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以全新的视角,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作出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实践证明,科技是振兴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时期,社会发展问题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第一次与经济发展相并列而正式见诸于全国“六五”计划,称之为“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它表明我国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已跃入一个新的阶梯。但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发展问题常常被经济狂热症、投资饥饿症等“唯经济论”现象所  相似文献   

4.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第一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支柱,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学的新发展。早在社会主义政治学诞生之前的形成阶段,“政治文明”便被纳入了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理论视野。1844年11月,马克思在《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就直接而明确地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用以反映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政治关系和政治形式的进步和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实现振兴经济和国家现代化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根本措施和必然选择。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和首要的位置,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加速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国际性潮流。任何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各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一模一样的。恰恰相反,各国的科…  相似文献   

6.
我们党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确定了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就是要进一步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它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巨大推动作用。这一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应当深入学习,认真领会。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它强调“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能把贫穷当作社会主义”,这就揭示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它强调“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就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深入的历史进程,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可回避地推到了我们面前。十多年来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新意迭起,几经争论,几经反复,现在终于取得了共识。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之中,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放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重大进展,是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后,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突破。这是世界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我们党把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党的文件上,这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并明确肯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和多年来理论探索的高度总结,也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创造性的发展。我们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一系列重大基本理论问题上都有新的突破,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决定》强调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明确地否定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肯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就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在党中央历来的文件和决定中还是第一次,它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 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有没有一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经济规律?近年来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说:“有计划”,顾名思义,是主观的东西,把它说成是客观经济规律,不合事实;另一些同志则认为,“有计划”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其中不应该包含“按比例”;“按比例”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共有的规律。总之,不少同志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置疑。我认为如果从实质而不是从字面理解问题,是不会把有计划说成是主观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地发展的观点,是已被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徐炎章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阐明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  相似文献   

13.
创新: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红发 《社会科学》2001,2(10):6-10
面对滚滚而来的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发展浪潮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江泽民反复强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必须“努力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赋予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更大的动力”1 。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发展“创新动力观”,是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论的深层次展开 ,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思想武器。一、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时代的不断发展对…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发展的大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存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它的地位至关重大,不可替代;它的性质和走向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它的广度和深度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程度及水平。  相似文献   

15.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和批准的“七五”计划,是一个开拓前进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七五”计划最重要的特征,是把改革作为第一位的任务,使改革和建设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深入进行经济体制和科技、教育等体制的全面改革,坚持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既是“七五”计划的重要内容,又是顺利实现“七五”计划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号召全国人民 ,“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 ,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既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思考、新概括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发展学说的新突破、新贡献。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面。人类历史是经济、政…  相似文献   

17.
殷明 《天府新论》2002,(6):8-9,12
政治文明反映人类社会政治活动与政治关系的进步状态和发展程度。江泽民同志“5·31”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范畴 ,并将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提并列 ,这是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又一重大继承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其重点是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现代社会发展有两个模式而不是一个模式,一个是人们熟知的“阶级斗争模式”,另一个是马克思晚年在《资本论》第3卷提出的“技术进步模式”。这两个模式都以唯物史观为原理,但在解释和指导现代社会发展上各有侧重。“技术进步模式”认为“让科学忠告资本退位”,工人阶级的知识化将使资本家阶级‘成为多余的人”,“技术进步模式”适合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马克思“技术进步模式”的理论自觉和实践回归。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看法,他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素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知识分子的期望,都是“技术进步模式”的展现和再造。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对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认识和表述,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既是计划经济又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带有商品性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计划经济。把社会主义经济说成是商品经济,显然不妥。尽管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还继续存在,但是,它决不能代表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部和本质。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中,已有非商品性的新的经济因素;况且,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它的发展顶峰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已经是处在它的下坡阶段。因此,如果把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简单地概括为商品经济,就会得出资本主义经济优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有“经济上去了,道德下来了”的说法,把发展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对立起来,从而得出“腐败难免”的悲观结论。我认为:社会主义的道德水平,在总体上是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并呈现出不断上升不断进步的趋势。而某些腐败和丑恶现象并非商品经济发展的本质反映,而是一种扭曲现象。事实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