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历史上,是否存在过血缘婚?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人类婚姻发展史上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原始社会的历史及其分期方面的问题。本文拟从语言学与民族学相结合的角度,从有关亲属称谓的研究中,为血缘婚提供一两点新的证明,贡献给学术界。  相似文献   

2.
父系家庭公社,是伴随着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变而产生的一种家庭形态。这种家庭曾普遍存在于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在原始社会史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地位。父系家庭公社是什么样的组织,它的由来和发展变化如何。这将是本文试图要探讨的问题。一父系家庭公社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上。它是古代社会中最后的,也是规模最小的血缘集团。由于历史的原因,迄至解放时我国有不少民族尚保留着父系家庭公社形态或其残余,为研究探讨这种社会形态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材料。独龙族是其中  相似文献   

3.
哭婚     
居住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同胞,一般都喜欢在每年的十冬腊月嫁姑娘娶媳妇。不仅因为这是农闲日子,亲友们能抽出时间来喝酒,而且正值冬季,不会打雷下雨,接亲路上最方便。苗族同胞在娶亲时,有个十分有趣的习俗,就是新娘的哭婚。 文山苗族同胞娶亲,不论路途远近,都要在女方家住宿一  相似文献   

4.
一、术语男子积极支持一夫多妻婚是为了保证本家族永久延续下去。妻子如不能怀孕则须增加妻子,以求得子。若男子不幸婚前死亡或婚后无子而去世,死者的灵魂便与现世失去联系,无人奉他为祖先而祭奠,他也就永远销声匿迹了。为避免此种可怕局面,以未婚或婚后无子死亡的男子的名义生儿育子的制度便发展起来,这就是民族学所说的“亡灵婚”。此术语由E·E·埃文斯-普理查德在他对努埃尔人的研究成果中首次采用。在东亚一  相似文献   

5.
苗族婚制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苗族有自己传统的婚姻习俗,并且约定俗成,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但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定制。其中,有的反映了原始时代婚姻的遗风,有的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至今,有些仍具有进步性,应加以继承和发扬;而某些则早已成为落后的陈规旧习,属革除之列。  相似文献   

6.
乱婚和群婚     
一人类的婚姻形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已经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美国学者路·享·摩尔根对人类婚姻家庭史的探索,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认为人类最早是从乱婚进入群婚的。恩格斯指出: “摩尔根在……追溯家庭的历史时,同他的大多数同行一致,得出了一个结论,认为曾经存在过一种原始的状态,那时部落内部盛行毫无限制的性交  相似文献   

7.
论怒江勒墨人的父系家庭公社修世华白族共195万余人(1990年统计),主要分布在云南大理州、怒江州和丽江地区。白族有民家、那马、勒墨三个支系,其中民家约占总人数的95%,那马占3.5%,勒墨占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白族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交界的宁蒗彝族自治县,群山之间有一处浩渺宽阔的水域,那就是沪沽湖。在沪沽湖边生活的摩梭人,因为至今仍然遗留着走婚的习俗而引起众多学者游人探求的兴趣。走婚就是阿夏婚姻。阿夏即情侣,是一种相对松散的婚姻结构形式。阿夏婚合、离散都很自由,青年男女在劳动、歌舞中荫生爱恋,产生感情,即可结为阿夏,开始走婚。走婚的男子随身携带喂狗的食物(防狗咬)、水(将水倒进户枢,以免发出响声)和小刀(拔门栓用)等到深夜翻墙进人姑娘的卧室,与之畅叙爱恋,共度良宵。第二天清早,男子又踏着晨露悄然离去。日复…  相似文献   

9.
民族(зтнос)由许多不同的和相对独立的成分所组成,然而它通常又是相当稳定的整体。这就必然会提出一个问题:民族的稳定性是如何得到保证的呢?显然不能从一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它的稳定性的保持是与一系列因素相联系的。我们认为,广义的内婚在这些因素中占有特殊地位,这种内婚被理解为主要在本共同体内缔结婚姻。至于原始社会的基本民族社会基层组织——部落,其内婚似乎是普遍承认的。但这种承认不能动摇用异族人的氏族—部落组织来引证个别适应情况和部落之间的婚姻,因为人所  相似文献   

10.
满族不仅在文化生活、语言文字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在风格习惯上也与我国其他兄弟民族有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她的婚姻制度,下茶、过礼、坐财、跨马鞍、跨大盆、箭射彩舆、揭盖头等整个成婚过程,都是别具一格的。而夜婚制度的长期奉行,更是满族组织家庭的特殊手段。300多年来,由于满族入关后分居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其风俗习惯,尤其是婚姻程序和制度,受当地社会生活的影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夜婚制度仍可按迹寻踪,追寻出当时的风貌。这对于我们研究满族婚姻史、研究满族家  相似文献   

