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建华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6,9(3):F0003-F0003
肇始于宋代的湖湘文化,经过连绵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作为一种历史的文化积淀,深深地扎根于湖湘大地。成为华夏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在湖湘文化的孕育与熏陶下,湖南人在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尤其是在近代与现代史上,湖南人更是独领风骚,在时代的舞台上演出过惊天地、泣鬼神的活剧,涌现了无数彪炳青史的人物。这一切不仅令世人刮目相看,也让湖南人颇为自负。诸如“吾道南来,原本是濂溪一派;大江东去,无非是湘水余波”,“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无湘不成军”,“唯楚有才,于斯为甚”之类的话广为流传,尽显湖湘文化的文采风流。斗转星移,时迁世异,当历史的列车驶进20世纪末页,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改革开放的深化,全国的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而此时之湖南,却失去了长期以来引领潮流、叱咤风云的时代魅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甚至与中部某些省份也拉大了差距。这就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深思,促使人们对湖南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解剖和思考,湖湘文化研究的热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的湖南"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省份之一,湖湘文化对湖南近代崛起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孕育了湘军集团并被湘军所阐扬的湖湘文化精神在当代湖南社会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塑造了当代湖南人强烈的关怀意识以及躬行实践、开拓创新、注重实干、勇于任事等精神特质,湘军不仅成为了湖南对外开放以及文化旅游的形象名片,更成为当代湖南人引以自豪的一种历史情结,"湘军现象"与湖湘文化贯穿着当代湖南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核,如何重塑湖南人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探讨湘军与湖湘文化内在关系的历史演变,实现湖湘文化和"湘军"精神价值的当代转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湖湘文化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蕴涵的区域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近现代以来,湖湘文化的巨大影响甚至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这种影响今天仍然在湖南乃至我国的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对湖湘文化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代爱国主义是对古典爱国主义的提升。近代爱国主义的发展与近代湖湘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近代湖湘文化的发展,孕育和推动了近代爱国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是近代爱国主义产生、发展、成熟的三个阶段。魏源、谭嗣同、黄兴等三位湖南人,就是这三个阶段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经济生长的土壤,与经济发展是一种正比例关系。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亦存在两面性,其优良文化品质为湖南经济提供强大精神资源、智力支持和发展契机;其“重理轻欲”“重义轻利”“重农轻商”的传统价值取向养成的集体“道德人”和“政治人”特点,阻碍湖南经济发展。创新湖湘文化推动湖南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反思湖湘文化精神实质,促成文化新合力;科学扬弃湖湘文化传统,实现文化重心大转移;同步推进社会体制创新,营造文化创新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6.
近代爱国主义是对古典爱国主义的提升。近代爱国主义的发展与近代湖湘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近代湖湘文化的发展,孕育和推动了近代爱国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是近代爱国主义产生、发展、成熟的三个阶段。魏源、谭嗣同、黄兴等三位湖南人,就是这三个阶段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7.
湖湘文化“重坚守”,封闭保守,缺乏创新活力。其主要原因:一是作为湖湘文化核心的湖湘学派的“守先正”思想的影响,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张撇等要求革除弊政,但又坚守祖训,坚持祖制;二是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北向马蹄形地理环境,便于北向接受中原传统文化,而对东南沿海的海洋文化却有阻扼作用。湖湘文化“重士农而轻工商”,热衷仕途,鄙薄科技工作。其主要原因:一是传统儒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的影响;二是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兴将相,什九湖湘”的显赫地理,更强化了湘人从政的热忱。所以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和破除“官本位”思想,仍是湖南思想、文化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积极实施“建设文化大省”的当口 ,长篇小说《沧浪之水》所提供的丰富的当代湖湘文化的信息 ,是耐人寻味的。在人事方面 ,通过池大为相对于池永昶更为“务实”、更会“盘算”的变化 ,展现了两代湖湘人物之间的同中之异 ;在情理方面 ,通过湘男、湘女形象的塑造 ,揭示了在物欲膨胀的时代 ,当代湖湘人物所发生的可悲可叹的精神“转型” ;在学问方面 ,通过“厚黑学”已经实实在在地社会化、民间化了的事实 ,向当代湖湘人物敲响了有力的警钟。作品以其所蕴含的深广忧愤 ,旨在“揭出病苦 ,引起疗救的注意” ,唯其如此 ,它对于当代湖湘文化的扶衰起弱当有建言之功。  相似文献   

