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一次革命。革命高举自由、平等的旗帜,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镇压了国王和贵族。“革命阶级实行的这种政策不能不从根本上动摇整个落后的、专制的、沙皇的、君主的,半封建的欧洲”。这次大革命与沙皇俄国的关系究竟如何?它对沙皇俄国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对沙皇俄国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法国启蒙思想和革命原则之传入俄国,启迪了俄国先进人士的头脑,成为俄国反  相似文献   

2.
以自由与平等为圭臬的法国革命,却以拿破仑专制而告终.追求自由的结果何以成了独裁政治下平等的仆役?重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反思那一时期的法国历史,可以得出一些答案.大革命中,自由与平等两股激情相互交织,最终平等压倒了自由.自由与平等在大革命中的冲突,并非由于两者学理上的悖论,关键在于法国旧制度以来一以贯之的政治专制与浓重的社会平等意识,正是这些使法国人对专制政治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一个专制的社会里,人们追求自由的结果往往是平等--专制下的奴役的平等.要"在自由中享有平等,在平等中自由地生活",必须铲除专制的根基,致力于民主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罗伯斯比尔曾经指出:“法兰西革命是第一次建立在人权理论和正义原则基础上的革命”,“这场革命,导师是卢梭”。罗伯斯比尔对卢梭的崇高评价,是并无夸张的。如果说,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以自由思想作为它的理论依据的话,那末,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则以平等思想作为它的主要理论旗帜。无疑,这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的一次重大发展。卢梭的主要历史功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在“平等要求的资产阶级方面是由卢梭首先明确地阐述的”。卢梭平等思想的提出,为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和原则奠定了主要基础,卢梭主义也因而成为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圣西门论法国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西门的法国革命论认为,法国革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和演变的结果,尤其是欧洲自中世纪以来实业力量的成长与封建神学体系矛盾发展的结果,因而是合乎历史规律的、必然的。但是,由于作为"中间阶级"的法学家和形而上学家操纵和指挥革命,这场革命成了"资产阶级"的而非"实业家"的革命。从而背离了法国革命的宗旨,使革命逸出了常轨,因而法国革命的实际成果非常有限。尽管如此,法国革命开创了一个普遍革命的新时代,从而为实业社会开辟了道路。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实业家应该不失时机地占领政治舞台,通过与王权的结盟和平地进行社会改造,以建立实业社会,这既是法国革命合乎逻辑的解决,也是它的归宿。  相似文献   

5.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全面、彻底的反封建主义革命,然而,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提出了三个疑问,即:为什么革命发生在封建压迫相对较轻的法国,而不是更重的其他国家?为什么法国处于历史上最繁荣时期却发生革命?法国旧君主制怎么会如此彻底、如此突然地垮台?托克维尔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过,法国历史文化中始终存在着自由的基因、自由的传统、自由的精神,它已经融入了法兰西民族的血液之中,法国"三级会议"则是这一传统和精神的外化,这种自由传统和精神能够很好地解释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疑问。  相似文献   

6.
托克维尔认为法国革命的爆发,既是法国人民追求平等与自由的结果,又是现行政治制度模式的贫乏造成的;既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又是路易十六政府不彻底的改革造成的。而革命后的中央集权(甚至独裁)和绝对平均主义,则是旧制度遗留的产物和对革命的异化。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原因的分析和对革命的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自由民主观是集体主义的自由平等观,它以革命为前提,强调国家自由的优先性,导致自由民主的内在矛盾和现实困境。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过程演变成侵犯民主自由平等的过程,这是革命的逻辑。法国大革命如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也未能逃离此巢穴。研究孙中山的自由民主观,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纪念。  相似文献   

