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谢群,1969年生,河北唐山人。深圳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1900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学士),1998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硕士),200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博士)。2006年被遴选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007年参加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学者(Ⅳ)项目赴美考察学习,2009年获选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地方级领军人物)。现兼任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2.
2014年12月20—21日,由中国空间法学会主办的“中国空间法学会第11届CASC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 The 11th CASC Cup Manfred Lachs Space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 of China Institute of Space Law)在北京理工大学落下了帷幕。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湘潭大学及深圳大学等9所高校的12支代表队参加了此次比赛。北航法学院本科生叶冲、李晨和马可参加了比赛。叶冲同学获得了优秀辩手奖( outstanding oralist),薄守省老师获得了优秀领队奖,高琦老师获得了最佳组织奖。  相似文献   

3.
2009年9月17日,由江苏省法学会国际法学研究会主办,江南大学法政学院承办的江苏省法学会国际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在江南大学文浩馆隆重开幕。江苏省法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巡视员张耀东,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符惠明,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大,江苏省法学会国际法学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立虎,江南大学法政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朱同丹,无锡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屠开泰,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18—19日,中国国际法学会2006年年会暨“国际法与构建和谐世界”学术研讨会在厦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学术界、国家有关部门和实务界的130多位代表与会。此次国际法年会由中国国际法学会主办、厦门大学法学院和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协办。中国国际法学会虽然成员以国际公法学界的人员为主,但每次学会的讨论均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三个学科的内容,显示了大国际法的特点。会议中,第一天上午为开幕式和大会专题报告;第一天下午,代表们按照国际法不同学科的不同专题分组研讨;当天晚上举办“国际法教学与科研圆桌会议”…  相似文献   

5.
本期部分作者简介黄肇炯1934年8月生,上海市人,1960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今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现任四川联合大学国际法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四]11省民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际法学会于1965年4月22日到24日在华盛顿举行了第59届年会。这届年会的程序是专门探讨“国际组织对于国际法的发展”。论文和讨论都谈到国际编纂机构、联合国、专门化机构、欧洲国际组织以及国际法庭对于国际法的发展。4月22日,会议以同时举行两个小组委员会开始。一个小组委员会,由利锡钦(Oliver J.Lissitzyn)教授作主席,探讨了国际编纂机构编纂和发展国际法的情况。新墨西哥大学霍特(Edwin C.Hayt)教授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17日至19日,由山东省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主办、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承办的“2006年山东省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召开。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武修,我国著名科技法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技法研究会副会长罗玉中,海信集团副总裁郭庆存,山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泽沅,青岛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刘典平,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博士后杨延超,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于玉,青岛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马耀青,青岛市法学会副会长蓝海华,青岛大学科技开发中心主任、山东省…  相似文献   

8.
外层空间专利的国际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层空间专利的国际保护关键在于国内法上对外层空间专利的承认与保护,而国际法上并不妨碍各国对于外层空间专利的保护,而且为外层空间专利的国际保护提供了现成的机制。文章认为,外空法一些具体的制度为外层空间专利的国际保护提供了更为专门而明确的帮助。但一些不具备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能力的国家依据是外空法中的"共同利益原则",否认外层空间专利权,是外层空间专利国际保护的最大障碍。不过共同利益原则高度抽象,并没有明确否定外层空间的私人财产权,它们对该法律原则解释的出发点是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外层空间军事化的内涵包括军事化利用人造卫星和外层空间武器化两种情形。国际法对外层空间军事化的规制,应当根据这两种情形而采取相应的具体模式。既有的国际条约法不能够充分地、有效地对外层空间军事化进行规制,未能禁止外层空间武器化活动,完善国际条约法又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建立禁止外层空间武器化活动的国际习惯法规则应当是实现国际法对外层空间军事化规制的理想路径。禁止外层空间武器化活动的实践行为已经基本符合构成国际习惯法的物质要素,即国家实践的要求,但在心理要素即法律确信方面还有所缺失。国际社会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促成这一国际习惯法规则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深大学人     
叶兴平教授男,1962年8月生,湖北武汉人。现任深圳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深圳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国际经济法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1980年至1987年在武汉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3年在武汉大学法学院师从梁西教授攻读国际法专业博士学位,获法学博士学位。1987年起在武汉大学任教,1996年调深圳大学工作。1999-2000年被选拔为深圳大学学术带头人;2001年1-12月作为深圳市第5批公开选拔的出国进修干部在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对美国吸引外国投资的法律环境和WTO法律制度作专题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10年6月25日,由北航法学院主办、外层空间法研究所承办的"国际空间站政策与法律问题研讨会"在北航法学院会议室举行,来自北航和美国密西西比大学、香港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空间法学会、《中国航天报》等单位的共20余位代表与会。研讨会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由孙新强教授主持,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国家遥感、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主任约娜·加布里诺维奇(Joanne Irene Gabrynowicz)教授做了题为"国际空间站政府间协议"的报告。  相似文献   

