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玮 《华人时刊》2009,(8):76-78
这里是中国首次发现保留最完整的山村明清古建筑群,是北京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着沉甸甸的历史。《投名状》等多个著名影片场景都来这里取景,这里被称为"京西的布达拉宫"。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并无柳荫街柳荫街位于北京地安门后海西侧,既不太长,也不很宽。柳荫街,由街两侧垂柳掩映而得名。如今这里的胡同游,已成为了北京旅游项目中的重点景点,据说经常在这一地区参与"胡同游"的三轮车,竟有近千辆之多。  相似文献   

3.
陈卓 《百姓生活》2013,(5):31-32
在北京房山区长阳镇佛满村,一位曾喜欢泡酒吧,开名车,好打架的"80后"顽主,如今学会了用手指给老人通便,给老人掏耳朵,成了"普乐园爱心养老院"里114名老人的"家长"。他对老人的情况如数家珍坐落在北京六环外房山区长阳镇佛满村的"普乐园爱心养老院",是一个下了地铁还要再坐30多分钟"黑出租"才能到的地方。在这里,顶着一头圆寸、1987年出生的闫帅,就是一院之长。"看这个老爷子,已经90多岁了。"从闫帅身边,颤颤巍巍地走过一个老人,老人的脸像盛开的菊花一般。闫帅指着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北京生活多少年,你都有一种感觉。这里好像是钢板一块,你就算占有了一定的面积,也永远无法扎下根来。"这话,是一位刚在北京买房的前"北漂儿"说的。 想想这话,有道理。 都知道北京人热情,但作为一个生在北京的人来说,我总是  相似文献   

5.
飘雪 《北京纪事》2009,(2):20-23
90年代后期,北京的城乡接合地带成为进京打工人员的理想栖息地。他们成了这里的"主人",在这里居住、生活,进而结婚、生子。而他们的孩子基本都是黑户——他们出生于北京,却并非北京人,甚至也不能说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是连阳光都找不到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铁一号"--铁狮子胡同一号的简称,现在的张自忠路3号。1924年为段祺瑞执政府,建国以后成为人民大学的校址,后来,人民大学迁往中关村,"铁一号"就成了"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这里曾经是这个胡同比较大的院落,由于门前有两个铁狮子,所以这条胡同被人们称为"铁狮子胡同",这个院落就是铁狮子胡同一号了。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就发生在这里,北京女师大学生刘和珍当初就是在这里牺牲的,鲁迅先生还特意为此事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也因此这里在1992年被列为东城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7.
正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老话来形容北京发展的日新月异,多少有些过时,而今的北京,几乎可以用"三年河东三年河西"而概之。一如沉积多年的北京最南端的大兴区榆垡镇,伴随着首都第二机场规划选址的落地,这里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拆迁工作仍未正式开始,但是榆垡、礼贤镇的20余个村庄已然沸腾了多年。这座未来世界第一大机场的建设,会  相似文献   

8.
3月下旬,正是玉兰花在北京绽放的时节.26日,笔者来到北京国际雕塑公园,这里正在举办由石景山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石景山区体育局主办,石景山区公园管理中心、北京青年报等单位支持,北京游侠客承办的"玉兰仙子"主题活动.一进园,玉兰花的香气随风飘来.白玉兰、紫玉兰竞相开放.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景山后街的一条胡同里,有一个两进的普通院子,灰砖灰瓦,方方正正,院内种满了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生前的起居地.全家于1977年搬到这里,与邓小平相伴走过了58载非凡岁月的卓琳至今还生活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北京同济医院,号称"全国最可信赖男科医院"。然而,一位就医者在这里碰到怪事:查出一堆"病",花了一大笔钱,而权威医院的检查表明"未见异常"。这位就医者说,一进北京同济医院,就像被卷进一个"吸金黑洞"。顺着这条线索,记者展开了调查……莫须有的"性病"2012年12月26日,38岁的周先生到北京同济医院做育前体检。接诊医生镇浩简单问了几句,就给周先生开出一个"全面检查",费用共3561元。"这么贵!"周先生心里一惊,"但生育事大,查吧。"更让他吃惊的是,检验  相似文献   

11.
京城西南,在一幢幢高楼公寓中,"勇进中医按摩诊所"静悄悄地坐落在这里。预约治疗是这里的特色。或诊病开药,或按摩治疗,没有熟人照顾,也没有大人物、明星的特殊待遇。大夫面前,病人平等。这里只为常来这里看病的人们熟知,口口相传造就了它的名气。无论北京还是外地,如幽幽的茉莉花香,不分墙里墙外,一闻便知。  相似文献   

