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伟 《浙江学刊》2004,116(1):155-159
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通过动员储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了经济增长.但金融危机不断爆发的事实表明金融并不总能促进经济增长.如果金融系统不稳定,金融非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还会造成经济危机.三代金融危机理论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造成金融不稳定的因素.本文认为三代金融危机理论虽然刻画了金融危机的一些特点,但都不能充分地解释危机发生的原因.本文进一步指出,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危机理论是内在联系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之所以不能很好地解释金融危机,其原因是它们忽视了经济增长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埠要闻     
《青岛画报》2011,(11):100-101
10月25日,首届"海洋渔业经济金融国际论坛"在青举行。本次论坛旨在为政府、企业、协会、学界和金融搭建交流平台,共同研究通过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有效融合的路径,实现多方共赢,推动中国蓝色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源于金融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金融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后危机时期必须以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审视金融结构问题。建议适时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协调式企业管理体制,以奠定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扩大内需成为我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保障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扩大内需、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长的必然选择.只有强化发展循环经济与扩大内需的互动.才能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政策支持的方式在扩大内需以保障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行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才是我国经济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之道.  相似文献   

5.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发展中经济和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经济和金融的不断融合使传统意义上的货币经济转变为经济金融化趋势.经济金融化客观上要求通过金融深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这一发展更多的是依赖于高投资,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使得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以提高经济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显得尤为迫切.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从而全面推进我国经济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性决策.西部大开发,金融支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充分发挥金融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东亚合作的区域主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揭开了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序幕,ASEAN+3框架下的金融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合作的进程.在经济危机面前,以区域主义替代华盛顿共识下的全球标准,谋划建立地区安全体系是东亚区域合作的实质.东北亚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次区域,这一地区内部各国间积极的经济、人员交流为推进地区合作创造了条件,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障碍.只有通过民间的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达成次区域合作,才能使东亚最终走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经济危机的历史演进包括三个特征鲜明的阶段,从最早发生在金融领域的经济危机到出现在生产和商业领域的经济危机,再到以金融危机为主要形式的经济危机.在这种呈现一定规律性的经济危机演进的过程中,国家发挥的作用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最早的经济危机中,国家成为危机的推动者,并且把危机当做剥夺财富的手段;进入危机的第二阶段后,国家先是退居幕后,让市场自由调节,即使发生危机也放任不管,但当危机积累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国家才开始出面干预,帮助市场恢复均衡;到了危机的第三阶段,国家长期的干预经济,使自己也成为经济周期发生的一个重要力量,因此,危机又有了国家的因素,不过,这对于国家的作用也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从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出现转折.针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文章阐述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主要问题,进而指出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稳定和维持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金融发展理论可以描述为一个离散过程,分为金融扩张和金融调整两种状态.金融发展在两状态间的转化形成了金融周期.宏观经济政策是金融周期产生的重要原因,金融周期也反向影响经济增长趋势及其发展规律,而储蓄率在两者的相互关系中起到了纽带作用.马尔柯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揭示出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逆向关联,同时表明金融政策的内在稳健性特征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0.
储水江 《社科纵横》2010,25(6):10-11,16
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作。社会主义是应对经济危机的制度保障。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被写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部分国际组织和沿海国家已率先启动了相关研究工作。本文总结了海洋经济的范畴及全球研究进展,提出了影响2030年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的七个主要因素,即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技术创新与进步、人口增长及城镇化和老龄化问题、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地缘政治风险、气候变化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和海洋经济政策的实施;分析了未来全球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五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role of the euro in the genesis of the recent Irish financial-economic crisis. By using a Taylor rule we measur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ECB’s one-size-fits-all policy rate for the Irish economy. A counterfactual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Irish interest rate should have been on average 6.5% higher. Using a BVAR and multivariate housing model, we provide econometric evidence that under an alternative sovereign monetary policy, the average house price would have been 25–30% lower just before the housing bust. In addition, it shows that a monetary policy tailored to the needs of the member state prevents housing prices from dramatically increasing.  相似文献   

13.
沈玉芳  刘曙华 《创新》2009,3(7):45-48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区域经济首当其冲,受到的冲击比较大、比较多,直面的问题也更为复杂,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矛盾更加凸显。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面临国际资本和技术的转移、全球城市体系的网络化、都市密集区的集聚效应、创新型国家战略与长三角地区的科技优势等机遇,又具有国际化水平较高、产业集群发展潜力较大、信息化程度较高、政府管理能力较强、独特的人文环境等优势,这些是长三角地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有效武器。  相似文献   

14.
王水莲  罗美英 《创新》2009,3(9):90-93
金融危机正在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严重损害,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复苏乏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虽然在短期内所受影响较小,但在未来中长期内其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作为中国宏观经济的一部分,在金融危机的挑战下,积极深化改革,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是南宁市应对危机、实现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金融危机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源于关国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严重打击了美国的金融和经济,而且震撼欧洲,波及拉美,影响亚洲,牵制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对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美国金融危机对印度这一重要新兴经济体正在产生某些影响。虽然目前来看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这种影响还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接连爆发,全球经济依旧低迷。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近期国内有较多研究成果,但学者们观点各不相同。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原因及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向、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阶级界限是否模糊、一系列危机是否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正在走向衰亡,这些是目前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世界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经济下滑,企业倒闭、裁员、欠薪、断保甚至雇主欠薪逃匿等问题不断发生。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远胜于对企业的影响。在危机应对中,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关系到我国劳动关系能否和谐稳定的终极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依据国家统一立法,贯彻劳动法倾斜保护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应当积极推进劳资协商对话机制,使之成为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通过阐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现状 ,剖析其产生的根源 ,从制度创新、培养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提出提升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组织的兴起给多边贸易体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冲击,其基本原因在于区域经济组织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多边贸易体制自身的消极因素,这些都为区域经济组织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挤出效应埋下了隐患。这在现有所谓社会网络模型中得到充分验证。因此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于中国的贸易自由化和可持续发展就有着重大的意义。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和贸易水平实现大幅度提升,中国有义务也有能力趋利避害,谋求消化区域经济组织对现有全球贸易体制的挤出效应,扭转两者零和博弈的内耗,进而追求自身与全球的经济贸易利益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要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要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巩固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要增强综合国力,要实现和平统一祖国大业,要维护世界和平,都要靠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经验已经证明,1992年以来,中国在很困难的条件下成功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1世纪初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条件是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某些优势,已经积累的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可以保持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和国际和平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