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探索高水平课程群建设,有利于推进专业群建设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与企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实践课程群是高职院校高水平课程群建设的重要支撑与特色项目,探索“三段进阶式”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群建设,即依托校内超市实训基地、“校中企”“企中校”等实训场所设计实训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实现校内、校外实践课程的有效衔接,保证学生岗位能力以及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核心课,课程开设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道路设计方面的能力,进而为国家的道路建设输送更多优质的勘测设计人才,为我国的道路交通提供保障。传统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理论大于实践,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该文针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展开分析,探索教学改革上的有效方案,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生就业、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经,但是“专创融合”课程的开发一直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一个难点。为探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该文以数据可视化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以促进专业层面上“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金课”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新兴的“互联网+”教学和传统课堂进行有机结合,教学形式丰富多样,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有效途径。生化分离与分析技术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较多,亟须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该文主要探讨生化分离与分析技术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将“金课”标准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该课程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5.
媒体技术创业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不强和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创业教育与生产实际脱节、学校创新创业指导资源匮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项目与企业项目对接”“课程学习团队与创业团队对接”“教学团队与企业项目团队对接”,对创新项目开发、企业项目制作等不同层级的学习进行课程互认和学分置换,实现了对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畅通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通道,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出作品、校企合作出产品、创业岗位出精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提升研究生对于生物技术理论的学习兴趣,进而带动其实践能力的提升,是课堂教学的难点。生物技术发明发现过程中“科学故事”的挖掘和提炼为该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将所挖掘“科学故事”融入教学内容,结合现场实践教学,形成“听故事、学思维、懂技术”的课程教学模式,能够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所授技术要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哈尔滨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依托,通过“赛课一体”的形式,在专业理论课、实验实践课和创新创业课程中进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教学模式改革。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割裂和学校与社会分割的现状,进行了“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体系研究与实践,促使通识教育与专业职业教育有效融合,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核心就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优化与完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已成为各学科建设的重点。“互联网+对分课堂”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该文首先分析对分课堂的定义及其与“互联网+”结合的意义,然后阐述“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设计,探讨“互联网+对分课堂”的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最后提出完善“互联网+对分课堂”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路,以期为“互联网+对分课堂”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蚕桑生物技术对于蚕桑学、分子生物学而言具有桥梁的连接作用。在“蚕桑生物技术”的课程教学中,传统课堂授课是其主要模式。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蚕桑生物技术”课程改革创造了契机。该文结合课程教学现状,通过对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现路径,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专业人才缺乏,加强工业机器人技术类课程建设有重要意义。该文探讨了采用“四维导向、五阶能力”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模式,解决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强,缺少跨学科、跨专业与工业机器人新技术融合,缺少教学资源,难以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等问题,并总结了该模式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是近年兴起的实验教学新技术,其本质在于使用虚拟技术实现对于“真实”企业环境的模仿。作为培养学生掌握进入营利部门工作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企业社会工作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与真实企业环境脱节的困境,亟须借助虚拟仿真实验等新技术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该文以“为学生模拟‘真实’企业环境”为核心论点,通过对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中实验教学技术应用的概述,分析了企业社会工作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围绕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模拟“真实”企业环境展开论述,对改进社会工作院系企业社会工作方向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智能汽车技术的课程特点、教学现状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与探讨,提出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搭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数字仿真教学平台、融合智能汽车大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教学改革措施,以期提高智能汽车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有限课时内掌握更全面的智能汽车技术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为智能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开展多元化过程性的考核模式研究与探索,强化“教”与“学”两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该文构建了“双主线+四阶段+七类型”的“247”多元化过程性考核方式,有效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和课程质量的提升,促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从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分析,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变革,混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教学模式被高校大力推行,引领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使教师由“教学组织者”转变为“教学引导者”,有效推进“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是高校教师面对的新挑战和新课题。该文基于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创业基础,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探讨课程实践经验,为同类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以河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针对传统三门力学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立了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群,将三门力学课程教学过程集合起来统一考虑,将教学理念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思政以及课程实践等多环节开展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内容不减少,各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课程实践环节多样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动手能力和专业认同感,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与灌输式教学相比,研讨式教学法具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优势。然而,传统的研讨式教学存在花费时间多、适用人数少以及课程评价困难等局限,目前未能在我国本科学生课堂教学中形成经典有效的教学范式。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研讨式教学则是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研讨式教学不足之处的新模式。该文以物理化学课程为例,结合互联网和传统研讨式教学的特点,建立了一种以“(课前)线上创立主题与知识共享—(课中)线下主题研讨与内容创新—(课后)线上课程总结与课程评价”为结构的新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模式对于基础理论课程的讲授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世界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校本课程的“本”,首先是“以校为本”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然而,学校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如何使课程适应学生的能力、兴趣、经验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并以学生获得学习的利益为终极目的,这才是课程存在的根本意义。这样说来,校本课程的“本”,更应该是“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形成教学质量的核心,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需要对课程进行监控评价,评价依据是课程教学是否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文主要从课程质量、课程评价、持续改进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反馈及持续改进机制的研究,形成“监控-反馈-改进”的闭环质量监控机制,从而有效达成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翻转+对分”混合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名2020级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专科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实验组则采用“翻转+对分”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比两组教学后课程考核成绩、教学效果和满意度。结果 教学后实验组课程考核成绩、教学效果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天然药物学课程教学中采用“翻转+对分”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践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解决“如何让学生快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的问题,该文提出以“翻转课堂”式理论教学为依托,以“项目式”实践教学为手段的教学改革措施。通过将指导教师科研任务中的测试任务进行分解,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的《传感器与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理论知识,完成科研任务中小的测试任务,锻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经过一学期的探索,不仅成功解决了指导教师在“等离子体性能诊断”项目中的测试任务,而且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升,验证了“项目式教学”在《传感器与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