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从政府的视角论述了浮动投资回报率担保的期权特性,基于B-S方程构建了基础设施项目政府担保价值测算模型,并对浮动投资回报率担保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政府合理确定担保投资回报率水平和有效控制或有负债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础设施项目东道主国政府在通过担保吸引非政府投资者参与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过程中总是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政府与非政府投资者之间在履行政府担保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这种交易成本直接影响项目融资的成败;担保对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品质具有信号传递作用,这有利于贷款者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非政府投资者的担保要求对于不同风险偏好的基础设施项目东道主国会产生逆向选择效应,并且可能会引发政府担保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风险。  相似文献   

3.
通过政府担保吸引国内外财团、公司、企业以及个人等非政府投资主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不足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国内外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理论与实践比较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非政府投资主体的政府担保需求和政府投资主体的担保意愿进行了实际调查,通过测算给出了政府投资主体在吸引非政府投资主体时政府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础设施BOT项目特许权期的谈判博弈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设施BOT项目的特许权期是项目特许协议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文章基于前人在研究特许权期决策过程中采用传统NPV方法衡量项目收益,以及未考虑政府担保的不足,考虑在项目收益服从几何布朗运动条件下,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和博弈理论,构建有政府担保条件下特许权期定量决策谈判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的基础设施BOT项目中,项目公司的收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项目公司具有不完美异质信念的情况下,政府如何准确地给予保证形式和保证量对于政府的收益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建立政府与项目公司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主观相关均衡的性质以及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均衡形成的内外条件,并给出了均衡保证量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6.
鉴于目前贷款担保经验定价方法的准确性太低和单阶段期权定价未考虑担保方资产变化过程的现实,文章通过吸收存款保险的多阶段风险定价的优点,考虑到担保期内的债务方资产的变化过程,构建了多阶段贷款担保定价模型,并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测算了多阶段贷款担保价值及资产负债比、担保比例、担保期限以及被担保方资产波动率对担保价值的影响作用,为担保方规避风险,进行科学的担保定价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防止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下滑,国务院提出"国十条"以四万亿刺激经济增长,其首条即为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改善中低收入者居住环境.理论与实践表明,政府担保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安居工程项目、减少财政资金投入的有效方法,但相关研究仍然较少.文章基于期权和蒙特卡罗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方法,从政府机构考虑社会福利,研究了在中国国情下,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政府担保的最优比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最后给出了次贷危机背景下政府担保行为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债务的融资成本与银行竞争和政府隐性担保有密切联系。文章采用2008—2018年地级市银行数据,利用银行分支机构的集中度衡量银行竞争程度,研究银行竞争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并引入地方政府隐性担保能力作为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研究发现:一方面,银行竞争能直接降低城投债的融资成本,但其作用程度受地方政府隐性担保能力的调节,隐性担保能力越强,银行竞争降低城投债信用利差的程度越大;另一方面,银行竞争还通过地方政府隐性担保能力的中介作用,间接降低城投债利率。对银行的异质性分析表明:股份制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增多能降低城投债的利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新《预算法》并没有打破城投债的隐性担保。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实证结果,文章认为应当继续深化金融业结构性改革,推进地方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适度加大法定债券发行规模,逐步打破市场对融资平台的隐性担保预期。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法、Markov链刻画其区域差异和演变态势,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政府公共服务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区域差异看,与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相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更大,但总体上两者区域差异不断下降,且差异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从演变趋势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公共服务的发展状态较为稳定,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状态转移速度更快,流动性更强;回归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政府公共服务具有显著的促增效应,异质性结果表明该促增效应在东部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项目资本金是获得项目融资的必要条件。文章以公司金融理论为基础,对多元投资主体下,政府作为项目公司成员参与公共项目的投资对项目融资带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政府在公共项目中的参股行为,具有类似声誉资本或隐性担保的作用,它降低了对项目公司资本金的要求,使得公共项目的融资更为容易。因此,要想有效的调动包括信贷资金在内的社会资本,采用政府与民营资本共同投资公共项目的方式将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吉瑞等 《统计研究》2015,32(12):30-37
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从融资约束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地方政府投资和土地财政关系的分析框架,采用地方政府2002-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检验融资约束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的财政改革提供微观证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投资和土地出让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地方政府投资受到了融资约束,过度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2)“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所导致的财政缺口加大了地方政府融资约束,而金融发展则缓解了融资约束现象,财政缺口较小、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投资与土地出让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小。最后,本文认为进一步的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可以改善地方政府的融资条件,促进地方政府更有效率地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2.
冀云阳等 《统计研究》2019,36(7):91-103
本文研究了土地融资对我国城市化失衡的影响效果、地区异质性表现以及背后隐藏的债务风险。利用2007-2015年间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土地融资活动显著促进了“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这一失衡现象的形成,并且此影响在人口流出地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表现得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负债型”城市化融资与“供给型”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可能引致较大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体现为土地融资会加重发展失衡城市的债务负担,而投资回报和效率较低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机制。以上结论意味着不考虑需求因素而盲目依靠债务性投资驱动城市化发展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应探索建立推动城市化良性发展的融资体系,并在土地融资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之间建立稳定的投入联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探析了破产隔离、公司治理对公共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成本的影响机制,并以公共设施类资产证券化的优先级证券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当前环境下,公共设施类资产证券化无法实现完全的破产隔离,若可实现,则能使平均融资成本降低66个基点;原始权益人的公司治理水平能够通过影响基础资产的质量对融资成本产生影响,公司治理水平每提升1%,融资成本就会下降34个基点;公共设施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成本与融资规模和信用增进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与融资期限及无风险利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is shown that investment under financing constraints can be modeled as a one-sided deviation from a frictionless investment level, and that effects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 can b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by imposing a distributional assumption on the effects. Panel data on Taiwa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between 1989 and 1996 are used in the estimation. It is found that (1) some of the sorting criteria used in the literature do not have significant and monotonic relationships with the degrees of financing constraint, resulting in problematic sample separations, and (2)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Taiwan are such that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improved over time for a typical firm, and the improvement was particularly large for smaller firms.  相似文献   

