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养蚕技术的西传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学者多认为,5世纪中原养蚕技术传到于阗,著有《中国伊朗编》的美国学者劳费尔把时间定在419年,法国的布尔努瓦在其名著《丝绸之路》中则认为其时系在420或440年。根据考古和文献资料,中原养蚕技术传到西域远较上述时间为早。近年有人提出《汉旧仪》中的蚕神寓氏公主,即为传蚕种至于阗的“东国公主”,同时《后汉书》上也提供一些线索,说明东汉时期于阗已可能有蚕桑生产。这些观点还缺少足够证据,一时难下定论。出土文物证明,至迟3世纪于阗诸地已有蚕桑出现,这是可以肯定的。由于《大唐西域记》中东国公主的故事影响广泛,人们多把于阗看成是养蚕植桑并继续西传的圣地,其实古代塔里木贫地许多绿洲城镇都有蚕桑生产,越来越多的文书资料证明,4世纪后吐鲁番地区养蚕植桑的规模、丝织业的发展都曾盛极一时。塔里木盆地是中原养蚕技术西传的中转之地。研究于阗文的学者提出证据,波斯的蚕桑生产可能和于阗有关,西方学者把养蚕法传入东罗马定于7世纪,但这一传播过程的具体情节,尚待进一步澄清。  相似文献   

2.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以前,现辖区称走廊南山或祁连山区,因其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迁徙频繁,故建制沿革较为复杂。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民族在河西地区活动,这里曾是乌孙、月氏游牧地,后为匈奴所据。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先后击败了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王休屠和浑邪,于公元前111年设张掖郡,祁连山一带正式归入中原版图。其后河西回鹘(裕固族先民)曾攻入甘州,随后占据河西走廊西部立国,设牙帐于张掖,统治河西约一百四十余年。辛亥革命后,设甘凉道和安肃道,肃南地区大部分属安肃道管辖,隶属酒泉、高…  相似文献   

3.
丹曲  朱悦梅 《中国藏学》2007,2(2):83-94
于阗地名的由来及其发展演变,备受学术界关注,其在梵文、印度俗语、佉卢文、突厥文中都有不同的写法或称法。在古藏文文献中,于阗被称为“李域”(li-yul),且有li-yul、klu-yul、yul-li等不同的写法,而历代藏族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又给李域以各种不同称谓,对其地理方位的理解也有所差异。本文整理了藏文文献中出现的“于阗”(vu-tan)、“新疆”(zhin-cang)、“泥婆罗”(bal-yul)、“瓦洛”(bal-lho)、“杂丹吉域”(rtsa-ldan-gyi-yul)、“萨勒尼玛尼之域”(sa-las-nu-mavi-yul)以及“鲁域”(klu-yul)、“域李”(yul-li)等若干种“李域”的不同称谓,分析了各种写法及不同称谓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和田绿洲,户户植桑,家家养蚕,是著名的丝绸之乡。矗立在和田城不远处的现代化丝绸厂,展现出古丝路的现代风貌。相传,东汉末于阗王娶汉公主为妻,他请公主把当时属于汉禁出的蚕种带来于阗国。公主出嫁时,把蚕种藏于发髻,躲过层层关卡,终于带到于阗国。从此,和田地区有了蚕桑、丝织业。这是内地汉族和新疆各族人民之间经济交流的一段历史佳话。唐代,和田的“絁绸”返销中原,王公贵族争相抢购。元代,专门在和田设立“染织局”,为大都宫廷生产专用丝绸。清代,所产  相似文献   

5.
大正13年(1924年)我生于京都市,昭和22年(1947年)毕业于京都文理科大学东洋史学科,后为文部省特别研究生。1951年发表《论藏文的起源》(《史潮》44)。1953年发表《于阗的名刹贡代寺》(《东洋史学论集》1)和《于阗国卓尔玛寺诸僧侣的变迁》(《史潮》51)。1954年发表《卓尔玛寺诸僧侣的生死轮回》(《东洋史学论集》3)和《佛教  相似文献   

6.
祆教,即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公元前六世纪,由波斯人琐罗亚斯得(Zoroa-ster)创建.因该教拜火,以火光代表至善之神崇拜,故名“拜火教”,同时,该教还拜日月星辰,故又名“祆教”.公元三世纪,波斯萨珊朝时,定火祆为国教,一时在中亚地区盛行.公元七世纪,大食(即阿拉伯)统治波斯后,伊斯兰教取胜,迫使祆教徒大批东移.一、祆教的传入与兴盛祆教传入中原时间,学术界一般认为在公元六世纪,即波斯邻近的滑国于公元516年通梁之时.但是,祆教传入西域应早于这个时间.据《魏书》卷101记载;“高昌国俗事天神”.《北史》卷97与此载同.《魏书》卷102记载:“焉耆国俗事天神”.《周书》卷50与此载同.  相似文献   

