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战胜利前后,中共从民族前途和人民利益出发,开始酝酿战后中国和平建国的政治方案。鉴于中国政治局势的发展处在内战与和平交织的矛盾状态中,中共一方面努力壮大发展人民力量,以遏制蒋介石的内战企图,另一方面则基于美蒋间的特殊关系,以争取美国政府对中国战后和平民主的支持,形成遏制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内战企图的合力。为此,中共进行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对美统战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前后,中共从民族前途和人民利益出发,开始酝酿战后中国和平建国的政治方案。鉴于中国政治局势的发展处在内战与和平交织的矛盾状态中,中共一方面努力壮大发展人民力量,以遏制蒋介石的内战企图,另一方面则基于美蒋问的特殊关系,以争取美国政府对中国战后和平民主的支持,形成遏制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内战企图的合力。为此,中共进行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对美统战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战后初期中国经济恢复与重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胜利后 ,中国经济面临着恢复与重建的艰巨任务 ,其间包括解决土地分配、国家资本和通货膨胀等问题。但此一恢复与重建过程为时甚短 ,随着内战重起 ,国民党军事由盛而衰 ,其统治区日渐缩小 ,正常的经济活动已很难进行 ,更无论发展了 ,国民党没能把握国内人民望治心切的历史契机 ,内战成了战后中国经济恢复与重建中的种种困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前后美国的对华政策既有消极的一面,又具有积极的成分。国共两党分别从各自的立场和角度来理解和“接受”,并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各自的战后政策。蒋的内战企图被遏制,不得不取和平姿态,以政治谈判手段寻求和中共妥协。中共顺应了这一形势并试图通过建立“联合政府”来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推进民主进程并借以分享权力。  相似文献   

5.
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穆旦的诗歌创作曾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高峰。但此后不久,诗人却停滞了诗歌写作一年多,专注办报,直至1947年初再次提笔,写作《时感四首》并开始又一段较集中的创作。就书写内容来看,穆旦在这几年间的写作大多可用"时感"来概括,但却并不仅仅是与某一具体时段的社会历史现实相关,也与其对战争的回忆及对"战后"的想象相关。从抗战胜利到国共内战,从在"大后方"祈盼新生活的"小职员"到北返、去沈阳创办《新报》、再到1947年重新提笔时,诗人的"时感"中大约怀有了这样一种焦虑和质疑:历史是否在循环?当抗战胜利前后诗歌创作中表达的对未来祈盼部分落空,"战后"中国又回到"战时",穆旦在此时不断生发的"希望"与"控诉"之间既构成了一种矛盾,也构成了战时中国新诗作者一种深刻的、源于经验自省和历史思考的痛苦声音。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后初期 ,国民党内主政的政学系 ,为维护国民党的执政地位 ,主张以和平方式处理国共关系 ,策划和参与了国共重庆谈判、停战谈判达成协议、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等重大事件 ,使全国范围的国共军事冲突暂时得以平息。这顺应了战后国内人心望治、反对内战、和平建国的历史趋势。但政学系最终屈服于国民党内顽固派的压力 ,从以和平方式处理国共关系的立场全面后退。随后 ,内战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所出现的特定的政治环境,使国民党面临着和平民主或内战独裁的两难选择。最终,基于党派及其私人的既得利益的维护,以及对于共产党力量的低估,国民党选择了内战政策。这一错误的政策选择,使国民党政权很快陷入了空前严重的危机,丧尽了其统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国共谈判过程中,尤其是1946年初的旧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挫败了蒋介石企图通过政治谈判软化中国共产党的阴谋,取得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在当时的历史形势下,其功绩尤见巨大。抗战的胜利,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人民;但在战后,美帝国主义妄图取代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因而推行“扶蒋反共”政策;蒋介石统治集团则垄断了对日本侵略者受降的权利,疯狂地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这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便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化为中国人民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战后的中国人民是迫切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然而,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早已打定主意消灭中国共产党,并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局部进攻,只是慑于人民革命力量的强大和国内、国际舆论的反对,一时  相似文献   

