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9%,上海和北京2003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53%和52%。按照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我国不但在总体上达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而且个别地区已经达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阶段。在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在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等方面稳定增长,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从1998年到2004年,高职院校在校生数由117.41万人增加到595.65万人,增长了5.07倍,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数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极大地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依此发展速度,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实现40%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数字     
《职业》2010,(4):12-12
2亿:10年后大学学历人口数量 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的描述,2020年,幼儿的入托可能不像现在这么难,义务教育可以全面地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普及率可以达到90%,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要达到40%,  相似文献   

4.
数字     
2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2020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从现在起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20~50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受高等教育比例会从现在不到10%提高到20%。这意味着,到2020年,中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将近2亿。那时,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压力也将激增。  相似文献   

5.
王丽玫  隋慧 《职业时空》2005,(18):60-61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令人关注,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5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预计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长20.71%。经过这两年的扩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超过2000万。有人会认为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过剩,导致了就业形势的严峻。事实恰恰相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达到19%,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70%左右。再以1995年为例,共有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新西兰、挪威和韩国等7个国家超过了50%。因此,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不是多了而是还不够。今后高等教育的  相似文献   

6.
闫咏 《职业》2015,(10):76-77
美国是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国家,199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美国也是开展职业指导最早的国家,是现代就业指导理论的发源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非常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其职业中心是一个多功能的职业规划和就业中心,具有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以及人性化的管理,具有全员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环境和多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建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网状机制经验对  相似文献   

7.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开始大幅度扩大 招生,高等教育总规模从1998年底的643万人增加 到2002年底的1400万人,适龄青年高校毛入学率由 9.1%提高到15%,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 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预计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将达23%。然而,随着扩招规模的加大,大 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越来越严峻,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杨生文 《职业》2013,(22):28-31
胡瑞文语录: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199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只有2.3%,处于普及水平很低的精英化阶段。通过扩招,2011年已达到30%,2013年北京市高考计划录取率达到了74.6%。未来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0%左右须进入“蓝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有望提前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一变化呼唤高等教育必须进行转型。现在不是大学生要不要当“蓝领”,而是大学生如何当好“蓝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按照国际通用衡量标准,山东从1998年开始进入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社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十五”期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13%,一、二、三产的比重将达到11:49:40,山东青年的教育水平、职业分布、社会分层也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正如加入WTO中国人必须首先适应全球经济运行的游戏规则一样,山东青年的道德发展也必须与社会现代化的要求相适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9%,这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阶段转为大众化阶段。从近年来教育部和各省下达的招生计划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总规模的50%以上。从教育资源占有  相似文献   

11.
苏国营 《职业时空》2008,4(9):210-210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阶段已经到来,“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高等教育正向着普及化目标发展,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大,给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工作要积极应对新的形势,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创新。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2.
贫国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与培养教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尚高 《职业时空》2008,4(6):151-151
据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这一数据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推进。这种发展变化,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愿望,同时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校园内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不仅影响到贫困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3.
因为对西部女童教育的关注,我认识了韦洲镇回民女子学校校长马新兰。在与她交往的十年里,有两组数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985年,韦洲镇回民女子小学成立时,当地回族女童入学率还不到20%,小学三、四年级以后的辍学率更高达80%以上。现在,韦洲镇适龄女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在校巩固率达到95%以上,在这些数字背后,是我认识的回族女教师的执著与艰辛。  相似文献   

14.
9月1日起,中国的2000多所高等院校将迎来又一个新的学年。成千上万的大学新生将步入校园,开始他们的第一年大学生活。尽管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年轻人都能进入到大学里深造,但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势头强劲。2002年全国的高等院校入学率是15%,比1990年的数字翻了两番还多。  相似文献   

15.
江西高等教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始于东汉著名经学家程曾的私人讲学;江西高等教育曾令人瞩目,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书院制度便起源子江西。在宋、明、清800多年间,江西书院总数量达3000座,规模之大,历史之久,影响之广,居全国之首。民国初年,随着新教育制度的逐步确立,江西的高等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虽然由于政局不稳,中央及地方政权更迭频繁,经济拮据等原因,导致当时高校教育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同问题,但教学管理规范,师资力量强等优势,使民国时期的江西高等教育仍旧势头强劲。只可惜荣耀不再,20世纪末江西高等教育滞后了,不仅办学规模小,入学率也低得可怜。1998年全省高校在校生人数仅为9.4万,毛入学率仅有6%,换句话说,每100名适龄青年当中,只有6人能上大学。在8、90年代,江西的高等院校更是经历了“老三无”(无重点大学、无博士点、无院士)和“新三无”(无国家重点学科、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无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科教兴市”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00年以来,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9%,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2%以上,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3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多年以来,经过“弄堂学校改造”、  相似文献   

17.
数字     
1.8亿元17个 来自国家民委的消息称,今年国家将投入1.8亿元在新疆建17个特殊教育学校,以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残疾学生的入学率。  相似文献   

18.
廖萍蓉  廖莉蓉  许静 《职业时空》2008,4(11):173-174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绝对数超过了众多国家,成为屈指可数的高等教育大国。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高等教育在质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前,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等教育的质量始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实现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毛入学率达到了20%,接近国际社会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大  相似文献   

20.
王骁骅 《职业时空》2008,4(3):131-131
美国有位资深心理医师曾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困扰中国人的生理疾病。”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大学生们,上大学是一件积极而有意义的事,但环境及各种关系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他们所不曾想象的压力和挑战。根据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国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的目标,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导致“贫困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学校园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