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8,23(11):136-138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所领导的平民教育运动在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其重要原因在于平民教育思想有着合乎时代要求的价值取向,这就是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关怀、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
何鹏 《社科纵横》2011,(11):165-166
高考是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一项制度。自高考制度建立以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其弊端也不断出现。本文试图对中国高考的录取名额投放和录取参照标准所存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从而为实现这两方面的教育公平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蒋黎欣  谭少元 《社科纵横》2010,25(9):147-149
实施创新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师资是发展电大教育事业,培养适应国际竞争需要人才的关键。在创新教育条件下,电大必须要构建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教育要求教师确立创新教育思想,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本文通过对电大创新教育特点的分析,阐述了电大教育对师资队伍的特殊要求,并据此提出构建具有电大创新教育师资队伍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效率or公平:中国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民 《社科纵横》2009,24(4):153-154,157
效率和公平是教育决策和教育发展必须同时兼顾的两个基本目标,但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政策并没有很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公平唯一或效率至上的价值取向使两者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上都不同程度地受阻。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教育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从影响教育公平与效率的诸多因素出发,实现二者的统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电大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立足时代特征,遵循电大学员成长发展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电大教育教学全过程.该文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南安学院为例,通过分析构建"聆听、述说、品读、书写、践行"五位一体的立德树人思政教育体系,以培养学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提升学员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探索贯彻落实电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各国致力于教育公平的实践中,教育公平的政策和措施不仅受到人口构成、民族种类、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更容易受到一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教育的发展也对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文化发展水平起到了相应的促进作用。教育作为现代社会价值、资源和财富分配以及社会分层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人们普遍要求打破社会精英阶层对于教育特权的垄断,使受教育权成为每个人基本权利的组成部分。教育机会均等观念的演变在美国的教育公平实践中得以体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认识与强调,是美国教育公平实践的重要特征。美国早期的教育立法与具体措施的落实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证。20世纪80年代以后,择校制度逐渐成为美国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策略转向。英国的教育公平实践始终与其制度变革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英国不同时期对教育公平的探索体现了不同时期教育改革的任务,更是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发展的具体反映。在经过英国人民的不断斗争后,英国政府在基础公共教育方面不断对教育公平进行探索,在实现入学机会均等、努力消除地区和校际差距以及第三条道路中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钱津 《创新》2012,6(2):109-112
智能教育不同于目前已有的高等教育理念与模式,是新的智能时代应有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因此,实施智能教育将推动高等教育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专门的智能教育课程构成一个智能教育课程模块,各门课程的智能教育方法则是与传统的课程教育方法不同的具有更高效率和效果的教学方法。不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中国高校的教育改革都需要进一步深化,都需要从教育的制度性改革深入到本体性改革。在智能时代,必须启动和推进智能教育,这是中国目前高校教育改革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要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与效率,完善广东高考教育财政体系,必须进一步拓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渠道,明确政府提供资金的范围,转变政府资助方式,规范高校的财务收支行为。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5):155-159
高等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教育实践之中,以优秀的文化濡染和塑造青年学子的心灵与人格,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高等院校要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大力发扬课程教学的显性教育功能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隐形教育作用,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的人格垂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冯学兰 《社科纵横》2007,22(7):142-143
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日渐凸现,并愈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在梳理和归纳中国教育公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的缺憾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是一种德育范式。从马克思到中共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劳动实践德育的价值观培养,并根据实际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大学生在劳动实践德育工程中是:大学、社区、政府合作的示范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社区公共服务的补位者,社区治理的帮助者。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的发展思路是:以实践德育文化的动力功能为核心,扩大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参与;对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加强引导和管理,联合志愿服务组织,丰富社会组织资源;优化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的政策和保障;以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为载体,健全社会支持结构。  相似文献   

12.
唐建军 《学术交流》2001,(5):145-147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高等师范院校的德育教育必须突出师范性,这是由高师的培养目标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高师德育必须以培养造就道德主体为根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和实现的途径主要有理想信念教育和课堂理论教学;社会公德教育和学生自我管理;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活动的参与;言行礼仪教育和校园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回顾我国学校社会资本作用和生成途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学校社会资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社区教育是高职院校生成社会资本的重要载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汲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二是通过成立社区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构建社会关系网络;三是通过开展社区教育研究,赢取社会信任;四是通过政府赋予的社...  相似文献   

14.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6,22(6):61-65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目标,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活动在实现各种具体教育目标时的终极性追求,它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教育活动中的“哲学”,它体现着教育的理性。现代性社会需要具备公共性精神与优良人格品位的人,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建立起现代性文明、健康、公正和合理的公民社会。但从中国目前的大学教育制度安排与教育实践来看,与这种要求显然存在较大差距。现代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了的公民教育,即“公众教育”,是指全社会都参与到新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其核心是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教育,使其具有公民的人格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纳税人意识、规则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5.
秦钠 《社会》2008,28(2):181-181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现代特征的社区教育在上海崛起并迅速发展,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以非西方后起社会现代化背景下的都市社区学校(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学校和大阪市福岛区大开市民终身学习室)为个案,以跨国比较研究的视角,通过对都市社区学校(学习室)中的管理者、施教者和学习者进行访谈,对社区学校(学习室)的组织运作形式、教学活动特点,以及产生的社会成效等问题进行实证考察和比较分析,阐述社区教育对个体社会化、社区发展的功能,总结提炼大阪市社会教育的理念和成熟经验,提出社区教育比较研究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众对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区教育以其基层性、全员性、全面性、服务性、公益性、丰富性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也成为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通过构建和谐社区、充实群众文化生活、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传播先进文化四个途径,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人本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们对社区教育的一种更高追求。NGO蓬勃发展的时代机遇、自下而上的网络组织形式、利他助人的服务理念、扶弱济困的价值取向与人本社区教育价值观耦合,成为践行人本社区教育的新型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区教育在促进地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功效,日益引起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亦成为社区教育实践与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分别从推进社区教育深入发展的各种因素、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社区教育学科建设等方面论述了今后我国推进社区教育实践与研究的若干...  相似文献   

19.
浅论大学教育理念重构与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琳 《学术交流》2005,(9):179-182
教育可概分为两大类:一是“大学”之学,作用于人性的完善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一是“小学”之学,作用于获取现实利益和促进社会的富有,二者有机贯通与整合,构成完整的教育理念。中国高等教育思维中有重实用、技能、职业的导向,忽视了“使人成为人的教育”的本质。大学教育理念的重构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责无旁贷地落到校园文化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具有崇尚德治、重视教育的之人文特征,儒家正是这一文化传统的奠基者、实践者与弘扬者。儒家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政治主张,把道德教化和“移风易俗”作为治国之首要任务。儒家的教育思想包涵着深刻的文化精神和广阔的社会内容,其鲜明特色即人文性。其德治思想渗透于教育教学领域,主张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即是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品格和人文精神。儒家的德治思想和教育观念对当今人文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