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华 《社科纵横》2007,22(3):157
把言行举止酷似乞丐之流称为"乞儿",是个形象的比方.用"向火"比喻依附权贵,又是建立于一系列"火"部字所组之词的比喻意义的基础之上的.这些都反映了比喻手法对汉语词汇的影响.至于"向火乞儿"的比喻意义"趋炎附势"为人熟知,则更是反映了委婉修辞手法在词汇运用方面的变化和选择.  相似文献   

2.
价值与实践之间既具有"外在重叠"也具有"内在重叠".二者都是属于"属人世界"或"人化世界"的范畴,价值关系在逻辑上隶属于实践关系,二者这种所属领域上的"重叠"可称之为"外在重叠".二者的"内在重叠"则意指二者都包含着一定的物质利益因素.但无论"外在重叠"还是"内在重叠"都不能淹没"价值"与"实践"之间的分野.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体现了"价值"与"实践"之间的这种"重叠"与"分野"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从"女真"到"满洲" "女真"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汉文写作诸申、朱先、朱里真、主儿扯惕等,都是同音异写.元明清时期文献多写作"女直",源于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改"真"为"直".女真是其称满洲之前的族称,因族称而成为国称.满文文献中,女真(Jusen)作为族称,与尼堪(Nikan汉人)、蒙古(Monggo)相对应地使用.女真各部可自称女真国(Jusen gurun),又可互称为女真国,还可作为女真各部的统称.这表明女真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已经形成了区别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某些共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说"命"     
雷淑娟 《学术交流》2001,(1):102-106
从语源学的角度去溯寻"命"字本源意义的生成及向派生意义演变的文化理据是一个重要课题.甲骨文中,"命"、"令"是字形相同,音相近、义相通,甚或有时通用的同源字.但这种通用是仅限于"命令"这一本来意义上的.在其后的引申、派生的道路上"命"和"令"便分道扬镳了.从三条线索描写、阐释"命"字的词义引申和演变的理据与轨迹1.从"命"的名词意义的引申来看.2.从"命"的动词意义的引申来看.3.从"命"和它的同源字"名"的通用中引申出的意义来看.我们依相关性和联想性的逻辑,参照古人的本体观念,人生哲学,揭示"命"一词诸多义项间的派生关系,并以相关的同源字印证之."命"一词的大家族,是古人"天命"的本体观演绎下的"人命"的人生观,上下尊卑的社会伦理观的文化亲缘关系的集合.  相似文献   

5.
对历史发展的"事"、"势"、"理"的探索,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问题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初显端倪,而司马迁汲取前代认识,提出"事势之流,相激使然"(《史记·平准书》),其撰史目的为"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史记·太史公自序》),即寻找对现实和未来具有指导意义的事理和法则.柳宗元在《封建论》中用"势"来解释社会制度的变化、更替之故,认为社会的进步"非圣人之意也,势也",这是他超越前人的地方.宋朝以后的史学家、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前代史学家提出的"事"、"势"与"理"等范畴,并以对这些范畴的阐释来揭示历史变化的法则,凸现历史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6.
于丽  于风亮 《青岛画报》2007,(12):60-61
11月16日,黄渤出现在青岛奥帆基地码头.原因:央视《倾国倾城》栏目"青岛城市主题宣传片"邀请出演. 这是黄渤第二次因为《倾》栏目回青岛,上次只是客串,夏雨的主角,这次不一样,黄渤是大拿了,NO.1.  相似文献   

7.
"艺考"之路     
郭鹏 《青岛画报》2006,(4):74-77
近几年,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动漫等等都是急需的实用美术门类.还有音乐和影视表演,都被年轻人视为走向事业成功的捷径.另外,艺术类高考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成绩,更被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和家长们看作是大学圆梦的敲门砖.于是,"艺考"便不可逆转地火爆起来.据统计,2002年山东省的艺术类考生仅为3.2万人,2003年达到5.6万人,2004年猛增至9.3万人,2005年14.6万人,今年人数更是四年前的5倍,达160869人,平均不到5个高考生中就有一个艺术类考生.我国目前各类艺术院校已达1000多所,其招生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不可否认,许多高校有经济效益上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李培宏 《社科纵横》2007,22(7):147-148
儒家思想的代表者孟子和荀子在人性论方面存在着"性善论"与"性恶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论.这一认识论上的根本分歧导致其哲学思想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进而影响到其教学思想的异同.前者重视"思",主张"内发",后者则重视"学",强调"外求".实践中,应该将二者予以有机的整合,做到学中有思,思中有学,形成"学→←思→←行→←学"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新批评的某些理论观念无可置疑地衰落了,但是,其"细读"法却至今影响深远.库恩的"范式"理论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考察新批评的理论创造.新批评的"细读"法及依此编写的文学教材构成了文学研究的"范例",这一范例奠定了新批评在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新批评的"范例"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特征.新批评的范例即语义分析方法,切合文学作品是语言编织物这一本质,其理论探讨的空间仍然十分巨大,这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叙事中,历史事实与历史故事看起来泾渭分明,其实经常会发生认识上的混淆以及实际上的交合或冲突.近年来,史学界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但仍然不甚明晰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口述史研究中也存在类似现象.本文以口述史为例,探求历史事实与历史故事时而交汇一体、时而相互冲突的成因,认为历史事实与历史故事各有其功能和底线,二者并...  相似文献   