11.
契丹媵婚制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媵婚是我国自上古以来就长期存在的一种婚姻制度,指女子出嫁,须以同姓娣侄随嫁。契丹婚姻制度史上存在过媵婚制,而且经历了族外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这样一个过程。契丹族的媵婚制包含的既有媵女,也有媵臣、媵侍等,而且契丹公主还有媵地,即公主头下州。从总体上说,契丹媵婚与中原媵婚、北方民族媵婚不无相似之处,惟有公主媵婚与众不同,并随着辽代社会总体性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既反映了契丹民族文化独具的特点,也体现了辽代社会前进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庄业理 《民族论坛》2010,(12):43-44
天真烂漫的学生时代,曾被《西游记》中描述的女儿国所吸引,女人们美如嫦娥,赛似天仙,神话般的女儿国留给我无限神秘,无限向往。  相似文献   

13.
居住在西藏自治区察隅一带额曲(河)、察隅曲、格多曲和杜莱曲流域的一万多僜人,不久前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在这个发展阶段的僜人社会,从经济基础、家庭婚姻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旧的和新的发展变化着的这样两重性因素。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有制的变化,旧的因素渐次地、不断地被新的发展着的因素所突破。父  相似文献   

14.
居住在四川泸沽湖畔的蒙古族,在历史的演变之中,因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地域等历史和自然条件,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婚姻形式——走婚制。在民族发展史中,这一小范围的短暂的社会历史现象,引起了不少海内外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洪水神话,是世界范围的“末世学和毁灭神话”,“兄妹婚”,则蕴含了人类的重生,世界的希望。从生命科学的观点看,苦难与厄运,正是激发生命体产生自主调节的先决外部条件。物极而反,否极泰来,洪水神话中的兄妹婚既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又与历史唯物主义合拍,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社会生活。一、兄妹婚故事的类型与特点关于洪水后人类重生的神话,《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民间文学》条作如下诠  相似文献   

16.
细说族际婚──对近年来中国族际婚现象的观察录方素梅族际婚姻,也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是人类家族演化史上古老而又普遍的现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异族通婚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集团盛行和亲,这种做法不仅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  相似文献   

17.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阿尔语系蒙古语族,信仰萨满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以自然界为崇拜对象。达斡尔族在解放前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政府执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使达斡尔族人口得以迅速回升。目前,达斡尔族人口增长趋势已过渡到有计划的适度增长的良性循环阶段。达斡尔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同姓内禁止通婚。入赘婚比较普通,男人入赘女家后,所生子女内属父亲的哈拉(代族),女婿在岳父家只从事劳动,并无继承女方财产权。婚姻多由父母包办,订婚后,男方送马、牛、猪、羊和酒等,这叫大礼,达语称恰安特。这一天姑娘要躲起来,不见未婚夫。结婚前一个月,还要送一次小礼叫托列。礼品主要是衣服、被褥等,这时女婿和姑娘可以见面,在一起吃拉里粥或挂面,有的人家当晚男女便同房,女婿过一两天后回家。一般在春暖花开时举行婚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原始社会乱婚说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历史学和人类学的角度 ,重新审视了被众多学者用来证明中国原始社会存在乱婚或杂乱性交的有关古籍和神话传说 ,认为这些资料所反映的情形与人们所下的结论之间存在矛盾。古代学者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对远古先民的两性关系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而当代学者在用感生神话来解释“知母不知父”的现象时则带有先入为主的倾向 ,忽视了基本的历史事实。文章认为古籍和神话传说中“知母不知父”的现象并非是乱婚或杂乱性交的表现 ,而是反映了远古人类对性交和生育之间的关系缺乏基本的生理常识  相似文献   

19.
《民族论坛》2011,(7):42-42
绵亘山脉环抱面积阔达50多平方公里的泸沽湖,位于四川和云南交界处,这个风光绮丽的地方,住着五万余名摩梭人。这个古老的民族,迄今还遵循着"以母为尊,以女为贵"的传统习俗,过着母系氏族的大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20.
黄子逸  张亚辉 《民族学刊》2018,9(4):79-89, 126-128
基于葛兰言关于上古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研究梳理,本文讨论了多偶婚研究在政治人类学中的价值意义。通过比较上古中国的媵妾制和古代阿拉伯的巴力婚这两种多偶婚形式所代表的两种联结社会的不同方式,可以看到群婚制的不同发展方向对于不同文明早期形态的形塑至为关键。在上古中国,“华夏”作为封建贵族联盟的“通婚圈”,其形塑了上古中国社会的一种整体性,而贵族联姻的媵妾制则是维系这种等级性的联盟关系之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