9.
“绾毂中原”是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的重要决策之一。这一决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重视并力图争取河南战场的必然结果,是抗战后期中国战场战略反攻的重要组成部分。“绾毂中原”战略的实施,使八路军、新四军南北呼应的局面再次得以巩固,使陕甘宁-华北-华中-华南根据地得以沟通,对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战后时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抗战时期苏联根据其国家利益所制定的对华政策及其影响,认为这一政策的运作既使苏联成功避免了两线作战,又确定了战后其在远东的有利地位。而对于中国,这一政策一方面由于苏联战时国家利益与中国抗战利益的趋同性使中国受益匪浅,另一方面又因为政策中表现出的极端的民族利己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同国民党消灭中共、武力统一中国的内战政策的某种一致性,使中国国家利益大受损害  相似文献   

11.
抗战后期及其全面内战爆发前后,作为国共两党以外最大的党派--中国民主同盟,在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坚持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的立场上,为争取抗战胜利以及维持国内和平民主、避免全面内战而积极奔走,为调解国共两党时张时驰的紧张关系、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六、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和 浙东人民的反“清剿”斗争 (一)抗战胜利后的浙东形势 抗日战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来说已经过去了。但是,中国革命面临的情况是复杂的,道路是曲折的。日本鬼子被打跑了,美国佬又闯进来,妄图代替日本帝国主义的地位,把中国变为美国的殖民地。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依靠美帝国主义,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准备发动一场反革命内战,妄想使中国依旧保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蒋介石一方面下令禁止人民解放军接受敌伪投降;另一方面为了扩大内战资本,无耻地实行蒋伪合流,…  相似文献   

13.
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主同盟提出了建立民主国家的政治构想,并在实现这一构想的实践中,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民盟的战后政治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浅析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所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西安事变”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缓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所处的危难局面,而且使中华民族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战的历史转变,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日本侵华给中国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损害作查证,由于中日战争历久不息,灾难频仍,战后不久国共两党意见分歧,对峙状态日深,并发生了国内战争。因此,要求得到精确而周备的抗战损失统计实非易事。 1946年6月,中国大规模内战爆发,抗战损失调查遂告终止,不久,国民党方面便将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及赔偿委员会的大量档案搬迁台湾。  相似文献   

16.
抗战胜利后通过分析国内、国际局势,顺应广大人民呼声,中国共产党进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虽然这一努力没能阻止内战爆发,但其过程不仅使全国人民看清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面目,极大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为全国人民指明了革命的方向。而且整个和平民主斗争努力的实践,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继续秉承和平、民主、协商的精神,领导各党派与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在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37年8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一文中指出:“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芦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芦沟桥抗战,为什么会成为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端、起点,而不仅仅是局部地区性的抗战?我以为主要是由于南京国民党政府,在芦沟桥抗战后,确定了抗战的方针,发动了全国规模的抗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派遣占领军问题是在当时美国的亚洲政策及对日政策影响下提出的,由于当时国内复杂的形势和蒋介石忙于打内战,使它未果而终,这一结果不利于中国战后对日处置构想的实现.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党中央从当时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方针。这就是:一方面尽可能争取和平,力争在和平条件下实现中国社会改革;另一方面,鉴于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政策,必须作好自卫战争的准备。实践证明,这个方针是正确的。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具体地理解和说明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社会改革的问题。从现有的教材编写、教学实践和问题研究中来看,一般着重于阐述两手策略,或者是限制内战范围,或者是推迟内战爆发的时间,而对于“社会改革”一点却较少提到,或虽提到而未展开。因此,这一问题仍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长期抗战,渴望战后有一个和平安定的政治局面。国民党当局应尊重民意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但是,他们一意孤行,坚持一党专政,并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奉行内战政策,由此,带来国民党统治的全面危机。于是,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并掀起一场深刻的爱国民主运动,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