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化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益受到损毁和濒危严重的危机,保护和抢救这些遗产已成为当今一项重大课题.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表现形式、有关工具实物以及文化空间的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呈现的形式并非都是非物质的,物质层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要通过人格化载体、物化栽体、文化空间栽体、产业化载体等有形的物质裁体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 《兰州学刊》2007,(12):181-18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现代化和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文章首先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两种思路进行探讨,确定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的具体存在的基础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遵循的真实原则、生态原则、人本原则和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诸多困境,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制度已相当必要.文章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属于公共产品,代表公共利益入手,进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的独特优势进行探讨,最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制度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廖恒  邓朝宁 《天府新论》2013,(3):109-113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机理、保护原理和发展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可在传承主体、传承客体、传承载体、传承权益和传承受众体等五个保护要素方面进行创新,并据此构建区域覆盖型、组织孕育型、民间成长型、开放增值型和融合重生型等五种非文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与保护,原因在于传承链条的脱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探索其传承规律,摸索其有效传承途径.高校在传承与保护"非遗"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雄厚的教育资源和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可以在"非遗"的保护过程中充当"演员"和"观众",从而使传承链条得以维系.同时非物质文化可以同高校校园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爱家的优良传统.本文通过探讨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及存在问题,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鄂伦春族不仅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犹如史书一样卷帙浩繁。据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六项之多,足见国家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本文在介绍鄂伦春族非遗保护与传承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其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问题,找寻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乡土社会,乡村文化精英在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性知识中作出了杰出贡献。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与发展,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为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社会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内容,代表性传承人即文化精英名录制度和保护制度正面临着困窘的当下尴尬和隐忧。因此,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培养文化精英,恢复乡村社会的文化功能,真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静态的物的传承保护转向活态的文化保护的认识转变,传承人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承载者和传递者,以其文化主体的身份不仅保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和自身文化特质等基本属性,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中以提升自身文化自觉意识,构建具体传承通道等作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破坏、灭失等威胁,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议题和使命。从传播学的视野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国际间进行的是理念的交流和传播,而在国家层面是法律与政策的宣传,在微观层面则是传统技艺的有效传递。目前,与具有先进保护经验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保护理念和措施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经济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在法治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遏制违背保护原则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从传承人到继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追求的是遗产的整体性、原真性和可持续的沿袭存在.但是,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却使这种良好愿望面临种种困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入,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文化因子.然而,他们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保护并非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变为典籍和古董,而是要使其依然是活态的文化,是有生命力的传承.因此,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特质,有的采用加强继承人培养的方式来传承,不失为保护工程的创新思维之一.而要把培养继承人落到实处,也应有新的思路与办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的社会时代背景及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普遍面临着环境变迁、生态迷失和传承缺乏的困境;进而从设计创新的视角提出通过物质化、现代化和系统化的途径和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合理的传承方式、生存环境和文化生态,从而使其适应当代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界定,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媒介传承与保护方法,进一步论述了新媒体技术对其传承所带来的正面影响,进而探讨了在多种新媒体媒介的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方法、保护功能和传承模式,最终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产业和先进技术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贵川 《中文信息》2022,(1):296-298
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不可或缺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而群众文化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可发挥很重要的作用,需要从事文化建设者调动社会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投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之中,齐心协力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非物质遗产文化(以下简称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本文首先阐述了非遗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旅游资源,具有巨大开发价值。那坡县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但在传承中面临失传危机,亟待保护。文章分析那坡县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时面临的困境,以寻求广西边境非遗文化旅游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功利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强大的破坏力,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越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要加快传承发展的步伐.文章通过对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传承发展以及对策提出的分析,来探讨经济发达地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在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建立了较为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工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初步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维护。尽管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面临专业机构不健全、人才缺乏;理论研究薄弱;现代化保护模式欠缺;民众保护意识淡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戴魁  张翼 《社会科学论坛》2008,(16):205-208
河北省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也是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构建"和谐河北",实现河北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内丘纸马艺术的发掘与保护过程中成功的一些做法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得与失,以期对我省其他"非遗"项目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传统戏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国众多戏曲剧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戏剧的保护成为戏曲研究与传承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构建戏曲遗产保护体系,首先要充分认识戏曲艺术的生命力和独特性,以及各剧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与实施.保护戏曲文化遗产应该遵循在系统性原则下进行整体保护、在市场化体系下进行动态保护、针对剧种差异进行分类保护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肯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绩,详细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非物质遗产被不正当商品化、非物质文化载体被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管理欠缺、传承出现断脉、民众意识薄弱、保护教育匮乏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态、保护物质载体、健全保护信息系统、保护传承人及文化空间、提高民众保护意识、开展保护教育及进行旅游开发等一些策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维创新:重庆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重庆市巴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利用的个案研究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需建立和完善由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作为保护传承及利用主体的三维构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