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教材语言的特点来探讨大学语文教材对象语言的选择与教材编写问题.首先,结合教材语言的基础性与功能性特点来分析大学语文教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结合教材语言的有线性、有序性、通用性与专业性特点来具体探讨教材对象语言的选择问题;最后,结合大学语文教材语言的特点和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来谈谈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要求,教师要在对教材的内容充分、深入地研究吃透以后,还要充分灵活、自主创新地使用教材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调整和重组。  相似文献   

3.
高校本科教材建设中的教材选用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的教材选用存在六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研室、系部、教材管理部门、图书馆、学生和企业等众多因素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商务汉语教材编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入 WTO,世界掀起了“汉语热”,可是我国的商务汉语教材却不能满足需要 ,本文就商务汉语教材编写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商务汉语教材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具有特殊性。编写商务汉语教材不仅要遵循一般教材编写的原则 ,还要遵循交际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在教材的编写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体例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发展,拓展了高校教材的出版市场,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参与到高校教材出版的行列中。高校教材选题开发的科学定位问题,便成为这些出版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围绕该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释高校教材选题开发定位的内涵,探讨高校教材选题开发科学定位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期引起同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高校教材招标采购的必然性,结合我校3年来教材招标采购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高校教材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着重加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选篇方面,我国大学语文教材存在选篇与高中语文教材重复、不同教材的选篇差异过大、选篇的针对性不强三个问题;同时,在教材准入机制方面存在教材的编写者准入门槛过低、教材进入教学领域缺乏制约机制两个问题。有鉴于此,需从选篇和准入机制上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推动我国大学语文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中教材的特点 ,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结合学校远程教育教材工作 ,提出以教材为主的远程教学并指明了远程教育教材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高等女子院校的教材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加强女子学院的教材管理是提高女子学院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我们目前应急需解决的问题。高等学校的教材管理工作大体应包括教材建设、教材管理、教材研究、教材发行四个方面。其中自编教材和选购教材是教材管理工作中值得重视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学生自主购买教材已经成为教材供应的必然趋势.本文认真分析了学生自购教材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时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徐朝阳先生《中国诉讼法溯源》一书,被认为是诉讼制度史的经典之作。但是其在方法论的使用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以西方的解释系统来重构我们的历史,所叙述的是徐本人型构出来的历史;二是忽视法律的表达与实践的差异,叙述的是制度中的历史。"功之不昧,过亦足惕",对于今天的中国法制史研究而言,这些问题可能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古代汉语文字教学中的疑点 ,该文认为许慎所论“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的假借为造字之法而非用字之法。从教学实践出发 ,兼及主要学者学派的观点 ,该文将“假借”概念分为广义假借与狭义假借。词义引申而假借和本有其字的假借应看作广义假借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的造字假借应看作狭义假借。它是古今字产生的基础之一 ,是表意字与形声字之间的桥梁 ,在汉字发展史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老子与新道家的社会思想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作了新的探索.详前人所略而略前人所详,重在体现新道家对老子社会思想的推进及其积极意义.同时,对德国法律社会学奠基者马克斯·韦伯否认道家思想合乎理性的论断作了分析.最后,广泛吸取国内外研究道家与黄老之学的研究成果,强调重估道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思想史与法律社会学学科建设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走向成为当今学术界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中国写作问题的语境出发 ,分析当代中国写作基本特点和发展形态。主要讨论了白色写作与零度写作观 ,文本间性的写作观 ,消费时代的身体写作 ,最后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身份的“重新书写”。认为当代中国写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为谁写、怎样写、写什么 ,应该在“发现东方”的文化策略中坚持“中国写作立场”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使中国当代写作话语成为可以同西方中心主义写作话语对话和互动的东方话语代表。  相似文献   

15.
到2009年为止,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亚历克斯·米勒已发表了六部极具影响力的小说,写作技巧的日臻成熟和完美使得他的每部作品都可圈可点,令关注和研究澳大利亚文学的人们很是满意。在众多的作品中,无论从创作技巧,还是从作品传递的思想性方面来看,《祖先游戏》堪称最好的一部。重读米勒这部获多项文学大奖的作品《祖先游戏》,会强烈地为作品中有关中国文化的记忆及想象所折服和震撼,而这一切均出自一位澳大利亚作家之笔。针对文本中有关中国文化的记忆及想象所具有的意义,从德国学者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出发,来关照文化记忆以及想象视角下的《祖先游戏》,以期进一步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以及它在重构澳大利亚文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于1951年以the Yellow Storm(《黄色风暴》)为名由美国哈科特和布雷斯公司出版。翻译过程极为独特,即它并不是由译者单独在原作基础上逐句翻译完成的,而是先由小说原作者进行删节,然后再口授给看不懂而能听得懂中文的浦爱德并由浦爱德用打字机录于纸面,在小说出版之前又由出版社再次进行了删节。英译的成功不仅是老舍本人艺术实力的见证,同时也暗含了浦爱德对“母国”的深深执念和独特感受,是译介史上的一个独特个案。  相似文献   

17.
典籍英译译者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文体选择的过程。译者基于自身的背景知识.采用相应的翻译把自己的信息意图通过文体选择传达给译语读者。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并不重.重的是译语读者基于译者的文体选择进行逆证推理所获得的关于译者信息意图的一系列设想与原语读者基于原作者的文体选择进行逆证推理所获得的关于原作者信息意图的一系列设想是否一致。如果译者不仅保留了原作者的信息意图,而且其文体选择给译语读者的推理距离与原作者文体选择给原语读者的推理距离基本一致.其译文即可被认为是忠实于原交际行为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孔子一生治学为文的重要理念和行为准则。历来注家皆以孔子治学只述不作,却又极力为其回护,以为“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遍览《论语》全书,通观孔子终生进德修业的言论行事,其所谓“述而不作”之“作”,乃“诈”字之假,即他所极力反对的“不知而作”的“虚假妄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尊重历史、观照现实,温故知新、不妄作解人的重要命题;是学为人师、实事求是作风的具象表述;同时为一切训诂之根本大法,并铸就了中国经典文献诠释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9.
鲍尔·恩格尔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在散文《爱荷华圣诞节》中,作者从孩子的视野出发,讲述儿时一次普通的圣诞节经历。作者灵活运用排比修辞手法,使文章结构紧凑,衔接自然。作者还多次从视觉、听觉和嗅觉角度,形象地刻画了农家圣诞节宴会,细微之处见真情。同时,作者以孩子的口吻讲述圣诞节的所见所闻,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而宗教故事的引用,则使文章富有浓厚的宗教传奇色彩。这些创作技巧的使用,体现了作家独特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诗歌理论发展史上存在着许多分歧 ,彼此互相攻诘 ,相持不下。如何评价不同观点和理论流派之间的斗争 ,是研究我国诗歌理论发展史时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联系诗歌艺术的创作过程 ,认为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都可归入“教人作诗的理论”和“教人作什么诗的理论” ,进而指出相互分歧的理论事实上并不矛盾 ,而是相辅相成的 ;同时 ,本文还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理论体系的构成 ,发表看法 ,力求能更好地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