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未婚女青年避孕方法应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根据1995年在上海3个市区和2个郊县婚前体检的大青年及其未婚夫调查数据,对该地区未婚女青年的避孕方法应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提示,在目前未婚青年中,性行为发生率高、未婚人工流产率高、而首次性行为避孕率低;有必要加强未婚青年性教育,包括学校教育、计划生育部门的校外教育、家庭教育等,尤其是加强恋爱中大龄青年及定婚同居青年的避孕教育,以避免早婚、早育,并达到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校研究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对8个城市18所高等院校的2730名已婚和未婚男女研究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的结果。调查表明,中国在校研究生的生殖健康知识仍很缺乏,未婚研究生尤为严重,已婚、未婚研究生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比较一致,但女性研究生所持态度比男性谨慎;在校已婚研究生的避孕率为72.96%,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所采用的避孕措施多为临时性的方法;有10.9%的学生有婚前性经历;38.6%的已婚女研究生有人工流产经历。无论是已婚还是未婚研究生都期望学校能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同时也能提供适合学生特点的计划生育服务。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城市未婚青年性观念、性行为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1993年6月至1994年4月对北京东城区3034例婚前保健者的性观念、性行为及对性知识的需求等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7.28%的青年人从中学时期即开始对性感兴趣;60.48%的青年性知识来自书本;3034例未婚青年中有婚前性行为的占45.52%,个体经营者和无业人员高于其他职业。83.88%的调查对象认为婚前性行为是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可以理解的。婚前性行为常常造成未婚先孕,既影响女青年的身心健康,也给计划生育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未婚青年中66.84%的人对性知识不了解或稍有了解,他们当中91.20%的人认为婚前性教育很有必要。因此,今后对未婚青年的性知识及避孕知识的宣传指导非常必要,此项工作应从中学开始。  相似文献   

4.
王飞 《西北人口》2014,(2):59-65
通过对绵阳市农民工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工获取性知识主动性不强、主要通过网络媒体获取性知识、性病传播和避孕知识不足:对于婚前、婚外性行为、第一次性行为对象和可以发生性行为的情形等方面持较为开放的态度,不少人认为夫妻性方面出现问题是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少部分人在性需求较为强烈.由于长期性压抑导致其身心受到影响。通过性别对以上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男性农民工比女性农民工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媒体途径获取性知识,选择安全期避孕,双方自愿即可发生性关系,恋爱次数更多,性压抑时难以入眠、头疼、精力减退、幻想性犯罪。  相似文献   

5.
目前青少年的性成熟年龄日趋提前,而初婚年龄的不断推后,待婚期的时间延长使未婚青少年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婚前性行为对未婚女性而言极易造成非意愿妊娠、流产、性传播疾病等生殖健康问题,从而对她们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利用2009年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数据,对中国未婚女青年流产服务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为更...  相似文献   

6.
昆山市未婚青年生殖健康同伴教育研究 --基线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依托我国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用同伴教育的方法,进一步把生殖保健、避孕节育和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传播到未婚青年中去,促进他们的生殖健康.基线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未婚青年的生殖保健知识欠缺,尤其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误区.他们的性观念相当开放,婚前性行为已比较普遍,传统性观念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在未婚青年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部分女性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和避孕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大多数研究侧重于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对其生育意愿和避孕状况的研究还鲜见报道。了解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和避孕状况能为有关部门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服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我们对昆明市的部分流动人口进行了上述问题的调查。一、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为户口不在昆明市两城区但在两城区做生意、打工等的流动人口妇女,包括已婚和未婚两种人群。对未婚者只调查生育意愿,对已婚者除调查生育意愿外还调查其避孕状况。具体方法是由受过统一培训的女性调查员深入到流动人口聚居区向…  相似文献   

