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安年鉴》编辑部主任崔义萍《城市年鉴的地方文化特色》一文认为,城市年鉴具有记载和反映城市文化的功能。城市年鉴编纂应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城市文化特色,体现和承载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年鉴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并就城市年鉴如何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反映城市文化特色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年鉴的栏目和分目多为虚拟题目,主要起分类、分级作用,条目则是记述内容的实体。设计和写好条目对提高年鉴质量至关重要。条目又是依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形成不同的条目组合。条目及条目组合的设计体现了年鉴的编纂特色。笔者根据目前国内一些年鉴的实例和本人编写年鉴的实践,对年鉴条目和条目组合的基本分类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咸阳年鉴》自2000年创刊以来,已连续出版了9卷。在全市年鉴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年鉴质量不断提高,越办越好,逐渐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城市品牌年鉴形象。《咸阳年鉴》2006年卷获得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特等奖。《咸阳年鉴》2007年卷更以其丰富翔实的内容、浓郁的地域特色、高雅精美的装帧设计,使得全书图文并茂,浑然一体,受到了咸阳市领导和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4.
我国年鉴事业起步较晚,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也正是由于历史较短,在不少方面还不够成熟,实用性较差的现状也是由于年鉴发展过程中各方面不够成熟而产生的。可喜的是,广大编纂人员已开始认识到这一不足,不少年鉴都为提高实用性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笔者曾到《广东年鉴》、《广州年鉴》、《湖北年鉴》、《武汉年鉴》、《深圳经济特区年鉴》进行调查,发现它们在实践中都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改进  相似文献   

5.
专业年鉴作为记述部门文化年度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必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专业年鉴的创新是其发展的动力,又是其生命力的源泉。在创新中,要围绕"新"字(新情况、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坚持做到"四特",即体现地域特色、反映时代特征、记述专业特点、表现年鉴特性。通过创新,使专业年鉴在部门文化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年鉴就是要展示现实,因此,地方综合年鉴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是否突出,是检验其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青铜峡年鉴》自1998年创刊以来,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按年度连续出版期数最多的县(市)级年鉴。10余年来,我们在坚持年鉴基本结构的稳定,把握年鉴存史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同时,突出地域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力求全面记录青铜峡市经济社会高歌猛进的发展轨迹,并充分发挥年鉴这一特殊的宣传平台作用,在为青铜峡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舆论支撑方面作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7.
《威海年鉴》1998年创刊,至今已历十载。1997年底开始年鉴组稿时,全国单是地方综合年鉴的上乘之作,即可谓林林总总。因此我们的切入点是,如何在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起点地将《威海年鉴》编纂成精品,编纂成具有威海地方特色、能够准确地将地域及年度内社会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等纳入一书的精品之作,将《威海年鉴》编纂成资料性强,内容翔实、权威,编排科学、严谨、经世致用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8.
地方综合年鉴的雷同化,一直为年鉴界所诟病;而寻求综合年鉴的特色化,也一直为年鉴工作者所企盼。近年来,笔者研究一些综合年鉴在特色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深切感到:影响综合年鉴特色化最深层的障碍,是思想观念问题。显而易见,传统的思想理念,惯性的思维方式,自觉不自觉地束缚了思想,禁锢了创新。要打造综合年鉴的地方特色,最根本的是要冲破传统思想理念的樊篱,突破惯性思维方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了出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和实践,必将丰富地方综合年鉴的表现内容。年鉴如何记载当地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和状况,如何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资料信息,成为年鉴工作者当今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笔者以自己对建设政治文明的粗浅理解,谈谈对年鉴记述政治文明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10多年来,年鉴事业蓬勃发展,但有些地方综合性年鉴地方特色突出的并不多,翻开年鉴来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不多,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差不多,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差不多,工矿地区与农业地区也差不多。很多地方综合性年鉴,除了统计数字的差异外,其他方面的特色大都被淹没了。为什么会出现地方综合性年鉴地方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呢?一是地方综合性年鉴编纂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认为地方综合性年鉴只要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域社会经济发展在一年内  相似文献   

11.
在2008年11月的第十一届全国年鉴学术年会暨2008中国年鉴论坛上,笔者与年鉴同行交流讨论了如何围绕科学发展观探索中国特色年鉴创新发展之路、提升年鉴学术研究能力以构建年鉴学学科体系等问题。其中,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主任许家康撰写的大会论文《努力构建年鉴学的学科体系》,让笔者认识到构建年鉴学学科体系的重要性,故撰写此文,与年鉴界同仁共同探讨年鉴学学科体系构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年鉴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它价值的大小。提高县(市)综合年鉴的内容质量,就如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许家康会长早就呼吁的,“是县级年鉴生存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我们围绕提高《江阴年鉴》的内容质量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一些成效:2001年卷获江苏省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年鉴如何跟上时代的要求,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近年来年鉴同仁有不少的探讨,年鉴编辑人员的思维和编辑手法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为年鉴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年鉴要发展,就要依靠一定的经济基础。要注重经济效益,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近年来出现了挤压文字篇幅,无限制地增加广告内容的倾向,年鉴的编纂形式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副会长陈仁礼《城市年鉴要走在开拓创新的前列》一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从找准定位、显示特色和在突出强项和优势的前提下,适当充实内容两方面如何进一步加大城市年鉴的创新力度,分析论证了机制创新是城市年鉴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前两部分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及对我国年鉴事业发展的基本估价,第三部分围绕科学发展观与年鉴框架的设置,以人为本与年鉴编写目的,和谐社会建设与年鉴内容,区域协调发展与年鉴特色,建设创新型社会与年鉴发展思路,建立节约型社会与年鉴编辑出版等6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改进年鉴编纂工作,提高年鉴编写质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一、《官书》的年鉴 地方综合性年鉴一直定位于“官书”,即权力机制在组稿、发行、广告征集、经费补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年鉴是官方出版物,综合性年鉴又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总汇,主要内容是通过官方渠道组织的官方资料。日前,地方综合性年鉴在编纂过程中这种“官书”意识太浓,不利于地方特色和年度特色的正常发挥。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7.
年鉴彩页是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鉴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运用好这些手段为年鉴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目前年鉴彩页过“滥”、过“散”、无“特色”、少“创意”,甚至一些年鉴不问效果,只要给钱就登,这就给年鉴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年鉴的质量和声誉。  相似文献   

18.
年鉴是信息的载体。综合性地方年鉴是记载某一地区上一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各条战线、各个方面的发展信息。一个地区一个年度的发展状况,是由物、事、人三者构成的。而人是三者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物和事离不开人的参与和影响。因此,人物在年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期的年鉴有些是以反映人物为基本内容的,如1763年开始出版的《哥特年鉴》,甚至连欧洲统治者的家谱都予以记载。当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年鉴事业机遇与挑战、发展和危机并存。年鉴事业的改革创新与持续发展,是我们年鉴界的当务之急。结合《南通年鉴》编纂实践,笔者认为,年鉴应在意识、篇目、内容、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年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年鉴创新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会长许家康《年鉴创新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一文在分析与总结2001年以来全国年鉴事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年鉴创新必须要在年鉴性质和读者定位、年鉴出版管理和经营机制、年鉴内容选择和编排等3个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促进年鉴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