9.
湖湘文化是一种显著的地域性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个地道的湖南人,杨恩寿的思想意识自然也会留下这种文化的印记,这在他的戏曲作品中有突出的反映:就取材而言,其剧作多涉及湖湘史事和人物;就思想而言,其剧作反映出以戏曲扶世的观念,表现了近代湖湘人士突出的关注时事、心怀天下的精神品格.不过,杨恩寿本人的思想意识呈现出保守性,这与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湖湘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湘文化探源,不能单向度地从本土文化中寻找最早文化因子,而是要从地域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多维地思考把握湖湘文化的渊源。湖湘文化的渊源、形态、特质,都须在地域文化间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够说明。湖湘文化体系中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既是两种文化层的交流互动,又是两种文化源头的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11.
最近 ,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大学教授朱汉民先生主编的“岳麓书院学术文库·湖湘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由湖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是有关湖湘文化研究一系列专题性的重要研究成果。近些年来 ,“湖湘文化”已经成为湖南学术文化界的一门显学 ,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人均对它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除学术文化界外 ,其他如政界、商界的人士也对湖湘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十分关注。“岳麓书院学术文库·湖湘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的面世 ,渗透了岳麓书院学者和广大湖湘学术研究者的智慧和汗水 ,是对湖湘学术研究的深入探求 ,具有很高的学术…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本大源”是湖湘文化的传统,“原道”是湖湘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原道、卫道乃至殉道成为湖湘文化规约下湖南士人人生基本的行为主导方式。毛泽东、蔡和森等灿若星河的一大批“五四”时期湖南有志青年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与他们在湖南的文化氛围里形成的“原道”精神密切相关。在“五四”时期短短的6年时间里,湖南社会经历了反袁、驱汤、驱傅、驱张,湖南自治运动,以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反日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等等,这些运动形成了湖南人一个探讨“大本大源”的“原道”过程,形成了一个历史的链条。而“五四”时期的湖南报刊,则成为这一历史转换、文化转型的不可或缺的“媒介”,成为这一代人才渡河之舟桥,冶炼之熔炉,砺剑之硎石。  相似文献   

13.
"诗魔"洛夫虽然多年定居于台湾和海外,但其个性气质、诗歌写作与湖湘文化关联密切。洛夫出生于湖湘大地,文学初步也始于湖湘,其秉性也受湖湘文化熏陶。在湖湘情结的作用下,洛夫诗歌中存在大量具有鲜明湖湘文化指向的意象,而乡愁抒写也成为洛夫诗歌一种重要而特别的类型。  相似文献   

14.
湖湘文化是形成、发展和传播于湖南省境内的一种地域文化.为了更好地弘扬湖湘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在当代社会的继承、创新和应用,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活力,还需要学者们作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杜甫晚年流寓湖湘期间创作了150多首诗歌,这些诗歌所表现的爱国忧民情怀和经世致用思想,丰富了湖湘文化,并对湖湘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杜甫后,学习和继承杜甫的湖湘诗人和学者代不乏人。为纪念杜甫在荆湘地区传播文化的伟大历史功绩,湖湘人民在杜甫生活过的地方修建了多处纪念杜甫的建筑。这些遗迹和名胜本身就已经成为湖湘文化的一部分了。  相似文献   

16.
一个区域的文化内涵可能成为全国性的文化内涵之一,反过来,一种全国性的文化特征可能在某一区域表现或传承得更鲜明更突出。湖湘文化的经世心理便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由湖湘文化深层心理结构决定的,这一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的成因主要是由特殊的湖湘地理,以及巫道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湖湘文化与湖湘文学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湖湘文化浸淫下的湖湘文学曾经磅礴大气、灿烂辉煌的同时也对湖湘文人产生了急功近利的负面影响。湖湘文学张扬下的湖湘文化强调知行合一,体现在创作中不追求文学的形而上思考,而偏重于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氛围。但是,湖湘文化中的固守传统、封闭排外、重农轻商、自负骄矜等美中不足之处对湖湘文学的束缚值得深深反思。湖湘文化与湖湘文学与时俱进、和谐发展是新世纪历史召唤与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8.
湖湘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支十分富有特色的区域性文化。从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孕育、形成、从低迷到复兴、大发展和新飞跃五个时期。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湖湘文化中最具特色约古老传统之一,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继承和弘扬湖湘文化中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对推进湖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起到十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封闭保守热衷仕途--湖湘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湘文化“重坚守”,封闭保守,缺乏创新活力。其主要原因:一是作为湖湘文化核心的湖湘学派的“守先正”思想的影响,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张木式等要求革除弊政,但又坚守祖训,坚持祖制;二是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北向马蹄形地理环境,便于北向接受中原传统文化,而对东南沿海的海洋文化却有阻扼作用。湖湘文化“重士农而轻工商”,热衷仕途,鄙薄科技工作。其主要原因:一是传统儒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的影响;二是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兴将相,什九湖湘”的显赫地理,更强化了湘人从政的热忱。所以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和破除“官本位”思想,仍是湖南思想、文化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湖湘学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湖湘学派的研究者大都只以狭义的湖湘学派为范围,而忽视了对广义的湖湘学派的研究。文章认为。广义的湖湘学派包括湖湘学派所开创的整个湖南文化传统,它以非正宗、非异端的学术倾向为突出特征,主要内容表现为重感性、重经验的心性体系;重实用、重实际的“经世致用”学风;以及关心民众、关心国事的民本主义、民族主义思想。文章最后指出:湖湘学派及其所创立的湖湘文化传统,不仅影响了湖南的学风,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