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金胜 《东方论坛》2014,(5):98-105
在众多批评莫言小说的评论家中,李建军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的否定性批评的代表之一,其《直议莫言与诺奖》可谓全面评析莫言创作的论文。针对此文,孟祥中的《对话〈直议莫言与诺奖〉》从各方面提出了商榷意见。鉴于孟文对一些事实的轻忽,在论辩过程中也存在割裂李文论述的连续性、抽离具体语境和跨论域批评等问题,未顾及全篇全人,而未能切实而有效地达到对话和商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蛙》的审美形式主要体现为复调,多种话语交集冲突与对话,具有混沌繁复、难以把握的特点。书信体文体形式设置了对话语境,间离原则使现实陌生化,戏仿与狂欢的语体造成严肃与戏谑的混通,叙事视角的自由变化造成多种声音的回响,这些共同促成了复调的形成。众声喧哗的复调揭示出现实的荒诞与存在的悖论。  相似文献   

3.
莫言的短篇小说篇幅虽然不长,却有着丰富的内涵。他早期创作的《枯河》,就是一篇向度深、广度泛的短篇小说。《枯河》中,莫言显露出他陌生化叙事的特点,以语言、感官、心理、结构的变异为突破点,对乡村权势和奴性的压抑进行了一次向死而生的反抗。  相似文献   

4.
许衡是元初朱熹理学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其著作《大学直解》和《中庸直解》运用了大量的口语来注释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学》和《中庸》,提供了口语训诂的新视野,不仅使经典通俗易懂,也为研究近代汉语口语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实例。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与《荀子·议兵》在关于战争观、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与取胜之道、治军原则与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上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既有时代变迁的因素 ,也有学派间的差异 ,本文就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评述。  相似文献   

6.
2012年,乡土文学作家莫言以代表作《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蛙》以计划生育为题材,以农村为背景,是一个高度隐喻的乡土文学作品。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本文以《蛙》为例分析隐喻在表达情感和揭示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莫言不断地尝试新的小说写作技巧,《丰乳肥臀》便是其创作上标新立异的结果之一.其多层次的陌生化手法全方位地冲击着读者的期待视域,多样化的叙述手段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叙述空间,多场景的蒙太奇式拼接使小说自由穿梭于不同的时空.诸多创作技巧的融合赋予了小说《丰乳肥臀》亦庄亦谐、亦真亦幻的魔幻魅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形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剖析。单就其诗学意义而言,从语言形象、表征形象、神话形象、家族形象、干部形象等层面梳理《蛙》中的中国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莫言这一中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9.
莫言旧作《四十一炮》是莫言对人、人生、人性最朴素也最真实的解读.《四十一炮》中的乡民们,对肉神与五通神顶礼膜拜,而这种宗教式的崇拜实质上是食物崇拜与生殖崇拜,这是关乎人类生存繁衍的两个重要方面,属于人的自然本性.人在社会交往中生成的社会性,多角度折射出人性的正邪、美丑、善恶,这些人性的丰富性也在《四十一炮》的故事叙述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杰作,他为世界文学和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觉醒做出了独特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莫言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蛙》是他历经四载潜心而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将人性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大背景下的转变深刻地挖掘出来.两位作家的作品虽然存在诸多不同,但有不少相似之处.两部作品的互文性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以地域性特征为基础的写作手法、以个人-民族式表现生活的层次手法、生殖崇拜、尊重女性、悲剧色彩和"时代-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南朝梁萧子显所撰《南齐书》前人多有校勘考订。近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王仲荦先生校点本,综合前人成果并多有创见,诚为迄今所见之精本。然不足之处,亦时有所见。本文就其中之第五十七卷《索虏传》作些校议,以供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生死疲劳》与朱天文的《巫言》在2008年“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终审时对决。《生死疲劳》从人畜六道轮回的观点,写半个世纪中共政权下的农村变化;《巫言》则由一位深情却孤意的女性娓娓诉说生活与创作经验。决选的结果由《生死疲劳》胜出,《巫言》的成就其实可以等量齐观。若以1949年标志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至2008年适为一甲子的结束,60年来的中文小说精彩纷呈,以朱天文和莫言各自所占的位置为探索的起点,可以探讨他们各自所承袭的写作渊源和所延伸的谱系,并且进一步借着这两位作家的创作,反思当代中文小说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3.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在海内外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而目前学术界对莫言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说的创作风格、叙事手法等方面,对于其作品所表现出的色彩词运用的特点关注较少。本文从分析《红高粱家族》中红色词的作用入手,进而探讨了红色词的象征意义,并以作家的个人经历和创作心理为视角,阐释了红色词汇在《红高粱家族》中大量运用的原因。可以说,《红高粱家族》使红色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红色词则成就了与众不同的《红高粱家族》。  相似文献   