7.
近来经常听有人说“蒙古族就是匈奴族”,或者“蒙古族是匈奴族的后裔”。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考察,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北方生活着两个较大的民族:匈奴与东胡,匈奴居西,东胡居东。最初匈奴与东胡是友好的邻邦,到匈奴冒顿单于时代(公元前209——公元前174),东胡王向匈奴王勒索“脱落之地”,匈奴王怒,“地,国之本也,奈何予之。”于是率众击东胡,大败之,尽占东胡之地。东胡从此便  相似文献   

8.
你知道吗?     
“云南”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云南通志》载:“汉武元狩间,彩云见于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祥云县志》亦载;“汉元狩元年,彩云现于白崖,遂置云南县。”二是见《辞海》注:“旧以在云岭之南得名。”在历史上,《史记》和《汉书》称云南境域为“西南夷”。《三国志》和《华阳国志》称为“南中”。汉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置云南县(今祥云县云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世纪的西藏医药学纪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诸邦部时代(约公元前6、7世纪——公元6世纪末) 1、公元前六世纪 象雄长松协伯弃希大帅()用象雄文著《疗毒雍仲旋》()。 2、公元前126年 泽拉嘎玛约德()与聂赤赞普()述说“有毒就有药”()。用解毒药。 3、公元前一世纪 能制手脚触之即可侵染,置人于死地的毒药。出现野牛角早产儿急救术。  相似文献   

10.
回回人的东来和分布(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些人到中国后,散布在中国各地。所谓“回回之人遍天下”,“迄元世,其人遍于四方”,“今回回皆以中原为家,江南尤多”。实际上,有元一代,北起和林(全名哈剌和林。遗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北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东岸之哈尔和林),南逾岭南,西至今新疆,东迄东南沿海一带,无不有回回人的足迹。这里先从最北的都市和林说起。 和林 和林是蒙古建国早期的首都,始建于窝阔台(元太宗)七年(1235)。据元宪宗四年(1254)来此出使的法国传教士鲁布鲁克(一译鲁不鲁乞)的记载,哈剌和林城内有两  相似文献   

11.
新疆从前汉时代起,一直是祖国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汉至清都称作“西域”,正如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第二十四册《西域》所述,即东接玉门关,西至葱岭的西部地区之总称。这个地区,“唐、虞、三代、汉、后汉、自魏及晋、唐、宋、元、皇明”都是中国的一个部分,即所谓“西域土地内属”,也就是说,西域是国家的西部疆土。清乾隆时设伊犁将军及付都统领队大臣等官,留西征军驻防,改称新疆。光绪九年(1883年)改设行省。新疆即新设的直辖行政区域或行省之谓。新疆境内各兄弟民族,有的很早就住到当地,有的  相似文献   

12.
敦煌于阗文P.2741、ch.00296、P.2790号文书疏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敦煌子阗文书对于甘州回鹘早期历史的重要意义 甘州回鹘自公元840年回鹘西奔,分投三处,一支投吐蕃,吐蕃处之甘州,后在甘州建牙称汗,直到1036年为西夏所灭,前后历两个世纪,但自梁乾化元年(911年)始第一次遣使朝贡,以前历史暖昧不明,最初怎样进入河西?由何人率领?何时由何路线投奔吐蕃?最早居于何处?后来又于何时占据甘州,建牙称汗的?其过程又如何?对此一系列问题,五代、宋人所修唐、五代史,已经搞不清楚,多据当时的甘州回鹘作想当然的推断,因而出现一些不应该有的混淆史实,不合情理的记载,如五代刘煦《旧唐书回纥传》曾含糊地说:甘州回鹘是安西庞勒的后嗣,“到今时遣使入朝进玉、马二物及本土所产,交易而还”,所谓今时实指五代,可见安西庞勒后嗣之说,实据“今时”上推,并无史料根据,只好笼统隐约说其如此,可是到了《新唐书回鹘传》与《资治通鉴》加以简并合一就成为“庞特勒称可  相似文献   

