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看到很多的中层管理干部都很努力,加班是经常的事情,说做到"爱厂如家"一点都不过分,可总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得不到下属的拥护,更不要说是获  相似文献   

2.
专家们警告,在开口申请加薪之前,你需要先确定自己不属于下列的任何一种情况,否则你的申请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降低辛苦积累的职业身价。企业拥有固定工资体系时慎提加薪在中国,一些年代悠久的国有企业和大型公司都拥有固定的薪资体系。  相似文献   

3.
1.学会沉默 有时候,你的工作被人误解,你不想争辩,所以选择沉默.本来就不是所有的人都得了解你,因此你认为不必对全世界喊话.却也有时候,你被最爱的人误解,你难过到不想争辩,也只有选择沉默.全世界都可以不懂你,但他应该懂,若他竟然不能懂,还有什么话可说?生命中往往有连舒伯特都无言以对的时刻,毕竟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列清楚,甚至可能根本没有真正的是与非.那么,不想说话,就不说吧,在多说无益的时候,也许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六步辅导问题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你发现下属的工作绩效越来越差,提醒多次毫无起色;或者上班心不在焉,频打私人电话,迟到早退时有发生;或者粗心大意,频频失误,你一定要警惕了,他们在有意无意地破坏着团队的和谐与发展.作为团队的管理者,是把这些员工解雇,还是进行改造?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呢?即使是绩效考核优秀的员工,也可能成为问题员工.雇用一个新人未必比花时间和精力来培训老员工更有效率,况且花费在新人培训上的时间以及辞退一名员工所带来的士气上的伤害,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无形的损失.而当管理者通过沟通解决了员工存在的问题时,不仅可以收获员工的业绩,还增强了员工的忠诚度和敬业度等.别忘了,没人能保证你新雇来的人就会做出好成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辞退一名问题员工意味着你失去了一次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机会.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识别员工问题,诊断问题的成因,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问题员工的问题,既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任务,又是一项必备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 王某于1997年3月7日与山东省龙口某冷藏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至2003年1月31日,职务为土建管理员.2003年3月21日,龙口某冷藏公司对王某作出了"处分决定书",全文如下:"王某:因你在公司与龙口某公司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负责查验主管材时,工作严重失职,给公司造成逾10万元的经济损失,根据<劳动法>第25条第(三)项、<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1条第(四)项之规定作出如下决定:(一)自决定之日起与你解除劳动合同.(二)责令你10日内赔偿公司经济损失6万元.本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如不服本决定可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同年4月4日,王某一纸诉状把龙口某冷藏公司告上劳动争议仲裁委,被诉人反诉申诉人赔偿经济损失6万元.  相似文献   

6.
开心一刻     
苗杰 《劳动世界》2020,(10):79-79
献错殷勤小王偶遇一位美女,一见钟情,他发现美女有时候和一位老婆婆一起卖菜,就大献殷勤,给老婆婆做免费杂工。半年后,小王觉得时机成熟了。小王道:"老婆婆,那个美女是你女儿吧?"老婆婆:"那是我儿媳妇。"送手纸一次小刘上厕所没带纸,打电话给最好的兄弟江湖救急。哥们儿沉默了一下说,你发个定位给我,我来想办法。  相似文献   

7.
陈全忠 《劳动世界》2017,(28):32-33
说到米,大家可能想到的是米饭.但"80后"浙江女生郑粲谊想到的是把米作为一种食材,可以榨成汁、打成浆、碾成泥、揉成团,变成梅森瓶里的轻食糙米杯、和水果结合的糙米乳、和菜搭配的糙米福团,还有糙米奶茶、酒酿、青团子、米糕等特色产品,能够制约它变形的,只有你的想象力.你是否有想过用小小一粒米,做出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我经常给我的年轻团队讲,我们干任何一件事儿,得要树立"三心二义"的一种情怀.哪"三心"呢?第一要有雄心,你想干什么?不能说我今天想要当科学家,明天想当明星,后天想当政府官员,那不行,你得有一个目标.第二,要耐得住寂寞.  相似文献   

9.
正劳务派遣员工的解雇和退工是劳务派遣用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劳务派遣员工解雇的纠纷问题如何处置?退工问题是否可以事先约定呢?本文结合案例给你提供相应的解答。劳务派遣员工解雇纠纷如何定?【案例】:劳务派遣工李某自2010年11月9日开始,被派遣到某单位下属工作站工作,其先后与当地A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B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签订过三份劳动合同,其最后劳动合同的期限是2012年8月25日至2014年8月24日,是与B公司签订的。  相似文献   

