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10年来社会认同研究在中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理论研究方面来看,在系统翻译和介绍西方社会认同理论的同时,出现了本土化建构的趋势。从经验研究方面来看,主要集中在族群认同、文化认同、社会群体认同、组织认同、主观阶层认同和消费认同研究等方面。从研究特征来看,出现了多学科相互交叉;研究方法和技术日趋成熟。从研究的趋势来看,西方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将走向更为系统化、专门化的研究;社会认同各维度之间的交互式研究将成为未来经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多学科交叉过程中,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认同研究的学科共识和学科基础将会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
认同的社会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社会学视域对认同、认同理论进行了梳理、分析与比较,揭示了自我、认同和社会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简练地阐释了认同理论研究的整合及其趋势,并提出了建构中国的认同理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研究渐成热点,但研究论域和框架仍有待廓清。借助文献分析方法,梳理了"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研究在西方可资借鉴的若干理论资源或研究路径,以及在当下中国面临的特殊社会语境。结果显示:与西方聚焦的跨国移民性质不同,中国的移民,主要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乡村—城市"单向性国内移民。由于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差异与间离,研究我国"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的关系",既要借鉴西方经验,更要立足中国语境。另外,"移民与媒体"议题应该置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的互动关系中考察,因为结构与政策的错位和冲突,是中国国内移民身份认同困境产生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4.
“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研究渐成热点,但研究论域和框架仍有待廓清.借助文献分析方法,梳理了“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研究在西方可资借鉴的若干理论资源或研究路径,以及在当下中国面临的特殊社会语境.结果显示:与西方聚焦的跨国移民性质不同,中国的移民,主要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乡村—城市”单向性国内移民.由于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差异与间离,研究我国“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的关系”,既要借鉴西方经验,更要立足中国语境.另外,“移民与媒体”议题应该置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的互动关系中考察,因为结构与政策的错位和冲突,是中国国内移民身份认同困境产生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5.
国内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现状、影响因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其它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界定不同;样本单一、缺乏比较性研究;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缺乏系统性。未来研究需要探究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内部机制;进一步扩大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 使用高级的统计方法;拓展研究路径,从多学科视角进行综合研究。与此同时,学前教育研究领域要重视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  相似文献   

6.
法律规则效力的生成问题是法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西方和我国的法哲学研究来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理论或经验两个层面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实践理论出发,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规则效力产生的基础,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们通过交往形成了对一定规则的认同,这一认同成为法律规则最终形成的直接动因,这种认同包括自主性认同以及强迫性认同,这种交往认同也是法律规则产生效力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法律规则及其应然效力都是作为主体的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交往而形成认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身份认同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国家实力有了巨大的提高,同时,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对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提出质疑。本文从认同理论出发,阐述身份认同,即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对中国外交的重要性。同时,提出适合中国的不同身份,以谋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以卡斯特的网络社会认同理论为视角,对央视东莞扫黄报道及其所引发的网络反应进行了文化分析,剖析了网络时代社会认同的转变和实质。研究发现,与央视通过议程设置,推动合法性社会认同塑造不同,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中的草根网民群体,却致力于建构抗拒性社会认同,以打破主流媒体所塑造的合法性认同的支配性机制。这种合法性认同与抗拒性认同的对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流媒体与民间社会之间的价值观冲突,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当前中国社会认同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强调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工作,必须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目前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因素有,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束缚;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意识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冲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负面效应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文化渗透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干扰;新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身份认同是考察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市民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关键。从流动人口身份认同概念的界定与测量、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状况、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和身份认同对流动人口的影响四个维度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今后的研究应更多关注“边缘认同”和“双重认同”的流动者,加强对“城-城流动人口”和户籍迁移人口的研究,更多关注主观变量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加强对身份认同后果的考察。此外,研究还应加强理论归纳,提升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1.
赵志峰  李志伟 《旅游论坛》2020,13(1):96-110
在旅游研究中,国际学术界对认同话题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的族群认同发展到今天诸如目的地认同、角色认同、文化认同和自我认同等多个层面的认同,研究领域(范畴)不断拓展,研究主题趋于多样,研究视角愈加宽泛新颖,研究内容越发深入。文章以SSCI所收录国外旅游研究中的认同话题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Ⅲ,对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测研究热点与演化过程。文章不仅客观反映出国外研究前沿,捕捉国外研究热点,也可以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探讨话题、关键表述、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阐释社会认同理论的各个主流观点出发,引导出语言选择在社会认同中的作用,并结合语言学领域中对双语者在异文化环境中的表现的研究,与本土的单语者作出比较,尤其是他们如何从语言使用方面来互相融合或互相区分以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社会认同目标.最后指出这一分析给二语习得带来的影响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认同的区域文化心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社会认同研究都是以Tajfel等人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为前提,一般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为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由于社会文化认同是社会认同的核心内容,社会文化认同的形成是以一定的文化为基础,文化的形成因区域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因而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心理也是不同的,着重分析了社会认同与区域文化心理的关系。分析认为,决定社会认同能否形成的实质在于区域文化心理差异;文化心理与社会认同之间是双向的相互构建过程,核心是文化认同,实质是区域文化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语言、文化具有身份建构的功能。文章对近二十年来西方语言、文化、身份三者关系的研究阶段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从语言、文化的视角介绍了身份概念、身份建构理论,并探讨了西方身份问题研究对国内身份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迅猛增长,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纷纷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学术成果丰硕。文章将30年来学术界对流动人口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指出其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趋势,为学术界对流动人口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民族考古学”自产生以来,学术界对其学术史、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学科定位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民族考古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有赖于多学科合作研究的加强。只有多学科学者的多角度研究、多学科方法的介入,中国“民族考古学”研究才能在研究实践基础上有所深化、研究理论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7.
自1978年以来,我国学者在伊斯兰苏非主义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依据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和翻译著述从苏非主义的思想、历史、文学等方面来评述30年来我国学者研究苏非主义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可以看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选择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选择理论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发展成果之一,主要是分析个人偏好和集体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可以对不同的社会状态进行公正的排序或以其他方式加以评价的方法,如投票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选择方式,以调和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冲突.该理论不仅适用于政治等公共领域,也适用于文化、体育等社会活动中的选优与排名,对于提高社会决策效率和增进社会福利水平具有重要价值.但该理论并未得到国内学术界尤其是经济学界应有的重视.因此,通过对国内学术界近十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现状并推进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中国研究是自l949年后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科学界形成的有关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诸方面的多学科研究,当代中国研究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它的具体形态是社会科学理论的流行范式和中国杜会的开放程度互动的结果,因此今天它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参与的有关中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从经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的自由和闲暇。工作不再是定义自我和衡量幸福的唯一方式,休闲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开始对人们的生活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休闲的自由和社会互动等性质为人们提供了深入认识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时间和社会空间,有助于解答“我是谁”和“我们是谁”等认同问题。由此,个体能够以一种展现自我的生活方式扮演不同的人生角色,构建较为稳定的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发现和实现人生意义。休闲塑造文化认同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仍然发挥巨大作用。在休闲时代和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双重背景下,休闲塑造和传播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因此,休闲与认同关系研究对个体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