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知识创新为生产力发展主要动力的新经济 ,是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革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导致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冲突与对抗 ,体现了人类理性的自我分裂。以新经济为基础的新文明不仅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而且体现了人类理性的进步 ;新文明消解了工业文明中人类理性在工具性维度与价值性维度上的对抗 ,使价值理性由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 ,并统摄工具理性敞向未来 ,实现以知识创新为主导的新文明对以资本为纽带的工业文明的辩证超越。这是人类生存的必然性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2.
郭辉 《南方论刊》2009,(6):54-55
儒家文化的“纲常、仁政、信义思想和勤俭、重视教育的传统”对东亚经济腾飞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儒教与皇权结构相关”与“儒教基本精神伦理”的分析剥离,可解决韦伯对“儒家文化有碍社会现代化”论述与本文分析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殖民主义向世界各地扩张之前,在亚洲东部,很久就存在着以中国文明为中心的“东亚世界”。中国是东亚文明的“母源和主体”,东亚世界是随着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而逐步形成起来的,其范围除了现今中国的本土外,还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各国。东亚各国、各民族通过学习和采用中国的文字、儒家文化、政治制度,通过贸易往来、佛教交流等,共同构成以中国文明为纽带的东亚国际社会秩序,维护东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东亚各国同中国保持着特殊的宗藩关系,其形式是定期的朝贡。这是儒家伦理学说中君臣关系在国际关系中的延伸。这种准封建政治关系虽不平等,但不同于西欧的宗主国与附庸国的关系。19世纪中叶后,随着西方资本殖民主义东扩和后起的日本帝国主义破坏,宗藩政治遭到瓦解,东亚世界也随之崩溃。日本曾试图通过武力征服,强行建立由日本主宰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国际秩序,结果遭到了惨败。东亚世界是东亚各国“自律发挥和自我完成的历史世界”,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心,是以各国仰慕向往悠久的中国文明所致。中国同东亚各国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政治上、道义上的承认,和平共处,自然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历史上东亚世界的存在对于我们今天建立东亚地区的和平、合作、繁荣、稳定和发展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和谐文明论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长明 《学术界》2005,(1):79-105
人类历经坎坷 ,走过漫长的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之路 ,进入工业文明的殿堂。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文明中 ,人与自然之间只能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天人合一”式的原始和谐关系 ;在生产力有一定程度发展的农业文明中 ,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大大提高 ,但从总体上看 ,人与自然之间仍然是一种“天人相依”式的古朴的和谐关系 ;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自以为掌握了征服自然的利器 ,“天人二分”式的冲突代替了和谐 ,于是 ,在创造出巨量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把人类导入了危机四伏的失衡陷阱中。工业文明即将终结 ,拯救人类的唯一文明型式无疑是和谐文明。和谐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式 ,人类融通 ,“天人合意”。和谐的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是和谐文明的生态基础 ;和谐生产力是和谐文明的生产力平台 ;和谐发展是和谐文明的基本发展模式 ;和谐伦理是和谐文明的主流伦理观 ;和谐教育是和谐文明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5.
和谐合理性:儒家文化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自荣 《学术研究》2006,1(10):53-57
通过分析哈贝马斯和韦伯的合理化理论,得出合理性判定依据,即与行动取向关联的知识及其预设(人与世界关系)的取向。儒家文化的人与世界关系(天人合一)和儒家文化的知识(内在超越)都是和谐取向的,因此,可以把儒家文化合理性界定为和谐合理性。最后,通过和谐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交往合理性的比较,说明和谐合理性是目的合理性和交往合理性之外的另一种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人类系统的发展是纵向社会形态更替与横向融合一体化的统一,应重视文明横向发展研究.具有地缘—利益性质的文明共同体是文明融合发展的主体,不同文明共同体间的竞争与借鉴构成文明融合的基本方式,而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则深刻揭示出文明融合发展的本质.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信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7.
对儒家文化的寻根贯穿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其中“五四”时期及20年代,30、40年代和80、90年代尤为突出,且呈现出不同的话语面貌。这种寻根形成了两种张力:一是儒家文化在遭到反叛的同时,也被潜在或公开地认同和赞赏;二是儒家文化与源于西方的现代文化基本上处于冲突状态,但它有时也会被进行现代改造或话语转换。由此得到启示:应当把儒家文化及其他传统文化与西方等外来文化相互阐发,从而以综合创制的方法来完成中国文化的现代建构,并完成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8.
