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石涛画语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艺术理论著作。石涛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出发,就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各方面作了精辟论述。而其中的"一画",是《石涛画语录》的核心概念,代表了石涛绘画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中国绘画美学以"蒙养"和"氤氲"为基本原则。"氤氲"是画论典籍中的核心概念,也是画论典籍翻译的难点之一。在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撰写的《石涛画语录》中,"氤氲"二字既有"影"和"气"之义,亦是石涛绘画理论中的术语,英译时应根据语境和画论专业知识详加辨析,选取最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石涛是一位在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影响较大的人物,其绘画理论著作《石涛画语录》,深入、具体地总结了前人的绘画理论,阐明了绘画艺术的本质、目的与方法,明确地提出了“师古化之”、“借古以开今”的艺术主张,认为艺术家必须立足于客观的生活,其创造的作品才会有感人的力量和持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石涛是中国国画史的重要人物,创作了许多独特的绘画作品,<画语录>是著名的绘画美学著作.石涛的绘画艺术世界是个完整的美学系统,蕴涵着浓厚的哲理性质,其按心是"一画论",不但体现了老庄的生命哲学意味.更在艺术领域开创了现代直觉芙学的先声,张扬个性直觉,与柏格森的直党芙学有不谋而合之处.深入研究石涛书画艺术所蕴涵的生命意识,对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石涛绘画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涛在其绘画美学专著《画语录》中,对中国画的创作经验予以概括升华,提出了“一画”论美学思想,并视之为指导画家进行审美创造的基本法则。在创作中,他强调遵法而行,但又反对泥古不化,主张“借古开今”、法为我用,以求达到“无法而法,是为至法”之境界  相似文献   

6.
《石涛画语录》 ,在 2 0世纪 6 0年代之前通行的是“画语录”一系的版本 ,1 95 9年一本据说为石涛自书的《画谱》本被“发现” ,它被视为石涛生前的定稿本 ,由石涛亲自手书 ,并对早前《画语录》中激进思想作了大幅修改 ,反映了石涛晚年思想趋于保守的倾向。如今 ,《画谱》本为石涛晚年手定的说法几乎成为定论。其实 ,《画谱》本是个伪本 ,此本刊刻之时 ,石涛早已过世 ,《画谱》是由作序者胡琪篡改而刊刻的 ,《画谱》的书写者可能为石涛弟子、代笔者石乾。由《画谱》而出现的对晚年石涛思想趋于保守的判断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7.
石涛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精通画、书、诗,并能够在作品中完美融合;他的<画语录>系统地将画家的宇宙观、绘画技法、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结合起来,开启了一个对后人影响深远的绘画美学体系.他的"一画"论,他对法则与自由、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处理都有着深厚的哲学文化思想渊源,值得认真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8.
画家石涛身世曲折离奇,毕生不遗余力地追求艺术,成就非凡;其"一画"论所涵盖的深刻美学思想,开创了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的新生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作品丰富,著述亦丰。号称"明遗民画家"之一的石涛以别样的绘画风格独立于清初画坛之上,他的专著《苦瓜和尚画语录》是历来众多学者颇有评议的,尤其是他的绘画核心"一画"。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被学界称为“谜团”的《石涛画语录》中的“资任”说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哲学、画学以及汉语语义阐释的广阔背景,对这一概念作了细致的辨析,认为这一概念懈含着受任、取任、胜任、保任和自任五个层面的内容,这几个层面具有内在理论联系,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石涛画不思想的个性特点,文章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资任”是《石涛画语录》中仅次于“一画”的重要概念,它被置于《画语录》结尾,有收摄全篇的用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绘画艺术创作是画家心灵化的产物,它以现实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为表现内容,既是一种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的统一,也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文章以《石涛画语录》中“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与“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之句为立论。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心”与“物”、“情”与“景”的关系问题,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石涛的画学思想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影响,有学者把《石涛画语录》中的"吾道一以贯之"作为其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证据。事实上,石涛此说仅是在表达自己的画学思想,而不是对自己哲学观的阐释,故不能作为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证据。同样,其他将"吾道一以贯之"解读成哲学规律、统一性等的说法也都犯了以哲学观解读画学思想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清初画家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蕴含着深刻的艺术哲学思想。书中关于“一画”的论述,是哲学意义的本原论;关于先受而后识的论述,是哲学意义的认识论;关于蒙养与生活的论述,是哲学意义的实践论;关于反正阴阳、参差高下的论述,是哲学意义的矛盾论。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一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著作。它不仅是我国现代美学思想发展的珍贵历史文献,而且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结合毛泽东同志的其他著作,认真学习《讲话》,研究毛泽东美学思想,联系今天的实际,进一步发展毛泽东美学思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毛泽东同志关于生活、艺术和美的关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5.
《子不语》是清朝著名的笔记体小说,也是袁枚的重要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袁枚的小说美学思想.本文侧重从三个方面重点讨论袁枚的小说美学思想:一、社会现实生活是小说的源泉,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二、真实地再现当时的人情世态;三、《子不语》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情感.这三点中讨论得最详细的是第三点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情感.《子不语》涉及的情感有很多类,其中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三类进行阐释,分别是男欢女爱的自然之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讽刺之情.通过这几个方面重点阐释了《子不语》的小说美学思想,通过其小说美学思想更深刻地了解袁枚在清朝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石涛作为清初四大高僧,是清代山水画的杰出代表,特别是他所著的<画语录>,全篇充满了自我的宣言.石涛<画语录>中自我情感产生的渊源主要包括心学和禅家,加之当时提倡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使石涛的<画语录>中自我情感的突出成为必然,石源画语录的主要思想乃是强调自我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石涛<画语录>辞意玄妙,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它提出的"一画"观念,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一画贯穿本体论、认识论、创作论.由于强调一画的能动性、创造性,因而突出了心灵在艺术创作中的主导地位,较好地解决了人与现实、人与传统、现实与作品的关系问题,建构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现实、人心、画作三者相互圆融而又各具生命的画道.一画在石涛思想体系中的意义和作用,颇类良知在阳明心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他反传统的思想,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李贽非常相近.他的思想虽然与佛老两家有密切关系,但总的说来,是对阳明学一泰州学派学说的继承和弘扬.论其谱系,应当属于这一脉.  相似文献   

18.
文中重点分析了石涛绘画美学理论体系的两个特征。说明石涛提出的“一画”、“受”、“识”、“蒙养”、“生活”范畴对绘画审美意象、审美心理、审美教育、审美发生学方面的理论贡献。指出石涛吸取道家、儒家、佛学中的思想和方法建构绘画美学体系的做法对现代绘画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石涛的绘画艺术和美学思想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基因,融合了儒家的进取精神和道家的自由精神,充分表达了心灵与自然之间的默契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在我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的第一部重要美学著作《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早在四十年代周扬同志就翻译成中文.(周扬同志译为《生活与美学》一九四二年延安新华书店出版)我国文艺界和美学界中,有很多人是以这部书作为启蒙教师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观点和文艺观点的.因此可以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在我国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美学思想发展所起的作用,比西方任何一位美学家的美学思想的影响都要大.但是,起了重大的作用是一回事,而美学思想本身是否完全正确却是另一回事.本文不准备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整个美学思想的功绩和缺点作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