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具有哲学头脑。国内外一些著名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之所以能登上企业家的高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经营管理哲学,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作出正确的、有效的经营决策。因此,决策是企业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来探讨企业领导者科学决策的思想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决策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就是人们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恩选  相似文献   

2.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与“真理”这个概念问题密切相关的,有些同志把他们自己所确定的真理概念作为“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这一全称判断的理论基础,因此,这里有必要先从什么是真理这个常识性问题谈起。我们认为,真理就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它是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而不是物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真理看作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是说它本身就是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只是说我们头脑里的正确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客观外界事物中反映过来的,而且是相对正确地反映了外界事物。我们必须弄清这  相似文献   

3.
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形态,首先必须了解观念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东西决定的?我国现时期的观念形态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观念作为哲学上的一个概念,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广义的观念与意识、精神同义;狭义的观念与思想同义。观念作为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其广义是指一切由认识作用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幻觉、错觉、想象、表象、概念等的总称,包括依外界刺激引起的和不依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两类;其…  相似文献   

4.
阳正泰同志在哲学问题解答中,提出了人的错误思想也是从实践中来的这样一个哲学命题(见《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第4期,第77页)。其主要论据是任何观念的东西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即使是错误的思想,也不过是客观外界在人们头脑中歪曲的反映。这个论据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的基本原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从这个论据并不能得出错误思想也是从实践中来的结论。一般所说的正确思想是从实践中来的,其含义主要是指正确思想的内容同实践是一致的。所谓正确思想,无非是指它的内容是符合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一面貌,并没有附加任何外来的东西,符合于实践。而所谓错误思想呢,恰恰相反,它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反映,是主观同客观不一  相似文献   

5.
一、现有论证的逻辑困惑 关于真理的客观性,从现有的论证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依据: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即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当然不是指真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说真理的内容来自客观对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参见《哲学小百科》中国青年出版社88年版,第168页)。真理的内容来自客观对象,并不能成为真理客观性的依据。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任何认识,无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甚至荒诞的认识,就其反映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精神:一种动力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来津  张燕 《理论界》2004,(1):82-83
人的精神建构及精神生活状况反映着人的深层本质。从精神生活中人们能够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据,找到生存与生活的意义,精神生活是人类的根本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因为精神是一种活力因素,并始终发挥着作用。一、精神的动力特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产物,是从属于物质的第二性的东西,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但马克思主义同时强调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有时还起决定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力的表现。黑格尔也…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人本主义哲学,从资产阶级的抽象人性论出发,认为哲学应以人为中心,并企图用他们的所谓“人学”来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一定的混乱。同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来看,也有必要科学地说明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因此,本文就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作一初步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物而不是“人” 哲学是以整个世界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所谓整个世界可归结为物质和精神。因此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列宁说:“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论,它不仅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而且实现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学、宗教等各种具体的意识形式,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生活过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扬弃的智慧结晶。后经列宁、毛泽东等理论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为其添入了新的科学成分和指导革命实践的积极内容。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航标。  相似文献   

9.
一、生活观的含义及其作用生活观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活方式不能不研究生活观。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认为,观念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做为观念之一的生活观,就是人们的生活活动在人  相似文献   

10.
张尚仁 《学术研究》2006,4(10):17-21
我们用了很多年的哲学教科书,对哲学的对象、哲学基本问题和物质观问题的阐述,其基本内容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而是旧哲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并不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是研究“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只是旧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将旧哲学的基本问题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就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拉”回到旧哲学的轨道上去了。教科书将客观性和反映看作物质观的主要内容,而这两点正是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的两点。旧唯物主义从“客观方面”和“感性的对象”去理解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还要从“主观方面”和“感性的活动”去理解事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经验,对实践的含义和内容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和科学规定。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客观的活动”;列宁把实践称为“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认为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环节”和“交错点”。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把实践的含义科学地表述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指出实践就是“做或行动”,是“人类  相似文献   

12.
<正> 列宁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极其深刻地研究了黑格尔哲学的遗产,并从这位具有天才哲学头脑和渊博学识的德国思想家黑格尔的著作中,吸取了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列宁的《哲学笔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独特的百科全书,尤其对辩证法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它是研究列宁辩证法思想的丰富宝库。  相似文献   

13.
意识问题是哲学中的古老难题,意识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有机构成部分。在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的解读中,存在着物质本体论和副现象论这样两种错误倾向。反对上述两种做法,我们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质,实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和基础性前提,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传统的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已转换为实践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传统意识理论聚焦的意识功能性特征问题已转换为意识社会性、历史性特征问题。正是通过上述哲学前提和问题范式的转换,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不仅真正实现了对传统唯物主义意识论和唯心主义意识论的超越,而且还真正具有现代性品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实践论》以社会实践为立脚点和基本概念,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过程。从这一论述所阐明的原则及其结论看,毛泽东的《实践论》其实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发挥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发生论,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特别是对马克思的实践观的重大的理论发挥。马克思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理论基石,它首次把人的实践活动规定为感性的、现实的、对象化的活动,认为人的这种实践活动,一方面促进了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从而使人能意识到自身与自然界其他东西…  相似文献   

15.
要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就必须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精神的关系。从历史大时代与小时代、时代精神与时代主题的关系来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逐步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现时代精神,作为这一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内容来看,大科学、大实践也是现时代精神,它们的形成和出现既深刻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内在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催生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特点来看,全球化同样也是现时代精神,它有力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也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大力强化人类意识。  相似文献   

16.
<正> 主体和客体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在主体和客体关系之外,就没有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认识论就是研究、概括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哲学学说.因此,主体和客体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出发点所谓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认识的主体,则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是自觉的反映者、改造者;认识的客体,则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古小明 《江淮论坛》2004,20(4):65-68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一般理论和学说,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一般理论形态的把握。它是一种以人为本、从人出发的为人的哲学,它以实践为基本范畴,对人的各种生存状态、活动方式和历史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揭示了人的存在与人的意识、人的活动与人的异化,人的自觉与人的解放等之间的现实关系,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高扬了人的主体性。随着人的问题成为当代哲学的主题,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所处地位问题应得到切实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由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已流传了半个多世纪,它(尤其是它的创始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但是这股思潮从它的发展上来看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根本对立的方面。这些对立最突出的体现在哲学上。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哲学。如果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某些哲学概念来看,似乎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理解。有的人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认为西方马克恩主义者的哲学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补充和发展。但是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内容,从系统观的角度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意相距甚远,因为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一种“因素”哲学,而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系统哲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和群众路线,两者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们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发生、并反过来影响和制约实践活动的东西,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规定性,即主体所具有的特殊本质及其外部表现。作为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主体,马克思曾说过:“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8页)主体的内涵是指对象性活动的发动者和作用者。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是人,但是,在实践活动之前和之外,人与外部世界并不存在主客体关系,主客体关系存在于实践活动中,实践活动是主客体关系形成的现实的基础。因为从历史角度来看,作为自然界发展到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恩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学、宗教等各种具体的意识形式,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生活过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扬弃的智慧结晶,后经列宁、毛泽东等理论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为其添入了新的科学成分和指导革命实践的积极内容.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叉建设的航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