8.
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先孕的姑娘,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为数不少。据一家妇产科医院婚前检查的统计资料来看,发生婚前性行为的现象,已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有不少姑娘因未婚先孕,严重地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为什么未婚先有性行为,未婚先孕的现象会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1010例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查结果显示,未婚人流女性以20—24岁年龄组为主,占70.4%,许多未婚人流女性有过人流史,近1/3的人首次性行为及首次人流年龄小于法定结婚年龄,78.6%的人此次人流的原因是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提示24岁及以下年龄组是未婚先孕人流的高发人群,特别是一些不到结婚年龄的女青年正在受到人工流产的威胁,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是导致未婚人流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在未婚青年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向她们提供计划生育服务,特别是避孕药具的服务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状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前,中国青少年的性成熟已明显提前,未婚青年(包括少年)性行为发生率在不断上升,首次性行为的年龄呈提前趋势。但他们缺乏性和生殖健康知识,有性行为的未婚青年避孕措施的采用率较低,导致未婚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发生率上升。未婚青年性行为、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发生与性观念与社会观念的变化、文化教育、家庭背景、环境因素、国家政策及社会因素等有关。要提高中国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状况,应满足未婚青年的需求,给未婚青年提供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生殖健康、性行为及避孕节育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深化研究高校学生生殖健康、性行为及避孕节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北京等七城市各类院校、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高校学生生殖健康、性行为及避孕节育状况。调查研究内容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高校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掌握及态度状况;高校学生避孕药具及避孕服务的利用情况;避孕节育服务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确立和探究了高校学生生殖健康、性行为及避孕节育的导向原则、服务模式及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未婚人口问题理论探讨,本文回顾了近年我国青少年未婚人流的相关研究,发现目前存在比例高、低龄化、重复人流比例高以及并发症高四大特征;从理论角度思考,认为发育年龄和初婚年龄间隔拉大、更为频繁的人口流动.更加开放婚前性行为态度以及生殖健康知识和服务渠道的缺乏是造成该现状的重要宏观因素;提出应该根据“性行为链条”的理论框架及时转变青少年生殖健康观念、加强对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和改善相关服务模式.才能有助于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13.
综合研究“十五”时期中国人口发展前瞻性研究………………………………………………于学军(1—1)人口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翟振武(1—9)对“中国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的质疑………………………………………………叶明德(1—32)试论后人口转变……………………罗 淳(1—38)中国农村产前性别选择的决定因素分析………………………………………………楚军红(1—61)历时研究与事件史分析…………………郭志刚(1—67)城市外来未婚青年女工的性行为、避孕知识和实践──来自5个城市的调查………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8年安徽省CH市JC区的调查数据,通过与同年龄段已婚男性的对比,对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国性别失衡背景下,男性婚姻挤压导致大龄未婚男性难以获取正常、稳定的性行为,商业性行为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和弥补方式,其发生率在农村地区的大龄未婚男性当中存在显著升高的可能性;相对于较高的商业性行为发生率而言,大龄未婚男性的安全套使用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使得大龄未婚男性的商业性行为具有高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15.
女医学生性相关问题的知识、态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某医科大学三年级女学生关于性问题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女医学生性知识水平并不令人满意,大多数学生渴望接受学校系统的性教育;另外,大学生性观念很开放,对于婚前性行为、未婚妊娠多持宽容态度。恋爱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随之引发了婚前性行为、未婚妊娠;且因学习压力繁重,性自慰行为时有发生。根据以上结果,应尽快建立适合国情的性教育系统,提高学生性知识水平;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恋爱、学习的关系;在性教育中,增加介绍有关手淫方面的内容;解决婚前性行为及未婚妊娠的问题,减少由此而带来的生理伤害及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服务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 2 0 0 4年 3月开展了“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状况基线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发现 ,未婚人群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低、有效性低、自我保护能力弱 ;未婚人群避孕知识多 ,但获得相关服务少 ,其避孕失败率高 ;流动人口获得避孕节育方法的途径少 ,很难被纳入免费服务体系。为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未婚性行为与人工流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9年中国15-24岁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显示:22.4%的青少年具有性经历。有性经历者中,流动女青少年妊娠比例为28.5%,高于非流动女青少年(19.3%)。部分专家根据地方门诊调查的情况估计,未婚人流至少占人流总数的20%-30%,重复人流约占所有人流的比例30%。《2013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公布,2012年全国人工流产共669万例,据此推测2012年未婚人流大约为133.8-200.7万例,未婚青少年面临的人工流产问题,形势非常严峻。人工流产会给女性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并影响到未来的婚姻与生育,  相似文献   

18.
崔小璐 《西北人口》2011,(5):58-62,68
在男女性别比居高不下。男性人口远远高于女性人口的当今中国,却出现了高知大龄未婚女性婚恋难问题,这一奇特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本文认为高知大龄未婚女性婚恋问题主要源于“结构性剩余”,在对高知大龄未婚女性婚恋难问题已有的多角度理论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主要从人口与经济的视角对高知大龄未婚女性“结构性剩余”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发掘。最后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是指让育龄群众对有关的避孕节育知识有相当认知以后,选择最适合自己使用的避孕方法。选择的前提条件是知情,知道国情,知道自己的情况,知道多种避孕节育方法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优缺点及使用注意事项,为正确选择避孕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外部环境一改进宣传教育方法,是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先导。任何一种避孕节育措施,无论多么科学有效,没有群众的自愿配合也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把思想工作寓于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指导中,以达到群众树立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是至关…  相似文献   

20.
开展知情选择服务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生殖健康核心问题之一。已婚育龄夫妇在掌握常用避孕方法必备知识的基础上,经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指导帮助,自愿选择适合自身安全、有效、方便的避孕方法,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与节育。实践证明,知情选择服务克服了“一环二扎”避孕模式所产生的弊端,是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两个转变”的有效切入。 浙江省作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省份之一,知情选择服务自开始试点以来已有5年时间,为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这项服务能有效稳妥地进行,1999年初浙江大学人口研究所与浙江省计生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