10.
"沟通"一词当代使用频率很高,"沟通"话题是当代社会的热门话题,沟通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然而,在管理过程中,有的沟通是积极的、有效的,有的沟通是消极的、无效的,有效的沟通将使一个人一步步走向成功,消极的沟通会使一个人一步步丧失成功的希望.我们认识到沟通的力量,就要从五个方面提升沟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大邑县建立"123"制度,畅通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1"是司法引导"一站点".县人社、司法联合设立大邑县维权工作站,指导劳动人事争议当事人合法维护自身权益.截至目前,通过工作站向县法律援助中心输送了5起法律援助案件."2"是案前案后"双衔接".注重办案质量,及时稳妥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加强劳动仲裁、劳动监察、行政审批等业务间的相互协作,案前劳动仲裁与劳动监察"沟通衔接",共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5起;案后劳动仲裁与法院积极进行"裁审衔接",了解案情后续发展情况."3"是工作机制"三快审".坚持"快立、快查、快结"的审理机制,对涉及人数较多的案件,优先接待、快速处理.该县已结案的两起集体争议案件,通过快审机制,从法定的45天结案期限缩短至30天结案,涉及劳动者149人,涉案金额2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2.
35岁的杜洪涛,曾经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孩子。而如今,他是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公司下属机电安装公司电工班的班长。十几年来,他以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韧劲,以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的执著,以视工友如亲人、乐于助人的胸怀,赢得了尊重和信任,并于2009年初被评为吉林省"十佳"农民工。  相似文献   

13.
总动员搞服务,在"送"上下功夫 作为"三医融合"研发小镇,永宁镇内用人单位多,人才需求量大.对此,该镇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促进活动为契机,打通企业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沟通渠道,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面对面交流平台,将就业岗位"送"到求职者手中,将优秀人才"送"入企业.另外,该镇还与温江区宏蓝人力资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定期举办企业就职招聘会,实现企业和求职者需求常态化对接,实施求职招聘活动,将用人企业引入社区招聘,将就业岗位送入家庭.  相似文献   

14.
高校本科教务工作是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工作呈现出既复杂又重要、既繁琐又专业的特点,因此高校教务员在整个教务工作中承担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确保教务工作能顺利正常运行.本文将教务员在教务工作中的定位形象地比喻为"转运站",在教务处与学院、学院领导与任课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学院之间进行教务信息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5.
对兰晓龙这个名字,你或许会感到陌生,但他编写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和当前热播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可谓风靡全国。如今有一种流行叫"兵毒",剧中峥嵘的戎马生涯,硬派的男人气质,令亿万观众欲罢不能……兰晓龙正是这种"兵毒"的制造者。从无心向学的浪子,到"不着调"的军人,再到今日名满文艺圈的鬼才编剧,他的身上隐藏着太多故事。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失败常常会落下"后遗症"的.比如,一个企业的领导出现过决策失误以后,他就会变得优柔寡断、畏首畏尾;一个足球队与人家较量时总是失败,也难免患上"恐韩症"或"恐伊症"什么的.那么,成功是不是也会留下"后遗症"呢,我想,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同样如此,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7.
漫画     
王铎 《劳动世界》2020,(1):78-78
1.爸爸带4岁的女儿去儿童剧院看演出,在售票窗口爸爸问座位的价钱。售票员说:"一级票100元,二级票80元,站票50元,节目单5元。"女儿听后小声对爸爸说:"我们就坐在节目单上吧!"2.爸爸和儿子坐在电视机前看《三国演义》。中间插播广告时,爸爸伸了个大懒腰,嘴里念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儿子突然问:"妈妈来了怎么办?"爸爸忙说:"你做功课,我下厨房。"3.晚上看一档电视节目,里面有一段主持人与五岁小女孩的对话:主持人:"你将来想做什么呀?"女孩:"我想做淑女。"主持人:"在你心目中,淑女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职场学的丰富,职场中各种"族"也越来越多.因为这些"族",职场显得丰富多样,分外鲜活.每一个职场人都有可能成为"族员"下面的十大"族",不妨看看你属于哪一个族群.  相似文献   

19.
王新同 《劳动世界》2017,(16):44-45
说起玩偶,如果你只知道芭比娃娃、乖乖兔、奥特曼,那就太落伍了.时下,最受收藏者青睐的是"气球兔""德维特王子""鸟爵埃德蒙".它们都是来自神秘"颖德瓦星球"的多比蒂斯王国."80"后"创客项哲青,构建了一个能与"绿野仙踪"及"疯狂动物城"相媲美的奇幻世界,让他纯手工制作的每件玩偶都有灵魂和属于自己的有趣故事.  相似文献   

20.
新员工初入职场,难免有种被排斥的感觉,仿佛做了"插班生".专家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自身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新员工不要有过多的焦虑,应首先从自身上找原因,遇到问题不要推卸责任,多做事、少说话,通过不断交流、主动沟通,都能成为受团队欢迎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