14.
<檀香刑>之所以给人以撕心裂肺的痛感,不是因为具体逼真的酷刑描写,而是因为严重畸形的审美形态设置.小说以荒诞为逻辑来虚构悲,以怪诞为形式来表现悲,以丑摧毁美来生成悲,几乎所有的审美形态都以悲的熔铸和升华为唯一途径和终极价值.这种痛与悲,已经不再注定是个人的,而是历史、文化甚至民族永远无法摆脱与面对的.  相似文献   

15.
莫言在创作中善于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把精确的现实与虚浮的记忆、杂乱的梦境、幻觉、自由联想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虚幻现实主义的独特风格。《怀抱鲜花的女人》的虚幻性特征表现为形象的虚幻性、情节的虚幻性以及主题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6.
莫言在创作中善于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把精确的现实与虚浮的记忆、杂乱的梦境、幻觉、自由联想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虚幻现实主义的独特风格。《怀抱鲜花的女人》的虚幻性特征表现为形象的虚幻性、情节的虚幻性以及主题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7.
《南都学坛》2015,(6):43-46
莫言从儿时在故乡聆听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到创建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向世人呈现了自己曲折、复杂的创作历程,实现了继承、借鉴后的创新,揭示了他与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之间的师承关系。莫言通过向蒲松龄学习,开始自觉继承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在汲取《聊斋志异》创作资源的同时,在小说中加大魔幻叙事的比重,注重艺术的转化力与创造力,通过中国式的魔幻叙事,创作了一个又一个当代文化寓言,并在汲取诸多现代元素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莫言说的讲故事的人考察其创作与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关系,莫言的小说其实同后者一样,延续了民间的艺术创作道路并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化色彩。从本地到本土,莫言的经验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8.
莫言新作<蛙>以计划生育政策为切人点,以"姑姑"这一传奇人物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书写了中国近代生育史的风云变幻.形式上,莫言再创新意,将<蛙>分作五部分,前四部分采用书信体小说叙事,最后以话剧形式升华.小说深刻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与荒诞、人性的可悲与可叹,再次呈现出莫言小说一贯蕴含的救赎情怀与对现实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从远古神话到到当代小说,从考古、民俗到文学想象,“蛙”意象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富有变化的过程。文章结合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对莫言长篇小说《蛙》中的“蛙”意象进行深度分析,追溯到“蛙”原型中的“蛙女神”,将其与小说中突出的人物“姑姑”进行对比,揭示这一原型意象的运用对小说文化蕴涵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讨论《酒国》的特点及其在当代学史上的意义。《酒国》是英言最少被人注意的作品,实际却潜藏着其创作发展变化的许多信息。此前将莫言称为魔幻现实主义是有道理的,但《酒国》在以下三方面有明显的突破:首先,作忧国伤时的情绪非常浓厚;其次,作品中象征主义“似非而是”的特征引人注目;最后,结构上主导情节不断被打断、搁置而造成的朦胧效果相当强烈。总之,《酒国》似雾似水又似风,读之,使人想笑想哭又想诉,不愧为新时期坛一部奇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