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卢勤 《女性天地》2006,(4):45-45
有很多父母,总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像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有这样的心理,他们永远不会主动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有位父亲一连几天给我打电话谈论他的孩子,每次说的都是孩子的缺点,我问:“你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儿优点吗?”他居然回答:“我告诉您吧,他一点儿优点都没有!”我生气了,对他说:“你不配当爸爸,你想好孩子的优点再找我吧!”请爸爸妈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金子。正像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说的那样:“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发现孩子的优点要注意三条:一、发现不同点爱迪生上小…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外国人来中国,一定对一个叫"别人"的人感兴趣,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过他。尤其是中国的父母们,他们最爱对孩子说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你怎么就这么闹?""你怎么不跟别人家的孩子学学,成绩这么差!"……我就是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长大的小孩。不幸的是,如今我已为人父母,却仍有很多小孩还在经历和我一样的痛苦。诚然,关注他人、从他人生活中获取经验,是非常正常和积极的人类生存方法。可是,不少父母运用此法却只完  相似文献   

3.
别人家都是爸爸出门上班、妈妈在家带孩子,我们家则是完全反过来的。六年级的一个早上,我和往常一样跟爸爸妈妈说再见去上学,晚上放学时接到电话说爸爸在医院抢救,一个月之后才又见到爸爸妈妈回家。这时我才知道,爸爸是慢性肾病患者,已经到了晚期肾衰竭阶段。他说肾脏就像水壶的过滤芯,都不工作了,需要用人工过滤芯来替代。  相似文献   

4.
小到成绩排名,大到升学择校,家长们的心里始终惦记着"别人家的孩子"。记得有人说过,不管是谁,至少有一样应该是出色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将精力集中到自家孩子出色之处,而不是将"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上,其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某机构进行了一项"孩子最反感的家长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名第一的是家长总把自己跟别人家孩子作比较,其比例远远超过"家长无休止的唠叨"。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有时候是广义的,甚至连姓名也没有;有时候是狭义的,具体到孩子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曾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世界上做谁家的孩子最幸福?当然是"别人家的孩子"。2003年大学毕业后,我和哥哥一度是老家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全都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儿子做房地产风生水起,女儿做外文翻译各种高大上。现实其实没那么酷,哥哥毕业后  相似文献   

6.
正很多家长喜欢强迫孩子去分享,生怕别人觉得自家孩子小气。殊不知,此举会冒犯小孩的自尊,以致他们长大后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孩子的意愿需要体谅和支持一个亲戚把我拉黑了,起因在于孩子之间抢玩具。上周末,亲戚带着他们家4岁的儿子来玩。我2岁8个月的儿子洁很喜欢这个大哥哥,基本所有的玩具都拿出来与他分享。这一点,让我挺欣慰。男孩子  相似文献   

7.
我突然发现7岁儿子有个坏毛病,喜欢的东西就占为己有,每天放学回到家坚决不让我们看他书包,后来才发现书包里出现很多别人的东西:文具盒、玩具或零食,他总是偷偷放入书包带回家。男人解决孩子的问题,当然就是狠揍一顿了,但儿子改不了几天又会故伎重演。我该怎么做才能改掉他这个坏毛病?孩子这种行为,是有一定内心需求的,但具体需求是什么和家庭教养以及  相似文献   

8.
相信的力量     
<正>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孩子,他从来没留意自己家附近有网吧。但爸爸妈妈每次带他经过时都要警告他:这是网吧,好孩子一进去就变坏,你绝不能进去!一天天过去,孩子的好奇心越来越重,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走了进去,之后有了网瘾!想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是不是有很多?我们不相信吃饭是孩子的本能,所以要追着孩子喂;我们不相信学  相似文献   

9.
正结婚七年,在他眼里,她成了一个庸俗的黄脸婆。那天,他鼓起勇气跟她说:"离婚吧,我爱上别人了,孩子归你,赡养费我负责。"她的心顿时被撕成了碎片。那女孩是他读夜校的同学,他说:"她天真单纯,容易满足,请她吃三块五一支的雪糕,她便觉得非常甜蜜。跟她在一起,我很放松,她不会管我抽烟,更不会管我通宵玩游戏和打麻将。"他说起那女孩时,  相似文献   

10.
家有孝子,是很让别人羡慕的事。不过,我家的"孝子",却并不是指我的儿子,小不点儿才刚上小学,还不大懂得怎么去孝敬爸妈。这"孝子"就是我的丈夫——公婆的儿子,让人羡慕的就不会是我,而是我那特有福气的公公婆婆。丈夫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不用像父辈们那样以耕作为生,来到距家不远不近的小城,过上了令那些少时伙伴们羡慕的城市生活。这其中除了他自己不懈的努力之外,  相似文献   

