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大家一听玩游戏,立即来了兴趣,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老师大声道:“请大家安静下来!”教室里才安静下来,于是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角色体验”,咦,这是什么意思?我还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呢。  相似文献   

2.
“唉,又是作文课!”“这次作文,我又没什么可写。”经常听到同学面对作文课唉声叹气。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这是许多学生写作时畏惧心理产生的根源。如何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有话想说,有事要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现就这个问题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临近上课,我拿着教材和备课本急步走向教室,但见学生涌在走廊里,在看些什么。沿着学生的视线望去,班主任老师一边吼着,一边拖着班级里的“老大难”金XX同学往办公室走。班长一言一语地告诉我说:“金XX这是自找苦吃,班主任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不做,课文也不背。昨天下午老师要留他补作业,他却偷跑回家……班主任这次是忍无可忍,要教训他。否则他就会无法无天了!”有的同学附和着,有的同学则默然。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的现象。有的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没精打采,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更是忧心忡忡,惶惶然不知所措。这种现象有的学者称之为“恐文症”。那么怎样才能使中学生喜欢上作文,至少不至于害怕上作文课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常为作文教学难见成效而困惑,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是收效甚微。每次作文课上写出好文章的总是风毛麟角,多数学生一到作文课便大呼头痛,连连叫苦,处于“怕写”“不愿写”的心理状态之中。针对这种情况,我尝试从以下5个方面人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马士钧 《新少年》2014,(10):30-30
这天的作文课上,斑马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四个图形:斑马老师问:“你们想一想,这些图形哪个与众不同?”“第四个!”“对,第四个!”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起来。  相似文献   

7.
汉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其重要性基础性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素质教育也好,课改也好,最直接、最见效、最具体、最具有讨论性的应是语文。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可是,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听见学生对作文叫苦连天,烦上作文课。许多老师也对作文满怀“幽怨”,视批改作文为难事,提到改作文就头痛。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学生教师都喜欢作文课?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教学实践中,从各方做了大量的探索。现将我在作文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晓云 《新天地》2011,(5):57-57
语文是高职升学考试科目之一,占总分数1/7的重要比例,其中作文又占了30分,可以说作文的分值绝对不容轻视!但我们的学生作文水平如何呢?写作好,文笔出众的凤毛麟角;能做到表意明确,行文通顺的已经算是不错;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连基本的语句通顺,表意清楚都做不到,一到作文课就头痛不己,自我评价像是“天狗吃天,无处下嘴”。  相似文献   

9.
传统作文教学方式是“老师命题,学生作文”,在规定的时间里(通常是每周两节作文课)写规定的内容。这种做法是违背写作规律的。因为“先命题,  相似文献   

10.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就是作丈的批改了,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得到“学生写,老师改,写完改完一边甩”这样的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进作文的评改方法已势在必行。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本校作文课题研究,尝试运用新的理念对作文评改方式进行改革,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既能减轻老师负担,又能提高学生作丈水平的路子,那就是变“教师改”为“学生改”。  相似文献   

11.
“怪病!怪病!真是怪病!”一位年近七旬的肥胖老人在一对中年夫妇的陪同下,一边走进诊室一边说,“陈医生,请你给我看看这‘怪病’!” “请坐。”我一边让座一边不解地问,“什么‘怪病’?”  相似文献   

12.
一、作文的现状 作文,让相当部分的学生头痛不已.原因是“写不好”.写不好怕老师批评或得分较低影响“面子”.因而懒得写甚至干脆不写。“厌写”情绪普遍泛滥,让语文教师和家长也头痛不已。综观中学生作文的现状,也确实普遍存在相当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上午第一节作文课,老师一进来就举起一张纸,说:“同学们,今天看谁的心灵手巧,用这样一张纸搭一座纸桥,不仅要美观、特别,还要看看谁的桥能承受最多的重物。做出一座大力士桥啊!”  相似文献   

14.
传统作文是老师命题,学生作文,老师讲评。学生挨批。生硬枯燥,没有良好的写作氛围,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一种苦差事。一到作文课,学生就皱眉头,撅嘴巴,望文兴叹。大多数学生是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也只能写出三言两语应付交差,甚感苦恼之极,有的学生形象地说:“我们不是在作文,而是憋作文,挤作文。”  相似文献   

15.
薛涌 《社区》2013,(2):36-36
记得几年前我刚得到教职时,学位还没有拿到,一边教书,一边还要忙着写博士论文。一次碰到系主任,我不禁叫苦不迭:“早知如此.我宁愿去开出租车!”系主任和蔼可亲地拍拍我的肩:“你知道吗?在咱们波士顿,大部分出租车司机都有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形势下,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可是,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听见学生对作文叫苦连天,视作文课为老虎。人们也常常听见老师对作文也满怀“幽怨”,视批改作文为难事。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如何让教师也喜欢上作文课?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从各方面做了大力的探索。套用前国足主教练米卢“快乐足球”的理念,我向学生提出“快乐作文”的口号.提出要进行“作文教学改革”。现将笔者近两年收到明显效果的几处改革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上课前,按传统师生都要互相问好。老师:“上课。”班长:“起立。”老师:“同学们好!”学生:“老师好!”老师:“请坐。”开始上课……一天有六节课,每节课都如此重复。学生麻木了,声音里流露出懒洋洋的应付;教师也当作一个走过场的形式,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师生都很少能体会到彼此真诚的问候和发自心底的尊敬。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天真烂漫,对事事充满好奇,他们渴望自由,向往轻松自在的生活,可现在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压抑了他们的天性。长期以来,学生作文一直被限制在老师指定的“写什么”,“怎么写”的范围里。于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作文,作文有什么用。每当遇到作文课,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是自由表达的快乐,而是焦虑。作文便成了学生的一件苦差事。  相似文献   

19.
现存大多数学生都处于“怕写”“不愿写”作文的心理状态,每次作文课能主动写出好文章的也总是凤毛麟角,不少老师常为作文难见成效而感到困惑。应该懂得作文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次两次的训练就能见到成效的,必须坚持经常性的、多方位的训练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作文课一定要研究写作者本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言为心声”,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以下就“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