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类型,本身也是对特定生态进行适应的结果,它的核心特质都能在其与特定生态环境的关系中得到深入理解:天人合一源于农业技术不能掌控的自然环境;情理精神生成于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伦理本位奠定于以情理精神为基本原则的规范环境.然而,现代学校作为起源于西方社会的组织机构,本身所构成的生态环境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冲突,这种冲突经常使现代学校所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僵死"的文化.因此,提升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学校中要创设出与传统文化兼容的环境,使学校中的传统文化鲜活起来,从而在根本上为学校中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承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2.
中国情理文化与伦理协调型企业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企业的蓬勃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日益提高,对于中国式企业管理行为与实践模式的研究逐步兴起。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思维模式、道德规范、交往规则、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西方管理理论与管理技术运用于中国企业时遇到了许多现实问题。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之一,情理精神及其对中国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一、作为中国式管理基础的情理文化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永恒的、普遍的、范围极其广泛的活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群体性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因而其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绩效也就各有差异。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情理主义之所以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传统,不仅在于契合了中国血缘文化的文明路径,而且其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建构了一套"伦理世界—道德世界—生活世界"内在有机统一的伦理精神体系,为中国人遭遇的生命困境提供了解释系统和超越之路:从血缘关系出发的"伦理世界"为生命的安顿提供了伦理支撑;以性情论为人性预设的"道德世界"为个体生命追求"乐"的精神境界提供了精神动力;情理精神在"生活世界"的渗透培育了独特的中华民族精神,即宽和融通的中庸精神、以血缘亲情为源头的仁爱精神以及刚健进取、知足常乐并行的乐观精神。尽管中国情理精神传统与中国现代化过程存在矛盾和冲突,但是它所展现的契合人的生命生活的价值真理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他们的精神状态中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蕴含,折射着所承载的文化的性格.《儒林外史》中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林林总总地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层层面面,可以说《儒林外史》是一部文化小说,它透过对那些心态的或褒或贬,折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儒林外史》里或褒或贬的人物和事象的分析解读,可以形象地了解传统文化是什么样子.例如:儒家及其经典、仁义仁政理念、礼乐教化、人伦道德、中庸之道、科举制度等等,以及儒道佛思想如何融通而影响士人的精神,体现这种精神的虞育德博士与西方浮士德博士的精神进行比较各有什么特点等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情理沟通"成为交往伦理的特有样态。情理精神是蕴涵情感在内的,是情感的一种理性升华。而情感是流动的、变动的,所以情理精神呈现出情景性、具体性、变通性特征。"情理"式的交往,既能在相互之间保持互动的人情味,又摆脱了交往的任意性、随意性,有益于交往伦理关系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醇厚的实用理性精神品质,其内蕴的经验体认性、自我同一性和整体自洽性等特征及其外化出的移情体验、中庸之道和天人合一的认知智慧是合理解读现代性症候的独特方法论视角;这些方法论中所禀赋的共同体式伦理生活世界、乐观式实践智慧以及和谐式世界观等精神理念对于达致中国当代社会多元分化态势中的价值共识具有深刻而浓郁的文化特色心理凝聚整合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中的“精神”概念经历了“天道-性-情-伦理-道德-天人合一”的辩证运动,并在中华文明中形成了以“情”为主、情理交融的情理主义伦理精神形态,与西方情、理二分的精神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对比。个体生命要获得伦理普遍性,首先需要伦之“理”的价值指导,而“理”的精神意义只展现为如何达致“情”的中和状态。“情”之所以处于主体地位,就在于其与中国血缘文化传统相匹配,同时其伦理合一性、自然直接性又契合了中国“伦理优先”的精神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8.
周建 《学术论坛》2001,(5):110-114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企业竞争力取自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提出的核心竞争能力(Core Competence)思想.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原理,中庸之道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的一种制度结构,这种制度结构为企业的制度、组织形式、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提供潜在相应的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形成企业竞争力在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下表现出的各层面的竞争力.不过,这种相关性并非完全显示正向或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用儒学的话语和思维模式阐释了民主观念。他将民主理解为“承认旁人”的精神态度,认为它与儒家的忠恕之道具有相同的精神实质,是践行于人伦关系中的一种道德情理,平等、自由都由这种道德情理推演而来。他所构想的理想的民主社会,是一个由贤人领导的、以道德情理维系的、以教化统摄政治的礼俗生活共同体。梁漱溟的民主观念是立足于本土文化消化吸收外来观念的一种尝试,这虽然把握到了儒学与民主的某些共性,却又摒除了作为自由主义民主根本基础的个人主义和权利观念,回到了儒家将政治道德化的传统思路上去。  相似文献   

