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阴谋计划。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赂中国的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九·一八”事变后,全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北人民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日本人民也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镇压,不断发动了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各阶层人民在日本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不断掀起各种形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战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波及的地域最广,付出代价最大的战场之一,对打败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抗日战争开战最早。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撕毁“九国公约”,置世界舆论于不顾,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开始实施其“基本国策”,比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挑起欧洲战争整整早了8年时间。随后,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把侵略触角伸向关内,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7月制造“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目的不仅要变中国为其完全殖民地,而…  相似文献   

3.
每当人们提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自然想到“七·七”芦沟桥事变,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在目前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书籍或论著中,都把“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开始。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来分析,可以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不是从“七·七”事变开始的,而是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是其实现占领中国进而称霸亚太地区的关键性的一步。 日本自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也走向了向邻国扩张的道路,在明治政权确立之初的《五条誓文》中就有“大振皇国之基础”,“开拓万里波涛,布国成于四方”。制定了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先占领台湾、朝鲜半岛,之后占领中国东北,再占领中国本部,进而称霸全世界。根据这一方针,1894年和1905年先后发动了甲午、日俄两次战争。通过这两次战争,日本侵占了台湾、澎湖,并把南满和东蒙从俄国人手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外交李良玉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且迅速扩大事态,野蛮侵占了我国东北。次年3月,它又一手导演,成立了伪满洲国。“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近代对华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严重恶化了中日...  相似文献   

5.
评国际联盟在干涉“九·一八”事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迄今,国内的史学著作和高等院校的世界及中国现代史教材,在谈到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干涉“九·一八”事变的活动时,几乎众口一词,无不认为国联怂恿了日本侵略,甚至把国联斥之为“日本侵华的帮凶”。笔者认为,这个长期支配着我国史学界而又貌似无可置疑的观点,并非持平之论,因而大有商榷的必要。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一) 日本悍然挑起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以下简称事变)后,国联行政院于9月22日对中日两国政府发出“紧急警告”:停止一切足以使事变扩大,或妨碍和平解决之行为;双方立即撤兵。一场复杂激烈的斗争,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展开。毫无疑问,国联“紧急警告”,不仅没有公开谴责日本侵略,反而把被侵略国与侵略国  相似文献   

6.
尽管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何时问题尚有争论,但弥漫于全世界的硝烟,最早是从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这已为人们所公认。“九·一八”事变,实标志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六十年了,如今中国和日本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但它却能为后人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本文试就1931—1945年这段历史,提出几点体会,以就教于同行和读者。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军事侵略步步深入的同时,也逐渐对中国东北的铁路、金融、投资、矿产、农业等经济领域展开了侵略活动。本文试就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向中国东北实行武装移民,1936年又提出了20年移民百万户的庞大计划。为了适应这一侵略政策的需要,又制定了“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计划。“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是日本帝国主义“满洲移民”政策的一部分,它是在“满洲移民”政策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又以日本天津驻屯军为骨干,以日租界为依托,驱使汉奸便衣队,武装策动了“天津事变”。驻天津的中国武装奋勇抵抗,给敌人以迎头痛击,遏制了日寇的侵略阴谋。这是“九·一八”之后日寇在关内首次遇到的有组织的抵抗。青年时期的解方受张学良将军之命,在天津襄助中枢,运筹谋划,顽强作战,初露头角。时年二十三岁。  相似文献   

10.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讨论,目前在我国史学界中有三种观点:即“三一说”、“三七说”和“三九说”.主张“三一说”的学者把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视为“二战”起点.理由是“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和平”局面,开始了新的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中国战场成为开辟最早的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为最早战争的策源地,是走向新的世界战争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论抗日救亡运动中中间派的贡献邱义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独霸中国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状况和阶级关系,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矛盾下降。大革命失败后,一度追随蒋介石国民党退...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乃至世界现代历史上具有转折点性质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一直是我国史学工作者关注和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自1976至1990年末,据不完全统计,共发表文章200篇以上,专著与专题资料(包括台湾李云汉先生编:《九·一八事变史料》,1977年出版)10余部。现将研究状况及其成果简述如下。一、“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及其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3.
值此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回顾日本以“九·一八”事变为契机的对外扩张的兴衰史、东北和全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斗争史,对于我们认真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认清军国主义的罪恶本质,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 ,日帝为了把东北变成它们完成大陆政策的“前阵基地” ,在让更多的日本人到东北定居的同时 ,对中国关内汉族和朝鲜人分别实行限制和放任政策。这种对不同民族的移民政策导致了“九·一八”事变后中朝日三民族的东北移民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1931年,军国主义的日本为摆脱经济困境,实现其称霸亚洲及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四个月的时间里,东北的大好河山便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随即,日本把东北作为北上反苏、西侵蒙古、南下华北的大陆军事基地。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推行了一系列反动措施。政治上,建立傀儡政权,掩盖殖民统治的实质;经济上,实行垄断和掠夺,使东北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  相似文献   

16.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华北事变,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大片国土沦陷于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之下,广大中国人民面临着当亡国奴的悲惨境地,整个中华民族濒于亡国灭种的危险边缘.自近代以来,中国国势日衰,危机频仍,边患四起,国脉民命悬于一发,我民族只是苟延国脉于列强均势之下而已.但是,历次危机都无甚于这一次.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野心将中华民族推到了危机的极点.国势岌芨,社会动荡,这种险恶的形势正如当时北平学生所说的:“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中国人民已经清楚地看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目标,远远不只是东北,而是华北和整个中国.这种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了中国人民的救国热情.迎来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大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法西斯主义者疯狂地叫嚷要以战争为手段,把法西斯制度推行于全世界。因此,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反对法西斯侵略而战,它在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战的同时,也具有为了人类避免法西斯暴政统治而战的性质。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决不是偶然的,它早有灭亡中国、独霸亚洲控制世界的野心。正如日本首相田中所说的,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促使日本帝国主义终于冒险走上发动战争的道路,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则开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牵制了绝大部分的日本侵略军,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世界战略计划,为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打头阵。正如 1938年 9月共产国际文件中所说的:伟大的中国民族起来反对野蛮的暴力不仅是为了保卫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也是保卫全世界人民的自由和平事业。中国的胜利是对一切法西斯的沉重打击。1931年日本法西斯精心策划和挑起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面对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并没有畏惧,而是勇敢地拿起武器,开展了抗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的最初两年在东北自发起来武装抗日的就达三十多万人。除了东北,在一切受到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地方,中国人民都奋起抵抗。1932年,“一·二八”事变蔡廷锴率中国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通过武力占据了东北三省,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日本提出了“中日经济提携”,企图在经济上与中国达成“经济合作”之势,以此来实现其全面侵华战略。但当时的事实告诉我们,所谓“中日经济提携”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其本质是想以此为幌子,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以辅助其军事、政治侵略,最终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相似文献   

19.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采取了“先安内后攘外”的不抵抗政策,近二十万的东北军和警察部队大都不战自退,致使日军长驱直入,仅用4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东北三省省会和主要城镇,1933年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以后 ,日本帝国主义在对我国东北加快军事侵略步伐的同时 ,在“日满贸易”的掩盖下 ,加剧了对东北经济侵略的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满贸易”的状况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 ,客观地阐明“日满贸易”的性质、特点及给东北与日本带来的不同影响。1  “九·一八”事变前 ,日本国内军事力、经济力迅速发展 ,成为东方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是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 ,它的总面积只有 38万平方公里 ,不到我国领土总面积的二十五分之一。日本物产缺乏 ,特别是铁矿和石油。煤的储藏量按19 37年估计仅有我国煤总储藏量的三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