善和保障民生,有力维护了辖区的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源自美国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有其特定的含义、特征与功能,ADR的世界性潮流以其倡导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主和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理念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和思路.同时,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和永恒文化资源的调解是当代ADR中最重要的形式,构成了ADR的核心;而以中国为典型代表的调解传统,则渗透着中华文化和谐理念的精华.以纽约和上海两个大都市的实践素材为例,将美国的"ADR文化"与中国的"调解文化"做相关的法文化法社会学思考获得的重要启示则是,应当充分重视这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以共同致力于形成足以适应构建现代和谐社会需要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新型的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9.
善良风俗在诉讼调解中的适用体现了司法的能动性,对促进诉讼调解的效率,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系当事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善良风俗在我国目前还处于非正式法的渊源地位,因此法官不能直接对其进行适用,而应进行科学的评价和理性地选择。在诉讼调解适用中善良风俗应满足能动性、合法性、合理性的要求,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区分善良风俗地域性和民族性,并根据具体案件的性质和内容具体分析,选择相应的善良风俗。  相似文献   

20.
栗峥 《学习与探索》2012,(12):53-60
转型期中国乡村的传统秩序正在经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呈现为机制观念的转变、人际交往的疏离、权力关系的演变与独立个体的崛起。城乡的巨大流动使得独立的个体在纠纷处理上具有足够的自由与话语权,不再受制于乡土秩序的约束。乡村纠纷因流动而出现了解决上的"无主地带",进而刺激了乡村"混混"的"暴力救济"与纠纷解决上的"丛林法则"。乡村基层组织"悬浮"于乡土之上,不再具有支配乡村个体的机制与力量。"调解"失去了其固着的乡村组织结构与秩序保障,随之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效力,原有的"实质性调解"被弱化成了"表象性调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