10.
和: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精神徐良美学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它代表着文化的最高追求。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精神,要而言之,就是一种"和"的精神,它广泛地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是一种宇宙论和人生论,而且也是人的各种审美关系的基本表达形式,并最终体现了...  相似文献   

11.
儒学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一现象在世界文明中也是独一无二的。1915年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最终打破这一传统,使许多西方思想观念传入中国,对传统文化造成极大冲击,儒家思想受到批判。然而,由于儒家文化内在的演进逻辑与中国文明能够很好的贴合,儒家文化实际并没有消失,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  相似文献   

12.
论儒家和谐思想与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范畴。“和”是儒家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 可以说追求社会的普遍和谐是儒家文明的精髓,也是现代文明的主要价值目标。儒家“和”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基础。今天,领悟儒家和谐之道,对建构现代和谐社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字传入日本,使大和民族文明开化,汉文化融化为大和民族之魂.儒释道文化,化为了日本民族精神.日本军国主义是儒家文化养育的大和民族的"基因变异",是把儒学多跨出一步,转为荒谬,是对文明的扼杀;反省历史,复兴儒家文化的辉煌,仍是大和民族的自豪.  相似文献   

14.
刘菡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3):166-168
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是一种异质文化融入本土文化的典型过程。儒家思想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导和中心,其他思想形态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影响。儒家思想自西汉董仲舒之后成为“儒教”,是一种伦理型的准宗教。在儒教的影响下,中国文化重综合、重直觉、重教化、重人文。佛教在独立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适应中国文化的特点,改变自身的某些伦理观念与宗教习惯,形成了中国佛教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哲学的建构必须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要为目标,不能脱离现实,也不能失去传统文化之根。中国必须创造出与其大国身份相称的独立的现代的理念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征是非宗教性的文化,宗教不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伦理哲学才是文化的主流与核心。宗教在中国相对不发展,具有多元性和原始性,并有造神机制。儒家的伦理哲学同时承担了宗教的功能,具有满足信仰和感情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政治功能。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主义形式下的宗教、政治、伦理三者合一的形式。中国新哲学的建构必须适应这种传统,承担起儒家哲学的功能。儒家文化不是历史,而是活着的现实,始终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作为纪录片文化的内在灵魂,渗透于各种文化形态之中。然而在当代,纪录片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正在被各种混杂的价值取向所遮蔽,人文精神遭遇了边缘恪守和中心遮蔽的尴尬状态。本文立足中国传统儒家人文精神和隐逸人文精神,分析了它们与纪录片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应该力图探索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王彩萍 《学术探索》2008,2(1):107-110
儒家中和审美意识要求艺术在表现情感时含蓄节制,这种审美传统对中国当代作家依然有很深的影响,杨绛作品就表现得非常典型。杨绛作品情感含蓄的表达已达到极高的审美境界:大家气象。其大家气象背后又渗透着中国式的人生智慧与境界,同时杨绛作品又彰显着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现代改造与突破。文章的一大收获在于通过对儒家美学的深入剖析从一个方面阐释了中国文化传统影响下的杨绛作品大家气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诚信之于人的作用可以从人格的进路上予以见证。正义是古希腊文化的四主德之一,是基于诚信的法律秩序,正义人格就是以理智控制情感和欲望,保证心灵和体质的健康。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自觉的道德要求和积极的境界展现。儒家诚信之德的现代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是不同文化进行对话的平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因子,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来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理学道统论的实质在确立儒学的正统性和维护儒学的纯洁性。但通常作为文献根据的《论语》和《尚书》,不能恰当满足道统论成立所必需的理论资源,故需要补进《周易》以完善儒家圣人的谱系及其所蕴含的中道、"时中"的传道内容。  相似文献   

20.
国学是指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我国传统学术文化,既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又涵盖自然科学。“国学”研究的时代价值:批判继承优良文化传统,进行文化创新;弘扬人文精神,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自我认识,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汲取国学中的精粹思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