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郭琳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3):124-125
本文探讨宴会口译的特点和宴会口译中菜肴的翻译,以寻求培养译员宴会口译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理解: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一个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口译过程包括倾听、观察(发言人的手势、表情及会场上的反应、气氛等)、记录、理解、表达等。笔译包括阅读原文、查阅辞典和资料、理解、表述、修改、校对等。但不管是口译还是笔译,两个主要阶段是理解和表述。一个称职的译员,必须具有中外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3.
在外事场合下,模糊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巧妙使用模糊语可帮助发言人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对于译员而言,为使目标语达到与源语言同等的交际效果,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妥当处理好模糊信息。从词汇、句法、语篇和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外事口译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可以帮助译员更好的掌握模糊语的三个处理策略,更好的完成口译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突破文化障碍的时候,法庭口译员往往试图扮演文化调解者角色。但是译员要避免滥用自由裁定权而越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同时,在法庭口译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和法庭口译制度逐步得到完善的过程中,除了要改进译员的培训体系外,还应该由译员和司法人员就突破文化障碍的策略进行协商并产生可以一致遵守的原则,才能避免司法人员和译员无所适从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口译实践中,“译员遇到的第一道难关便是称谓的翻译”。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职位头衔 的译法进行了分析的归纳,并指出,译员除了平时不断积累各种职位头衔的译法,还须总结掌握一些带普遍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口译实践中,"译员遇到的第一道难关便是称谓的翻译".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职位头衔的译法进行了分析的归纳,并指出,译员除了平时不断积累各种职位头衔的译法,还须总结掌握一些带普遍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广西产业的调整。中国与东盟的口译作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必须跟上发展的步伐,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广西对东盟口译发展落后,造成了本地人才资源闲置与市场需求量大的矛盾。结合广西产业发展需求,广西在东盟跨文化口译人才的培养上,应该扩大中国-东盟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提高译员的跨文化意识,把高质量的语言服务真正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论口译     
口译与笔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译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以外,还应有一定的“灵机应变”的能力。本文对口译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技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口译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列举一些典型的文化因素对口译的影响来说明译员在进行口译时要充分掌握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马霞  张平 《社会科学家》2006,(Z1):325-326
口译应该遵循忠实原则.所谓的忠实原则突出表现为服从、服务于交际意图和交际效果.在进行口头翻译时,我们应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不必拘泥于原语的形式和结构.这尤其体现在原语的字面意义与蕴涵意义不一致的时候.口译的"忠实"是相对的、动态的.口译应能促进交流与合作.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文化差异,并努力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以及由此产生的交际困难甚至中断.  相似文献   

11.
徐涤宇 《阴山学刊》2004,17(4):49-54
合同解释的主体,应专指受理案件的法庭或仲裁庭。合同解释的对象应为表示于外部的当事人的共同意思。具体解释方法在解释过程中,是分工合作地担任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功能,从而在共同协力下完成发现合同意旨的任务。任意性规范对合同漏洞的补充功能毕竟是有限的。在不存在可适用的任意性规范时,解释者最终就必须求助于更为抽象的解释因素。解释客观化、统一化的理论,是针对格式条款而言的。  相似文献   

12.
章媛 《学术界》2012,(6):104-116,285
《道德经》中“德”的范畴仅次于“道”,然而业界对其英译问题的研究却几乎未见.本文首先对老子之“德”的涵义进行梳理,再通过英译本中宗教类、哲理类、语文类和演义类典型译者对“德”的关键句的翻译比较,以及译者选词译“德”的心理历程的分析,得出译者因文化背景、历史根源、认知差异等原因,造成了他们对“德”的译解只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体会“德”的内涵,只能触及到老子思想内涵的某个方面,其不准确性与不完整性,甚至失误与谬误,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3.
刑法的适用主要是通过刑法解释实现的。在司法中心立场下,刑法解释的主体为法院和法官,作为直接与个案接触的法官,其解释活动无法做到价值无涉,其"先见"势必会参与到对案件的事实认定与法律判断中。因此,要使法官在刑法解释限度要求内做出合法的司法判决,就必须树立解释者对法律文本的尊重,并对其价值取向进行合理的引导与规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用叙事理论作为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口译过程的方法。阐述了叙事理论是如何通过框架设定来分析口译者参与和促进叙事和话语的传播,并与经典的口译释义理论相比,从叙事视角分析了口译过程。  相似文献   

15.
周邵玲  贾德江 《云梦学刊》2011,32(3):154-156
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差异,能衍生出千差万别的译本,但对一部作品的理解始终摆脱不了"真实性"的宿命。理解之道,在于尽量从差异中寻求真实。《道德经》第五章的不同译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恰当适度的理解,即"释",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被遮蔽的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们阅读马克思时,以为自己直接面对着马克思。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他们实际上是通过正统的阐释者们留下的阐释文本的媒介去理解马克思的。然而,正统的阐释者们同样也被自己的错觉所迷惑。一方面,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思想做出了批判性的考察,实际上,他们所批判的东西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少,而他们所借贷的东西又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多;另一方面,在正统的阐释者们组成的阵营中,后继者对先行者也缺乏批判的意识,从而使阐释活动中的偏差始终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在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事实上,当马克思的原初思想在正统的阐释者们的阐释活动中被黑格尔化、费尔巴哈化和斯大林化时,马克思就成了被遮蔽的马克思。由此可见,要面对本真的马克思,必须先替马克思解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讨论了影响当前翻译教学的因素,提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渗透翻译理论和技巧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让学生掌握适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一套基础理论、两对核心策略、多种翻译技巧,理论指导实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悬隔判断”是现象学的重要方法论,它意在通过事物现象的“悬隔”获得新的思维理解。意象是诗歌的精气神,它的恰当选取和内涵诠释都离不开诗人或诠释者的能动思维。以庞德诗歌意象为例探讨悬隔判断对于意象选取及诠释的意义,同时亦指出中国古典意象诗对庞德意象诗发展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今 《河北学刊》2007,27(2):138-142
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中国翻译界展开过多次论争,左翼阵营中鲁迅同瞿秋白关于翻译原则的讨论颇为引人注目。瞿秋白虽然赞扬鲁迅的译文“的确是非常忠实的”,但仍从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理论的角度,就当时“直译式”的文章所表现出的问题与鲁迅进行了商榷。瞿秋白强调要用“绝对的白话”去翻译,与他鼓吹欧化文艺的大众化和革命大众文艺的创造紧密相连。鲁迅的翻译主要着眼于提高,而不是普及,目标在于精神界之战士,还不是暂时与文学和翻译无缘的大众。鲁迅和瞿秋白都注重翻译的功用性,但鲁迅始终没有否认文学与翻译艺术本身的独立性及其本体的目的与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邯郸市企业的经济实力,应该重视对外宣传资料的重要性,在中文宣传资料的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语言风格的不同。在此基础上,采用具体的翻译对策,如减译、编译、述译、缩译、并译和改译等。只有综合并变通地应用这些翻译策略,外宣资料翻译的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