11.
笑话连篇     
玩具的归属五个孩子的父亲抽奖抽到了一个玩具。他把孩子们叫到一块,问这个玩具该送给谁。"谁最听话?"他问,"谁从不跟妈  相似文献   

12.
爸爸亲手制作的玩具里,藏着孩子充满笑声的童年。而童年的美好回忆,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底色。1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张帅:‘玩具’爸爸"的新闻,随后"80后爸爸为女儿做120多件手工玩具"上了热搜。1989年出生的张帅是河南郑州人,他卖过炸鸡,做过销售,开过店面。"做玩具的初衷是为了能更好地陪伴尼尼长大,给她一个充满笑声的童年。"  相似文献   

13.
如果他当爹了以后,会不会给孩子留缺陷呢李双江自称舍不得打自己孩子,没想到儿子却很舍得打别人。在网上成为"四大名爹"之首的李双江,如果把他看作权贵的符号,他自然是人们泄愤和泼粪的出口。但如果把他看作一位父亲和老人,这个曾经谈到儿子的时候脸上就会洋溢着幸福感动的父亲,这位含泪替儿子道歉却仍然无法改变儿子被劳教一年命运的老人,你就能读懂他的挫败、纠结和无奈。  相似文献   

14.
孩子,今天你来到这世上刚好一百天了。在这一百天里,爸爸妈妈想和你说说话,虽然现在你还不会听,更不会明白,但这是爸爸妈妈对你的希望,所以写下来,哪天你会认字了,看懂了,你再好好阅读,好好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一身为父母,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作业困难户—"每次看他写作业能把我急死,磨磨蹭蹭不说,还写得歪歪扭扭、错误百出,说多少遍都不管用!"小哭包—"我家孩子特别爱哭,只要别人说他一句,能哭半个小时,我还不能哄,一哄哭得更厉害!"跟父母不亲—"我们家孩子只跟姥姥亲,跟我不亲,每次看到我跑得贼快,我才是他亲妈啊!"  相似文献   

16.
正我希望你健康、快乐、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这是父母最想跟孩子说的话。孩子,首先我希望你是健康的。"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的第一句话。这也是我最想和你说的第一句话。无论是事业有成还是个人幸福,健康的身体都是基础。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像我一样,在孩子刚出生时,唯愿孩子健康。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会发现父母的嘴里多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吃饭没人多,个头没人高,成绩  相似文献   

17.
你是一棵水灵灵的大白菜,但老师喜欢萝卜,这不是你的错。最近,我家的大小姐和二小姐集中火力炮轰老师偏心:"为什么他的学习成绩一般,还能当班长呢?竞选结果好奇怪,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投他的票啊!""为什么她没写作业就不受惩罚,而别人就要被罚站、找家长呢?""为什么他想跟学习好的同学做同桌,只要跟老师说一声就行;而老师却对全班同学说,不能以任何理由提出换同桌,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知道你们"零零后"都是火眼金睛,把老师的各种偏心都看在眼里。前不久,我看见一群中学生在操场踢球,几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我们观察很久了,猜你一定是老师家的孩子。"那个孩子立刻慌张地矢口否认。几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家蕃茄在性方面的认识仍然处于蛮荒时代,我和茄爸是能避开就避开,避不开就胡诌。虽然心底知道随着蕃茄的长大,我们不说自有别人会跟他说,大人不说自有孩子会跟他讲,就算谁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心理学大师佛洛伊德曾经讲过一个故事:约翰和汤姆是相邻两家的孩子,他俩从小就在一起玩耍。约翰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通,他知道自已的优势,自然也颇为骄傲。汤姆的脑子则没有约翰那么灵活,尽管他很用功,但成绩却难以进入前十名,与约翰相比,他从心里时常流露出一种自卑。然而,他的母亲却总是鼓励他:"如果你老是以别人的成绩来衡量自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从出生到6岁,父母对孩子都是满眼的欢喜,笑也可爱,哭也童趣;孩子18岁之后,亲子关系又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各自安好,便是晴天。唯有小学中学阶段,是没有岁月静好的,学习与手机、假期与课外班、成绩与别人家的孩子,矛盾丛生,鸡飞狗跳。"你怎么这么笨""看你懒的""怎么就不如别人""真是不求上进"……这些6岁前根本听不得的言语,别人敢说一句我们能上去打架的话,在6岁之后从父母嘴里流畅地说了出来,对象就是自己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