13.
三后汉时分布在凉州(武威)、令居(永登)、湟中一带直至柴达木盆地西北端,而在三国时代又从凉州扩展到柴达木盆地、帕米尔高原一带的小月氏,其后如何了呢?阚驷的《十三州志》载:“西平(今之西宁)、张掖之间,大月氏之别小月氏之国。”(《水经注》卷三[河水]又东过金城允吾县北条,《国学基本丛书》本三二页)。但是,这并不表示阚驷时(四世纪)小月氏依然以这一名称出现。《十三州志》云:  相似文献   

14.
<正> 四川省西北部的茂汶羌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也是岷江上游多年以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华阳国志》谓:杜宇(蜀王)“以汶山为畜牧”,即指现今以茂汶县为中心的岷江上游一带地方。秦国于岷江上游置湔氐道,其他包括今茂汶在内。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氐、羌人为主的冉、(马龙)部落归附而置的汶山郡,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维吾尔族人的故乡在新疆。但你可曾知道,在被称为“芙蓉国”的湖南省桃源县境内,还居住着五千多维吾尔族同胞。他们是怎样远离新疆定居到湖南来的呢?那是距今六百多年前,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常德、湘西一带的土司与外来势力勾结在一起,进行叛乱。明太祖朱元璋颁诏,派新疆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16.
知识荟萃     
长城西延人新疆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于公元前214年起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贯为一,东起辽东,西到临洮(今甘肃岷县),称万里长城。以后汉、唐各朝也都筑过长城。明代时前后修筑长城18次,东达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全长6700多公里,即今之长城。然而,万里长城并非到此为止。汉代万里长城从甘肃西出阳关、玉门关以后,继续向西延伸入新疆,一直伸向边疆。这个事实从许多考古发现和史料文献记载中可以得到证实。新疆文物考古学者在《楼兰考古——荒漠上的长城》一文中说:“车队离开玉门关后,发现荒漠上有一道半为沙砾掩盖的蜿蜒西去的土墙,这就是汉代的长城。过去都以为长城西至玉门关,其实,它早就仲入新疆境内”。据班固所撰《汉书·西域  相似文献   

17.
一、茶叶何时传入西藏《尔雅·释木篇》中说:“槚、苦荼(茶)也。《释文》茶,(艹名)之类。《注》树小如栀子,多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艹名)。”由此可知,中原大地人们饮茶在秦汉以前就已开始了,距今已有4000多年。至于茶叶传入西藏的时间,据葡萄牙传教士在公元1852年所著的《中国西藏旅行记》中所说:“茶叶在公元前就已传入西  相似文献   

18.
古人很早就懂得生态环境好坏与农业丰欠的关系:“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贾思勰:《齐民要术》)“木奴千,无凶年。”(明·《农政金书》)史书告诉我们,秦汉时甘肃一带,“大山乔木,连跨数郡,万里鳞集,茂林明翳。”  相似文献   

19.
四、良非川战役相关地名《新传》:“仪凤四年(679)年,赞普死,子器弩悉弄立。钦陵复擅政,使大臣来告丧。帝遣使者往会葬。明年(680年),赞婆、素和贵率兵三万攻河源,屯良非川。敬玄与战湟川,败绩。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以精骑三千夜捣其营。赞婆惧,引去”。《旧传》作“黑齿常之破吐蕃大将赞婆、素和贵于良非川,杀获二千余级,吐蕃遂引退。”(叙在仪凤四年前。)查黑齿常之本传云:“仪凤三年,……贼酋跋地设弃军走。帝叹其才,擢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军,赐金帛等。进为河源军副使。”此谓承风岭之役  相似文献   

20.
汪洋千倾势何雄,九水同归一泽中; 波静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东; 鱼龙吞吐争春雨,鸟雀惊飞向晚风; 明月蒹葭杨柳岸,渔舟人唱藕花丛。这是元朝诗人李京的《大陆澄波》中所描绘的任县在历史上的自然风貌。任县历史悠久,先民四千前就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为晋地。周景王二年(前543年),郑羽颉奔晋,晋平公封其为任大夫,“任”地始有名讳。秦属巨鹿郡。西汉刘邦六年(前201 年)始置任县,后数次与南和邢台合分并析。1958年并入巨鹿县。1961年复置任县至今。任县位于“九河下稍”,属大陆泽区,境内诸流汇集,素有“南泊”之称。古时候的“任”字和“壬”相通,而“壬”在五行中为“水”的代称,因此地多水,所以早在春秋时期就把这一带叫做“任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