12.
李毅民 《社区》2014,(11):55-55
有一个非常流行的笑话,说是一位从边远农村到北京当小保姆的女孩,看到北京人花钱那么大方,肯给自己那么多工钱,简直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于是赶紧给远在家乡的小姐妹发电报,好让她们也来这里淘金,电报上是这样写的:“人傻,钱多,速来。”在这个小保姆眼中,这里就是一座令人惊喜的金矿。  相似文献   

13.
王瀛 《北京纪事》2009,(10):64-67
南锣鼓巷,迄今保存最好的京城古建筑之一——一条800多岁的老街,曾经住过很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而今,这里云集着200多户商家,怀旧复古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洋溢着深深的北京文化、风土人情气息。  相似文献   

14.
昔日篇 "遥指颓楼思往事" 小汤山疗养院位于昌平境内的千年古镇小汤山,北京人都知道这里水泽丰溢、土地肥沃.因为这儿地处北京龙肪,还有着上佳的地热资原--温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古战场,雁门关犹如一座风云多变的历史舞台,从春秋战国到明末,这里载入史册的大战多达一百多起。特别是自宋朝以来,古代县民间有关杨家将屯兵戍边、镇守三关、精忠报国的故事至今脍炙人口,流传于世。同样代县城赶三月三庙会,这枝古老的民间艺术奇葩,一直绽放到今天。可是有趣的是,北京人叫逛庙会,可是地处晋北的代县人,不叫"逛"庙会,而是叫"赶"庙会。据代县县志记载,自古以来,代县每年的庙会就很  相似文献   

16.
神游大乘巷     
大乘巷是北京西城赵登禹路附近的一条胡同,离着平安大道不远。虽说 这胡同所住之人多是平民,但这里的百姓同样享受着“天棚、鱼缸、石榴树” 般北京独有的生活,品味着这古都特殊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白明 《北京纪事》2009,(5):90-92
说起咱北京城的西边有个地界儿,以前叫什么来着?忘了,反正现在叫西翠路,您一准儿知道。如今这里挺热闹的,尽是大饭馆。但要是说起十几二十年前,这儿可没这么繁华,也没这么多的高级馆子,是一条布满了小商铺儿、小饭馆儿的小窄道儿。您别看它"窄",能在这一带活动的人,都得是"道儿"上的。所以那时候,这儿一点不比今天冷清。这里曾经是20年前北京城"倒爷"(倒买倒卖)和专拿"老票"(废钞票或藏宝图之类)说事儿的地方。当然啦,干这事儿的不止此处,东城也有。这儿不是离咱们家近吗?所以我知道这里的故事就海了去啦。如果时间它能倒流的话,嘿,就瞧好儿吧您呐!  相似文献   

18.
日子过得真快,"五一"长假又到来了。由于每年长假来临时旅行的人总是挤满了火车、飞机这些交通工具,因此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开始了自驾车旅游。这些年来,北京通往各地的高速路越建越多,所以驾车出行走高速路的可能性也较高。因此我们在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些关于在高速路上驾车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若说北京的胡同,哪条流淌的洋腔洋调最多,我的答案是位于北京古城中轴线上的钟鼓湾胡同。不是忽悠,我敢说在这里游历的人,二三十人中,准保有一个外国人,尤其是白皮肤、蓝眼珠的外国人。我问在钟鼓湾胡同已经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一位老大爷为什么?老大爷没有回答,只是告诉我自改革开放以后,来这里参观游览的外国人一天比一天多。他们一是喜欢钟楼鼓楼这两座古建筑,二是喜欢胡同里的四合院,三便是喜欢胡同里的京味餐饮了。  相似文献   

20.
正广安门内的报国寺,重修以后成了收藏品市场,跟潘家园齐名。庙前叫报国寺前街,庙的东西叫报国寺东夹道和西夹道。东夹道和胜利巷中间,是条东西走向的小马路。西南角上,修鞋的章礼明在这里干了23年了。人缘好、地理熟、活路多。章礼明,老家安徽合肥巢湖区农村。1989年春节,在北京打工的一个老乡回家过年。他找上门去打探情况。那人一心想拉他去,渴望在异地有个贴心的乡亲,就吹嘘"北京遍地是票子,你肯猫腰,就是钱"。往外跑的念头更强了。死认北京,别处不去!一个夸海口打包票,一个发誓言表决心。约定一过十五,吃罢汤圆就上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