12.
深大学人     
钟明霞 教授 1964年12月生,江苏丹阳人,硕士生导师,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198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上海社科院法学所民商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5月至8月,赴英国进修;2001年9月攻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2002年5月至6月,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作学术访问。1990年7月任教于中山大学法律系,1994年起任教于深圳大学法律系,长期从事民商法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讲授中国民法、公司法、外国民商法等课程。现为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法学会理事。主持与研…  相似文献   

13.
构造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既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有关学科建设的指示精神,也是为了改变国际法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状况,以及弥补我国涉外法治人才严重短缺的短板。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需要进一步厘清涉外法、涉外法治、对外关系法、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以及涉外法学、国际法与法学一级学科的关系。在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构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构建国际法学一级学科专业。未来中国国际法学发展的任务主要包括:弘扬国际法治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传播中国国际法观、提升中国国际法理念的国际影响力,提高运用国际法的能力以及补齐涉外法治的短板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推动国际法研究的理论创新,则成为今后中国国际法学者的应然使命。未来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方向涉及架设国际法与国内法沟通的桥梁、谨慎使用“涉外法学”名称,以及在国际法教育与研究中凸显中国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等。  相似文献   

14.
深大学人     
吴俊忠教授1949年9月生,江苏通州人。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现任深圳大学学报出版中心主任,《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1987年起任教深圳大学。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99年晋升为教授。兼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深圳市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俄苏文学、文艺学及社会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专著两本:《俄苏文学通观》、《文学鉴赏论》…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上旬,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授予深圳大学画家刘声雨等6位中国艺术家荣誉教授称号,俄罗斯最高文化学术机构——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同时向这6位艺术家颁发杰出艺术家荣誉证书,表彰他们在艺术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国外层空间活动的频繁,空间碎片造成损害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研究有关空间碎片致损责任的国际制度,为有效地规制外空活动、救济受害者奠定了法律基础。通过系统地对空间碎片致损责任涉及的各类国际法渊源进行研究,发现虽然没有专门的国际法规制空间碎片致损责任,但根据空间碎片与空间物体以及外空活动的密切关系,与后者相关的国际制度可以适用于调整空间碎片致损责任。此外,在适用这些国际规则出现冲突时或无法协调时,可适用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外层空间法确立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原则,确立了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机制以限制外空军事化,对空天作战起到约束和遏制的作用。但由于外层空间法自身的缺陷及漏洞,难以有效控制外空军事化的进程。中国要重视参与国际立法,加强国内立法,加快"空天一体"建设进程,提高中国在空间领域的地位,主动灵活运用外层空间法,把握空天作战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外层空间法和航空法之间的关联性,有必要考虑二者的协调问题。协调的主要领域包括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的划界问题、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问题、航空航天物体的法律地位与管理制度、与太空旅游有关的亚轨道飞行器的管理制度、空间环境污染的防治问题等。国际法层面上的协调与国内法层面上的协调是两种主要的协调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外层空间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既不是"无主物"、"公有物",也不是"共有物",人类对其并不全面享有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人类对共同继承财产享有的权利近似于用益物权。"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不是国际习惯、国际法原则、强行法、政治性质或哲学性质的观点,它是尚在发展中的具有重要进步意义的一个国际法概念,是对外层空间法律地位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20.
印度国际法学会(Indian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Law)于1959年8月29日成立。该会的目的是:促进印度全国法学科学研究,发展国际法,建立印度国际法研究所;通过讨论会和出版物介绍主要在印度有影响的国际法的应用;鼓励对外国国际法应用的比较研究;推动国际法的研究,设立分会和筹办图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