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夜思》英译文的概念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用系统功能语法进行语篇分析和文体分析的研究已不少,但把它应用于古诗英译方面的探讨还不多见.文章拟从韩礼德的人际纯理功能入手,分析李白的<静夜思>的4种英译文,以期为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李亚玲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4):22-26
《登鹳雀楼》的英译文已有不少版本,关于汉诗英译的标准也是见仁见智,现今对汉诗英译的评论多从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的角度出发。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将《登鹳雀楼》原文及其四种英译文进行经验纯理功能的及物性分析,从而探讨汉诗英译的得失,并检验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方面的可应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韩礼德的经验功能角度出发,对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及其三种译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功能语言学的框架分析诗歌及其译文,可以从新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不同类型的过程可以体现人们对同一经验的看法,但不同类型的过程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和意境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4.
王文英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104-106
我国翻译史上的"直译"与"意译"之争,就其实质而言,就是翻译美学的讨论,讨论翻译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对《静夜思》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阐释翻译美学理论是如何指导翻译实践的。 相似文献
5.
孙宏亮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本文通过对李白《静夜思》的重新解读,否定了前人之说,重新考证了《静夜思》的作时和作地,即认为李白《静夜思》当作于天宝六载(747年)至天宝八载(749年)秋,其时李白在金陵 相似文献
6.
绝句是在唐代兴起的一种短小灵活的诗歌样式,它以极其经济的手段,表现最为广阔的生活,描绘最美好的境界,抒发最丰富的情怀。在绝句的英译过程中,由于中英诗歌的语篇特点不同,原诗与译文在诗意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本文将原文与译文视为不同的语篇,从语篇照应、语篇的指向性和经验功能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得出绝句具有三个语篇特点:经常使用省略形式,以读者的联想与共鸣来贯通诗意;语篇指向性比其英译本要模糊;用简洁明了的诗句来表达复杂的经验功能。 相似文献
7.
袁茹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2):62-69
由宋到清代《静夜思》版本嬗变情况可见:明代《静夜思》版本错综交杂,共有八种之多;比较宋本和当今流行的两个"明月"本,其中的"床"字具有不同的内涵,审美过程也有室外"赏月思乡"和室内"触月思乡"之别,"形象圆整性"的审美原则得到更充分的认识;明人对《静夜思》版本的改变是"故意误读",应肯定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伟霞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4)
虽然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进行文体的研究为数不少,但将其应用于古诗英译方面的探讨还不多见。文章拟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入手,从语气、人称及情态三个方面分析李白《静夜思》的六种英译文,以此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诗歌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希望给翻译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陈骁文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1):90-93
解构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形成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此论将译文置于与原文平等互补的地位,译者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张扬了译者的个性。《静夜思》三种译本的解构主义翻译观对比分析,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译作,拓宽视野。从这一角度来说,解构主义翻译观是突破了传统的。 相似文献
10.
反复阅读马未都先生《“床前明月”之“床”》和谢德明先生《“床前明月”之“床”并非马扎,而是井栏》两文(两文先后刊载《书摘》2008年第6期和第8期),发现两位先生的立论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床”在户外,而不在室内;李白一上场就望月思乡.而不是一觉醒来,看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而后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11.
赵璐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
韩礼德构建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应用之一是为语篇研究提供一个分析的框架.其关于纯理功能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在语篇分析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但将其应用于古诗英译方面的探讨尚不多见,拟从韩礼德的经验纯理功能出发,分析唐诗《金缕衣》的三个英译本的不同,以期为古诗英译的评价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13.
唐诗《静夜思》及其三种英译本的功能语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玉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5):87-89
以唐诗《静夜思》及其三个英译本为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将原诗和三个英译本视为不同的语篇,分别进行及物性分析。功能分析为诗歌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客观的新方法和新视角,并检验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诗歌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方面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4.
张建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98-101
<静夜思>是一首千古传诵的五言绝句,这一绝句的英文译作已有十几种.怎样才能使英译文读者与中文读者在阅读原诗时有大致相同的感受,这是很有研究的必要的.文中就该诗的十四种英译文从标题、译者、用词、韵律和风格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与评论,以期进一步提高译文质量,不损害伟大作品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5.
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是韩礼德构建的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韩礼德的经验功能这一角度出发,对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闺怨》及其四种英译文进行及物性分析,以揭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分析对于诗歌翻译的重大作用。在重点论述了四篇译作的基础上,得出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诗歌的应用性和可行性,同时也拓展了《闺怨》英译文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对《春晓》及英译文的主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位结构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主位结构理论亦是一种可以用于翻译研究和实践的语言学工具。本文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有关主位结构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具体的古诗英译实例。通过分析原文和译文本身的主位结构,对比原文和译文之间在主位结构成分方面的异同,探讨主位结构对于译文构建的影响。这是从功能语言学角度探讨翻译问题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7.
《葛底斯堡演说》及其三个中译文的经验功能探讨——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银燕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76-79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葛底斯堡演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分析,但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进行英汉语篇的对比分析还不多见。文章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从经验功能、物性系统的过程,和参与者以及语态出发,对《葛底斯堡演说》及其三篇中译文进行比较研究。以系统功能语法为框架的语篇分析在翻译研究方面的运用,目的在于通过对翻译作品进行语言分析,重新审视翻译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为翻译研究拓展更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操作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8.
杨汝福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3):121-123
《春怨》原文及其三种英译文在汉英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有着较为类似的逻辑—语义关系。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来看,汉语注重意合而英语多注重形合。相比之下,原诗更凝练,而英译文传达同等的信息就要比原文使用更多的衔接手段。因此,通过英汉语篇的对比研究,不仅可以探讨古诗英译的得失,更好地欣赏原作及其译文,而且进一步展示了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框架对汉英语篇进行对比分析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金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Z3)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在中国是一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五言绝句。这首诗言浅意浓,是汉诗英译初学者试笔最理想的文本。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纷纷一试译笔,目前已有超过三十个以上的正式译本。本文就其中较新的一个译本作一番简评。 相似文献
20.
张晓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109-112
从文献上看,许多中国学者对中国古诗的英译文研究做了大量的研究,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被用来分析诗歌以及诗歌的英译文,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功能分析法.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一诗的几种英译文作了语篇功能分析,主要分析了各种英译文的衔接系统.其目的是:(1)通过语言学分析来解释汉英翻译中存在的某些现象,比如"对等"、"相似"以及"三美";(2)透过分析帮助我们揭示译文和原文以及各种译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