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是我国各高校面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入门及核心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达到此目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迫切需要进行“专创融合”设计,探求创业学科与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最终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该文根据国家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论述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指导下,学生在演讲与辩论课程中如何有效学习,从而提高思辨能力。通过8周教学实验,证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的自我评价量表对英语专业学生自我反思能力提高、思辨能力增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具有促进作用。该项研究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演讲与辩论课程及提高思辨能力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针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协同性差等问题,更好地将创新创业课程理念及实践引入专业课程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水平专业型人才,是目前高校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该文以三峡大学材料类专业基础课《材料科学基础》为例,探讨“专创融合”背景下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5.
高职院校高质量“双创”人才培养是体现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实施“双创”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构建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体系,是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新格局的举措。该文剖析当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思路及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为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7.
王海燕 《生存》2020,(12):0005-0005
作文考试的主要意义究其根本是倡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的情感和哲理,辩证地思考生活、学会分析问题,能够通过现象去认知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乃至逆向性,作较为深层次的挖掘。  相似文献   

8.
探讨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挖掘思政和能力教育元素,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机场信息管理与控制》课程将素质目标与思政教育内容结合,并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考核方式,积极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形成了基于微项目翻转课堂的多元融合教学模式.该文对该模式的教学内容、实现机制、既有成果、进一步发展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基于“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方向,依托沈阳工业大学翻转课堂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以及口语竞赛选拔培训体系,搭建“课程+竞赛”双轨交互式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教学与竞赛在“教学内容、练习模式、评价标准、教师团队”方面的四维深度融合,以“教、赛、研”协同共进的发展模式,实现顶层设计,节约教学资源,推进“双创”教育。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为了解广西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知、实施情况及遇到的困难,该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大部分参与者对翻转课堂有清晰的认识;(2)大学英语教师熟悉如何开展翻转课堂,知道如何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实施翻转课堂;(3)问卷调查中的10个难点对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翻转课堂实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乐琳 《学术交流》2012,(Z1):200-202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使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性的语言交流工具,在国际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的重要性对国内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英语口语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分析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普遍低下的主要原因,探讨培养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旨在提高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环节。该文以《材料加工工艺》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特点,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改进课程实施过程,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打造“双创”教师团队,构建符合“双创”培养的课程评价机制,探索“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以课程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该文以高职《遥感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入手,提出了三线结合两赛融通的课程改革思路,并通过重构模块化课程内容、建立多层次实训体系、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实施过程导向的考核评价方式四个方面的措施予以实施,最后对...  相似文献   

14.
将高校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打造"专创融合"特色课程,是高校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的一项重要途径,对培养能力导向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深入分析了基于"专创融合"思想的《项目管理》特色课程的建设基础、建设目标、建设计划及具体实施措施,旨在为高校进行《项目管理》特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趋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以机器人工程学综合课程设计课程为例,该文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创项目和竞赛为牵引的项目式混合教学方法,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行以成果为导向的过程化、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考核方法,构建“课程+项目+竞赛”三位一体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科创成果,并助力教师的科学研究,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获益。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职业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创新创业思维,能够综合专业知识技能并利用创新创业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该文主要分析“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以及教学实践策略,希望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实现课程设计的优化,完善“专创融合”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7.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专业人才缺乏,加强工业机器人技术类课程建设有重要意义。该文探讨了采用“四维导向、五阶能力”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模式,解决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强,缺少跨学科、跨专业与工业机器人新技术融合,缺少教学资源,难以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等问题,并总结了该模式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理工科大学生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理工科地方高校为例,提出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建学科专业特色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群、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专创融合”“校企联合”育人新模式、加强师资建设等措施,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9,(9):136-140
思辨能力是最重要的"可迁移能力"。辩论是知识的综合体,是思维训练的集成板。辩论赛有助于知识的增长、语言的运用,也有益于思维的发展。以辩论赛为依托,运用统计分析软件,笔者揭示了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的相关性,依据一定的标准评估了大学生的思辨能力,研究了辩论赛在思辨能力评估中的效用,为研究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和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专创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原理课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的任务驱动式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以电商项目策划为主线的教学情境,开展基于对分课堂的协作与交流活动,实现了“学—思—践”三位一体的意义建构,并通过建立成果导向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协同“专创融合”评价体系,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学创结合”,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