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刘备形象是有争议的。有的认为:在历史上,刘备是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但被描绘得软弱无力。赤壁之战,打主力战的是他,却被搁在一边,让孔明、周瑜操纵全局;他行军作战,任由孔明摆布,活象傀儡!有的认为:刘备只不过是“仁君”的抽象,是个类型化的人物,缺乏个人的特性,他的形象是多么苍白!读者之所以喜欢他,并非这个形象有什么艺术魅力,而是被暴君暴政压在底层的、挣扎在饥饿线上的人民的愿望的反映,他们希望有这样的仁君出现,使能摆脱其悲惨的处境。  相似文献   

2.
论刘备     
刘备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深为曹操所忌服。曹操曾从容地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①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四分五裂,天下生灵,肝脑涂地。刘备以一个匹夫之身,忧天下苍生之不幸,发愿“兴复汉室”,救民于倒悬。虽然他的理想半道夭折,未能实现统一的大志,但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几经危难,坚忍不拔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为结束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限于篇幅,本文不打算全面述评刘备一生的功过是非,仅对刘备为何半道崩殂,以及他建立蜀汉政权的历史贡献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3.
论刘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刘备刘琳三国人物中,最著名的自然是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以历史功绩而论,当以曹操为首,刘、葛、孙则很难分出高下。“诸葛大名垂宇宙”,正是这大名颇使刘备黯然失色,乃至成都的武侯祠喧宾夺主,反把昭烈庙挤在一隅。平心而言,诸葛亮的主要功绩,一是《隆中...  相似文献   

4.
成都是刘备一生中最得天时、地利、人和的幸运福地、风水宝地。自取成都后,刘备的命运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本文论述了刘备从取成都、称帝成都再到入葬成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这个歌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的一个总结.也是对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方法的生动而又得体的概括。作者确实抓住“哭”这一细节,写活了刘备。在《三国演义》前85回里,作者描写刘备的哭就有近20处之多,里面有真情的哭.有虚曲的哭,也有狡诈的哭。作品通过刘备一次又一次的哭.逐渐地丰满了这个形象。可以说.刘备的哭,哭出了性格,哭活了人物。  相似文献   

6.
提起刘备,不少人会想到“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等一类俗语,对他也算汉末三国时期一位英雄人物,颇不以为然.不过,习俗的成见并不等于历史科学的评价.刘备的确是一位驰骋于汉末群雄中的人杰,并有“天下英雄”的美称。  相似文献   

7.
论刘备的知人待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势单力薄的刘备能从汉末群雄纷争中崭露头角,建立蜀汉王朝,善于用人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刘备的知人待士很有特点,与乃祖刘邦相较,刘备也更能尊重士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出刘备在白帝城十个月的所作所为,揭示其所思所想,探讨了刘备人生的最后时段和托孤的心态、环境。从刘备在白帝城的十项措施可以看出,他在思索战败原因,主动承担战败责任;期盼安宁,纠正失误,结束了蜀、吴交战状态;思念妻室,眷恋子女;安排人事,诏敕后主,临终托孤,以保住基业。本文还对伐吴及其失败的原因、刘备的托孤是英明人主的明智抉择进行了论证阐述。  相似文献   

9.
刘备是《三国志演义》塑造的一个枭雄典型。鲁迅说刘备“长厚似伪”是准确的。因为“似伪”不是虚伪,“似伪”和“是伪”有量和质的不同。贫寒出身和所受教育形成他仁义爱民的思想。在荆州时期认识到经纶济世之才对事业的重要,是他政治上成熟的标志。夺益州的过程表现了刘备事业和仁义的一定矛盾。伐吴行为虽有局限性,但令老百姓佩服。  相似文献   

10.
论小说作者与隐含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斯等学者提出的“隐含作者”的概念有否定作者介入小说的倾向。事实上,真实作者是小说中的客观存在,是在作者与读者的精神交流中具有主宰意义的因素,因此,不能用隐含作者取代、否定真实的作者。  相似文献   

11.
俗语“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以言作空头人情,赚取他人的信任。这“孩子 "指的是刘备的 儿子阿斗,故具体当以“刘备摔阿斗"论之。按“刘备摔阿斗"事出《三国演义》。该书今存 嘉 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九《长坂坡赵云救主》,写赵云于长坂坡抱护阿斗,杀出 重围,过长坂桥来: 那子龙独行二十余里。玄德等皆少憩于树下,见子龙血染浑身,玄德泣而问曰 :“子龙怀抱 何物?"……子龙双手递与玄德:“幸得公子无事!"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指阿斗而言曰: “为汝这孺子,几乎损吾一员大将!"子龙泣拜谢之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  相似文献   

12.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歇后语,可谓妇孺尽知,勿需阐释。但刘备何以要“借”,何以是“借”,如何“借”,既为借又何以借而不还?等等。就这些问题作些思考,似乎能成为我们观照《三国演义》的一个特定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刘备与孙夫人关系考释王炎平一、流传真伪更谁论在三国时代的女性中,刘备的夫人孙夫人是一位与政治风云发生了密切关系的人物,然而陈寿却没有为她立传。遍查《三国志》,仅在《蜀书》之《先主传》、《二主妃子传》、《赵云传》及《法正传》中,有所涉及。综合四处记载,...  相似文献   

14.
论校园文化的功能与营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文化,它的主要教育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内化成信念、觉悟、习惯,从而带上特定校园文化的烙印。本文通过对校园文化功能进行分析与阐释,并对校园文化的营造作了较为详细的构建,从而如何使校园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孙崇政 《中华魂》2012,(18):16-18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豪强纷争。赤壁战前,曹操龙骧中夏,孙权虎踞江东,唯独“帝室之胃”刘备,屡遭挫败,颠沛流离,“众寡无立锥之地”。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赤壁战后,采纳了诸葛亮、庞统的谋略,引兵先据荆南,继取益州,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与强魏劲吴鼎峙而立。  相似文献   

16.
汪宏华 《社区》2009,(20):41-42
《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其实,他们就像刘备的异姓兄弟、诸葛亮的同姓兄弟、曹操的同/异姓混合兄弟(夏侯)、孙氏父兄、司马家族一样,属于同门校友类型的集团。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  相似文献   

17.
18.
加强交流,营造编辑与作者良好的合作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只有加强交流 ,才能营造编辑与作者良好的合作关系。编辑和作者要充分认识交流的意义与功效 ,交流的基础与原则 ,以及交流的障碍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备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是通过施行仁政获得天下尊重,从而在混战中脱颖而出成为雄据一方的谱侯或者据有天下的君主.仁德、爱民是他们共同的追求,然而仁政的选择与现实政治及企望成为明君的君主个性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矛盾,仁政的实施必须服从于维护政权的目标,这样的矛盾必然给仁政的追求带来一些不和谐的因子.但这样的不和谐并不能否定两位帝王对仁政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曹操的领导力我把领导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渔夫,另一种是园丁。他们分别信奉两种不同的管理学:一种信奉渔夫的管理学,为的是获取、占有和控制财富;一种信奉园丁的管理学,关注的则是如何培育和创造财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