15.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主流观点已得到广泛共识,但人们对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的探讨仅局限于总量的分析框架,并未对基础设施的类型加以区分,更没发现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结构也是不同的。而以“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将基础设施投资细分为生产性、生活性、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并分别讨论其对经济的影响。通过邹检验发现:自1994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冲击改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其结论是生产性、生活性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明确的、同步的,但社会性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因此,加强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是一个渐进地逐步推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传统理论模型进行了扩展,构建了一个包含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价格效应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影响能源强度的微观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4-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基础设施投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途径以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流量会通过结构效应影响能源强度,而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则分别通过技术效应和价格效应影响能源强度,但是,不同地区和类型的基础设施对能源强度的上述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优先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同时将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尽量后延有利于提升能源效率,确保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主要集中在部分城市,其在城市间的分布呈现出均值左偏的特征。针对FDI在城市间分布不具备正态性且存在较多离群点的问题,运用一般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1994-2012年影响FDI在中国287个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和潜力、制度质量、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当地竞争环境都是影响FDI城市分布的重要因素。同时,各因素对FDI影响程度随FDI城市分位的变化而变化。市场规模与潜力、政府效率、人力资本对FDI的影响随分位点增高有明显下降趋势,而基础设施对FDI的促进作用随分位点增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18.
何志刚 《统计研究》2003,20(4):40-5
一、中国国债融资制度的产生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 ,中国的经济资源分配方式是 ,首先由国家强制集中全社会的资本要素 ,然后再用行政手段进行分配。从融资体制角度看 ,国家在这里充当了资本流动的中介 ,国家是融资的主体 ,它把资本从所有者那里筹集起来 ,再分配给他所选择的企业经营者使用 ,这种计划经济下的融资体制被称之为国家融资 (张春霖 ,2 0 0 0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这种融资体制主要采取了两种基本形式 ,即收入融资和债务融资。所谓收入融资是指国家通过低工资、工农产品剪刀差等途径 ,把城乡居民应得的收入中可以用于长期储蓄的…  相似文献   

19.
公司持有现金的对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琦  张标 《统计研究》2012,29(2):58-65
本文探讨融资约束下公司现金策略与投资策略的内生联动性并引入对冲需求的思想,对公司现金持有量促进投资支出的对冲作用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面临融资约束时通过变动现金策略以避免投资计划的改变,这种联动性导致公司现金策略变化而投资策略不常变动,公司因此具有较高的现金-现金流敏感度且现金-现金流敏感度比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更能够有效反映公司融资约束。我们还发现,现金持有量促进投资的对冲作用受到市场的认同,投资者赋予公司现金策略和投资策略更高的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20.
金雪军  方好  陈骥 《统计研究》2003,20(4):49-4
一、引言基础设施在改善经济生产能力方面所起到的中心作用是所有经济发展理论的共识。埃利诺·奥斯特洛姆(Ostrom ,1993)指出 ,发展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是繁荣经济、继往开来的基础所在 ,或者说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良好的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够提高生产力 ,创造就业 ,并且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诸如道路、公共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充足提供对于城市发展的蛛网效应有深远的影响 ,而排水、排污、卫生设备等改善城市环境水平方面提供的服务 ,能够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使其在吸引国外投资上更具竞争力 (Mehta ,1998)。目前 ,处于经济上升阶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