11.
北京十里河的华声天桥民俗文化市场,是北京规模最大的仿古工艺品批发市场.在这儿买东西,老板一般都会告诉你,他们卖的是仿制品.在市场的另一条街上,仿红山玉器的,也是成堆地卖,在这几家店铺中,"红山玉"的批发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银行卡产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银行开始从事信用卡代理业务至今,银行卡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金融支付工具.一卡双币、最低还款、短信通知、网上申请、分期付款、积分送礼……这些曾被发卡行引以为豪的个性功能,如今几乎每种信用卡都具备了.不仅如此,汽车救援、法律援助、联盟商优惠、航空保险等诸多增值服务也以免费或优惠的方式在各种信用卡之间流行开来.  相似文献   

13.
一、西力东渐背景下清季"华夷"观念的结构性变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历史舞台时,即明确意识到"华夷"观念乃是其反满革命的利器.他们试图以传统的华夷之辨"激动种姓",号召民众,认为"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  相似文献   

14.
社工考"点"     
[案例]刘某,小时候十分调皮,经常惹父母发火.父母离婚后跟随父亲和姐姐生活,与母亲不相来往.刘某的父亲脾气不好,对刘某管教方式粗暴,致使父子关系不好.刘某在社会上结交了很多不良朋友,2005年,刘某因为帮助朋友打架伤人等犯罪行为被判处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5.
社工考"点"     
[案例]小红,女,9岁,在振兴民工学校就读,家住某市郊区.父亲龚某偏瘫,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家庭收入全来自于母亲起早贪黑地拉黑摩的.家庭月收入七八百元,生活极其贫困.2006年,母亲王某由于不堪生活压力曾想离家出走,遭到父亲强烈反对后放弃.父亲为此曾多次在小红面前表现出悲伤和痛苦情绪,后来父亲为此还曾自杀过一次,所幸自杀未遂.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谢灵运之诗名,在中国诗歌史上熠熠相照、争辉千年.观其接受历程,颉颃当中还存易位,而宋代正是变之关捩.宋前陶、谢接受范型未存轩轾之争,但张力运动中已蓄分庭之势.入宋以来,陶诗更宜宋型文化之孳茂,使得谢灵运降至次要位置.宋代"扬陶抑谢"现象可从"自然"维度进行解读:谢灵运修睦"辞巧"与"才性",而陶渊明融通"辞达"与"平淡",互映"自然"而致谢落陶起.宋代"扬陶抑谢"现象是"世情变文"规律的昭显,世情与文学之变导致陶谢"自然"接受之变.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数以千计的技术专业和管理工作所要求得远不限于技术技能和专业特长.在高科技领域,有效的与人协同工作,和睦相处,彼此交流决策、意见等是最基本的能力.另外,社会交往及能直接与建立和维护积极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事实证明,成年人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的社会交往技能.因此,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和小组合作技能,应象数学、社会常识或其他任何学科一样重要,在学校的课堂得到系统讲授.在教学中,合作构成了学生的智力背景,在各种合作中学习,在各种合作中成长,在各种合作中发展.也因此,教育才会成为现代不断被人们认可的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8.
作为秦地文化的"秦文化"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地域文化之一,秦地也是战国晚期的学术文化中心之一.以荀子为代表的"荀学",作为战国晚期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无疑与此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荀子>一书思想与韩非、李斯等人以及与<吕氏春秋>、<尉缭子>、<商君书>等书的思想进行比较,可以确认以荀子为代表的"荀学"的确是先秦战国时期的集大成的思想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19.
"伦理"-"道德"的历史哲学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伦理"和"道德"的概念辨析,不是出于思辨哲学的形上偏好,而是因为它们标志着道德文明和道德哲学发展的诸历史哲学形态.孔子开辟的道德强势话语下伦理优先的"中国传统",亚里士多德开创的"理智的德性"高于"伦理的德性"的"西方传统",都经历了历史哲学的三期辩证发展,它们在现代都遭遇到伦理与道德的深刻矛盾.与西方伦理认同与道德自由的矛盾不同,伦理-道德悖论、伦理-道德二元对峙,是这一矛盾的中国形态.它表明,中国道德哲学与道德文明已走到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关头,其历史哲学前景既不是传统性的"合",也不是现代性的"分",而是伦理-道德生态的辩证建构.伦理-道德生态,是其历史哲学的现代中国形态.  相似文献   

20.
姚武 《社科纵横》2007,22(5):92-94
审美泛化与文化工业化相互作用带来审美的媒介化.情感是审美的核心,技术是媒介的特点,当情感逻辑遭遇技术逻辑,媒介在煽情的同时也带来大众的郁闷,导致情感上的缺失.应当积极引导和优化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舒解审美媒介化带来的身心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