8.
法国革命与英国革命不同的两个显著特点是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与完全抛开了宗教外衣。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法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决定的。这两个特点对法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依法国革命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英国革命,成为近代史上较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9.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下简称《起源和基础》)不是一部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的著作.卢梭作为生活于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进步思想家,他在该书中主要是通过提出纯属虚构的"自然状态"说和"社会契约"说,来表达他对当时的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反对和对之毫不妥协的革命精神,呼唤第三等级各阶层群众起来推翻这一制度.但由于它包含着十分有价值的哲学思想,因而在欧洲近代哲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此书,称它是"辩证法的杰作"(《反杜林论》第18页),并确认它具有若干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论法国大革命的平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从革命爆发直到雅各宾专政的确立,这场革命的成果终于得以确认,从此“人人生来具有自由、平等权利”的启蒙思想原则,得到了法律的承认。本文就法国大革命的平等思想问题拟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等思想作为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在人类思想史上源远流长。从最早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正义要求的平等,到古希腊后来形成的自然平等、古罗马的法权平等、中世纪在上帝面前的生命平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平等、自然法学派主张的人人生而平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实践以及新旧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关于平等与自由的两难选择,平等思想在西方的发展从一个角度浓缩了西方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平等思想也是自古以来很多思想家以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领袖的理想,但这种平等思想相对于西方平等思想的纷繁复杂而言,显得异常单调和不成体系;而且,西方平等思想总是与正义、自由、法治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历史上的平等思想却局限于物质上的"均贫富",从而使其革命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1951年,"八级工资制"出台后,先后遭到托派人士的反对和党内"左"派的批评,二者的出发点都是对绝对平等的追求.两次争论实际上蕴藏着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容许无产阶级革命后仍然存在不平等,那么为什么要进行以消灭一切不平等为宗旨的无产阶级革命?这一点,也是建国后"左"倾思想产生的背景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平等主导:毛泽东时代的政策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是一种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工具性价值,既可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又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后,毛泽东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其平等思想。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选择了以平等为重、以平等为先的策略。为此,毛泽东不仅发动了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的革命,而且在所有权、分配制度和干群关系等方面,作了种种政策安排。尽管毛泽东时代后期的政策价值主导取向选择的关键性问题在于其过于一元化.但是,不能因此否认平等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后毛泽东时代的决策者用公平、正义替代平等的政策表述,体现了他们对平等、公平、正义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4.
从“复仇”这一情节模式出发,分析了武侠小说中的主导性因素,是如何被传奇性革命历史长篇小说所承继,又采用了哪些改造和利用,使之服务于政治,成为革命意识形态的艺术言说方式的,从而揭示出传奇性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与曾在新中国被根绝的武侠小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丁文江主张社会平等,反对资本主义剥削,认同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希望社会主义能够实现社会平等。他的“好政府主义”和“新式独裁”的政治主张是以精英政治为基本内容的。丁文江希望通过改良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平等的理想,反对暴力革命,并提出了解决国内政治问题的改良方案。丁文江的政治思想有其局限性,但也有其合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16-18世纪西方政治文明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18世纪的西方政治生活迎来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两大思想解放运动,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政治文明从根本上摆脱了中世纪神权政治的诸多束缚。在完成了对古希腊和罗马时代政治文明回归的同时,西方政治文明形成了自己的标志性发展线索,即在人本主义这一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引下,自由和平等擎起了两面政治文明的大旗,并最终彻底明确了人民主权(民主)、法治文明、三权分立、宪政制度等四大制度成就。  相似文献   

17.
制度健全、完善的民法对民事主体非常重要.而制度健全、完善民法的形成又依赖于完美的民法理念.西方文明以古希腊为初始,并因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生成平等、财产私有、意思自治等民法理念,具有内生性,并体现人文价值关怀.以此为指导,最终使得西方国家民法典成为典范.我国的地理环境导致我国古代不平等的人身依附关系形成,并最终形成政治国家,强调权力意识.建构我国完善的民法制度,需要建立现代民法理念所依赖的社会基础和制度基础,借以弘扬现代民法理念;贯彻平等、私权优位、利益等意识,正确处理民法移植和符合国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纵观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演进,自由与平等的价值天平,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平行并列的“均衡”态势,经由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逐步向自由倾斜,及至当代,这一“失衡”之势又有了某种意义上的“调和”色彩。我们以西方政治思想史为分析文本,以资产阶级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福利国家以来等4个时期为逻辑进路,在审视资本语境下自由与平等间张力运动的同时,展望自由与平等价值张力运动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民问题主要袁现为农民贫困,而农民贫困根源于权利贫困。要使农民权利真正得到平等保护,必须跳出“身份”陷阱,凸显“权利”话语,因为公民身份的发展演进始终伴随着“歧视”、“不平等”意蕴,而公民权利则更多彰显自然法的理性与平等精神。强调从公民身份到公民权利的路径转化,是对从“不平等”到“平等”进路的关注。基于农民的弱势地位,农民权利平等保护需要从形式迈向实质,应废止城乡“二元”法律制度,完善农民权利体系,对农民实行合理差别补偿,拓宽农民权利救济渠道,并确保救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司法平等是司法公正的核心内容,关乎着司法公正及社会正义的最终实现。正是基于这样的意义,司法平等一直广受关注。而探求司法平等,就不能回避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即弱势群体在司法过程中的权利保护。在以马克思主义立国的我国,我们有必要寻求司法平等及弱势群体在司法过程中的权利保护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以深化对司法平等及司法公正的认识,同时,这也对目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弱势群体问题在司法领域的弱化和解决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