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潘丹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单一的指令性计划体制,在经济实践中暴露出若干问题。其主要的弊病是取消了企业的自主性和经济活力,排斥价值规律的作用,缺乏灵活的机制,从而使资源的分配与社会需要脱节,使生产与需求脱节。这种体制必须进行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根据历史的经验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概括了我国计划体制改革的基本点。其中指出:“实行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指 相似文献
2.
苏学生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
<正>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它要求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中指出,为了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必须要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 相似文献
3.
李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6)
指导性计划实质上是一种宏观性的高度综合的以经济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中长期计划,它具有目标引导、政策协调和利益调节等多方面的功能,而有效地发挥这些功能的基本条件,在于具有一个较好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4.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客观上要求必须做到计划和市场相结合,而且这种结合,只能是层次性的有机结合,而不是板块式的结合、也不是平列式的有机结合.现在的问题是,要使计划和市场做到层次性的有机结合,关键是寻求结合的有效形式.我认为,计划和市场的层次性有机结合,唯有指导性计划是最有效形式.因此,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关键是有效实施指导性计划.作为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最有效形式,必须满足下列要求:第一,这种形式,能够体现计划和市场结结合的目的;第二,能够反映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实质;第三,能够说明计划和市场是一种层次性有机相 相似文献
5.
张宪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改变过去那种僵化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计划体制又是经济体制的主体和核心。建立一个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做到大的方面管好管住、小的方面放开放活,是搞活经济促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也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方法钉很多,读书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读书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问,教师的工作是繁忙的,特别是语文教师,一般都兼班辛任,工作更是忙乱无头绪,整天有着干不完的事。 相似文献
7.
杨烈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十二届三中全争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总结我国计划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论断,就是:“实行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是计划经济的具体形式”;还进一步指出:“要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学分制指导性培养计划制定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分制的内涵及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需要,提出制定学分制培养计划需要转变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学分的计算、学分结构及毕业总学分要求、课程体系设置、短学期教学教学计划、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和第二学位、考试方式改革等关键问题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谈谈计划外生育对象心理状态赵安源吴仁浩一、心理状态笔者认为计划外生育对象心理状态主要有:求子心理。一心想生二胎,尤其是想生个男孩,不然就“断香火”。攀比心理。有人能生二胎,甚至生多胎,我家为何不能生二胎呢?侥幸心理。存有碰碰瞧、试试看的心理,抓住是他... 相似文献
10.
重整计划执行期间是重整程序制度价值落实的关键期间。现行《企业破产法》规定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相关债务为共益债务,但学界对重整计划执行期间新生债务的性质认定存在较大争议,司法实践中存在共益债务或普通破产债权的不同裁判。重整计划是法律规范性与契约自治性交互影响的产物,重整计划执行期间虽不属于重整期间,但仍处于重整程序之中。基于债务人经营活动维系和民事相对人信赖利益保障的考虑,应当将新生债务认定为共益债务。此外,为消解因债务人道德风险所产生的负外部性,要综合运用民事撤销权、破产无效行为制度、重大财产处分行为制度,并强化信息披露义务。 相似文献
11.
巩守柳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谈谈世行贷款设备采购合同的执行与管理巩守柳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的设备采购工作,即将进入合同的执行阶段。设备的采购,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作为合同中的最终用户──项目学校,有必要认真、仔细地了解合同并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 相似文献
12.
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相应扩大指导性计划范围,是我国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计划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已经大幅度缩小,而指导性计划的作用还远没有充分发挥。那么,我国现阶段指导性计划管理是否必要,如何建立与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相适应的指导性计划管理,就成为宏观计划管理理论和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克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35-37
统计指标是进行统计分析和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求解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统计指标的准确性,分析结论的客观性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本文就现行水平法求解中长期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尚存在某些值得商榷之处,对其指标内涵的科学定位,计算公式做了重新认识和归纳,提出并论证了“最大值法”在统计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论指导性案例的约束力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友根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65-69
一、问题的提出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11月发布的《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第7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例时应当参照。"该条基本上确立了指导性案例的约束力,从而区别于以往《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所发布案例的效力。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官员的理解:"应当就是必须。 相似文献
15.
归纳是编史工作的指导性原则。归纳性陈述在我们日常生活和思想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现在我来分析一下格言。格言就是对群众智慧的一种归纳性陈述,它通常是有条件的论断(如果这件事发生了,那么那件事也会发生),因此往往还反映出一种因果关系(由于发生了这件事,所 相似文献
16.
黄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2,49(3)
检察执法指导案例的适用阶段为检验案例指导制度成败的关键步骤.在指导性案例适用标准上,检察官囿于司法便宜主义和稳妥路线的考量,必将于程序上先进行案例比对工作,而后才寻找相关法律依据,以致出现理论与实践背离的境况.为解决此问题,有必要展开指导性案例适用的技术分析,既吸收判例法体系中的归类与区别技术,又注重我国检察指导案例的特殊性,并以指导案例监督机能构筑合理、有效的案例指导补救机制,在完成监督任务的同时,也需避免增加额外的压力而让检察官陷入僵死教条而照搬指导性案例. 相似文献
17.
李瑰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3)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案例指导的改革措施呼之欲出,准确界定指导性案例的概念对于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语义分析、制度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提出指导性案例的概念应当由其实体属性和程序属性共同构成.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且具有典型性是指导性案例所必备的实体属性,为审判机关所选用以引导、启发下级审判机关或本机关未来审判工作是指导性案例的程序属性.与判例的区别也尽显于其实体属性和程序属性. 相似文献
18.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4-99
判例、案例与指导性案例既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也具有相当的异质性。在目前中国司法语境下,指导性案例的称谓具有折衷性;刑事指导性案例的裁判要旨与刑法规范承载的规则内涵的关系实质是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与刑法规范的关系,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指导性案例颠覆了传统司法解释的抽象性。长久来看,通过刑事指导性案例产生的规则来约束和指导法官办理同类或者类似案件,刑事司法解释功能将逐渐淡化。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指导性案例适用方法的定位失准是造成制度预期与实际效果形成落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判例法的经验可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当前指导性案例的适用方法与传统司法办案方法有高度继承性,但不符合案例指导的本质特征。指导性案例适用方法的革新应重点从三方面推进:要旨法条化与案件事实细化间的配合,为准确把握案例提供前提;肯定类推作为适用指导性案例的基础方法,正确把握和适用类推的度;发展区别技术,防止对"目的论"的滥用。 相似文献
20.
何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85-93
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机关立足于现有法律体系框架,在借鉴普通法系判例制度的基础上所创设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截至2020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已公布了19批72例检察指导性案例,为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规范司法办案、维护社会公正提供了有益参照。在司法办案中,检察指导性案例的“存在感”和“活性”还不足,根本原因在于司法人员对指导性案例的规范性应用缺乏方法论的引导。因此,有必要立足检察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和价值,从检察指导性案例的应用内容、应用方向、应用方法和应用规范入手,对检察指导性案例制度进行系统性检视,并提出改进路径。因此,要找准检察指导性案例的定位、科学确定指导性案例、建立指导性案例应用机制,以充分优化释放检察指导性案例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