张雷 《理论界》2014,(8):30-33
习近平关于当代中国世界文明观的科学论述奠基于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论,立足于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着眼于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和人类的共同诉求,科学回答了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同文明,大力倡导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等时代命题,为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伟大世界梦提供了思想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儒学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一现象在世界文明中也是独一无二的。1915年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最终打破这一传统,使许多西方思想观念传入中国,对传统文化造成极大冲击,儒家思想受到批判。然而,由于儒家文化内在的演进逻辑与中国文明能够很好的贴合,儒家文化实际并没有消失,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基于一种新文明观的实践创造。重思文明标准问题,恰是源于自视为文明标准的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了问题。对文明标准的探讨与对人类早期文明尤其是早期国家的认识有关,同时还要面对“文明悖论”探求人类文明发展之道。基于中华文明的文明观,即从文化来理解文明,提出一种更具综合性的文明标准,即从共同体来理解文明。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或文明理论,既要着重融入中华文明的文明观,同时也要符合人类前沿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影响.锡伯族接受儒家文化既是自身的需要,又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也在阻碍锡伯族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工业危机已经来临.为了更好地应对工业危机,必须深入认识和把握工业文明的本质.工业文明的本质在其物质生产方式上,而工业化的物质生产方式的本质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工业化是大规模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物质的生产方式;二、工业化是大规模拓展人类生存范围的生产方式;三、工业化是大规模市场化的生产方式;四、工业化是大规模资本化的生产方式;五、工业化也是大规模国际化的生产方式.工业危机的来临只是工业文明的衰落,并不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衰落,一场新产业革命--新工业革命也正在全球兴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二十世纪中后期儒家文化与东亚经济高增长关系的讨论进行回顾与反思,提出"东亚模式"中的儒家文化因素不论是在宏观还是在微观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时下对"东亚模式"的批评不绝于耳,但在欧美模式导致全球金融危机肆虐横行的背景下,"东亚模式"仍将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模式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中国 2 1世纪总体发展战略的确立 目前 ,工业文明正在走向危机、新工业文明已经兴起 ,这要求我们必须从这样的历史和世界大背景下全面考虑中国 2 1世纪的百年发展战略 ;确立中国 2 1世纪的总体发展战略 ,必须切实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规律 ;中国的现状是未完成的工业化与正在兴起的新工业化 ,中国 2 1世纪的目标是既要完成工业化又必须实现新工业化 ,这就形成了中国 2 1世纪的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相统一的复合型分阶段总体发展战略。二、中国 2 1世纪的初级发展战略 :适度工业化战略 由于地球的资源匮乏与污染严重 ,工业生产方式已走向困境 ,又由于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人口超级大国 ,中国不可能建设最发达即过度的工业化 ,同时 ,新工业革命的兴起又为中国的发展展现了一条新的更加宽广的道路 ,因此中国也不再需要建设最发达的工业化 ;在未开拓出新工业化道路之前 ,中国应选择“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 ,建设富足而又适度的工业化 ,避免陷入工业危机之中 ,以保持较长期的稳定发展 ,同时积极转向新工业化的开拓与建设。三、中国 2 1世纪的高级发展战略 :新工业化战略 世界主流文明正在向新工业文明转移 ,中国自身已具备了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的条件 ;中国建设新工业化的目标是 ,建设一个以智能化微制造科技  相似文献   

15.
张哲 《天府新论》2011,(1):112-115
在当今世界,随着国际竞争力的日益激烈,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影响国人已有两千多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有益的思想观点与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相契合:儒家文化的和谐观念对建立和谐世界的信念有促进作用;儒家文化中的义利观对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儒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对全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儒家文化既不去侵犯和掠夺别人,也不去强行推销自己,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系有两个分属不同层次的组成部分,即精英儒家文化和世俗儒家文化,二者中都有工具理性的成分,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而没能得到充分的展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逐步展开,儒家文化的工具理性日益凸现出来.如能合理地进行挖掘和改造,儒家文化将会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和"润滑剂".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对主观价值论的颠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文明时代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辉煌时代。但是,工业文明的价值观是以主观价值论为核心的,当它走到极致时,就成为掠夺和摧毁自然界的精神武器。主观价值论有着不可克服的理论、逻辑、实践上的悖谬,它必然要被生态文明的“自然—人—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全球化时代使资本主义出现诸多新变化,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短期内难有重大突破。未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不是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的增加,而主要表现在“点”的繁荣和“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羽中和子桐两位少兄要我给《徽州人文读本》作一序言,这可给我出了大难题。本人从未作过序,又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所以迟迟无法下笔。后来,灵机一动。买了几本书,专读序言。于是,领悟到了一些作序的真谛,初步总结有三种情况可循:  相似文献   

20.
韦忠继 《江淮论坛》2007,(5):140-143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它具有亲情性、等级性、人治性及缺乏责任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中华大地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远影响。由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对滞后性,在我国正在进行的公务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儒家文化也会对公务员的思想意识、制度建设和行政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