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海战役     
李伽 《源流》2010,(19)
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相似文献   

2.
72年前,发生在黄淮大地上的淮海战役,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凝炼形成了“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十六字淮海战役精神。淮海战役精神孕育在历史文化悠久的淮海大地,生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硝烟弥漫的淮海战场,在中国革命史上、在现代战争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光彩夺目的历史丰碑,是我们党和军队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海战役精神博大深厚,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我们要从更深层面发掘淮海战役“十六字”精神的内涵,发挥它的当代价值,将淮海战役精神成功纳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又一“坐标”。  相似文献   

3.
威震中外的淮海战役,距今已经整整40年了,它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战役.淮海战役规模大,时间长,双方参战的兵力多,战绩辉煌,经验丰富.该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跨越津浦、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纵横苏、鲁、豫、皖四省区的辽阔战场上进行的.双方参战兵力共达140万人.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65天,共歼灭国民党正规部队5  相似文献   

4.
淮海战役中,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着眼全局,统一筹划,协调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并肩作战,开展强有力的政治工作,统筹战区支前和后勤保障,为淮海战役的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5.
叙利亚化武危机爆发后,俄罗斯提出使叙利亚化学武器处于国际监督之下的倡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大关注,是一次成功的外交斡旋活动。对俄罗斯来说,这一倡议不仅延续了其在叙利亚问题上一贯坚持的原则和主张,同时也彰显了其外交大国的风范,反映了俄罗斯在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利益考量和战略部署。这一倡议突破了此前美国设定的危机治理模式,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和平解决冲突和危机的有效范例。  相似文献   

6.
在淮海战役中,中国共产党对于交通通讯工作特别重视,这既与当时国共双方的战争态势有关,也与党的战略战术的转变以及对战争态势的研判有关.淮海战役中,中国共产党的交通工作主要包括切断交通与恢复交通.切断交通主要指切断国民党军队重点防护的铁路干线;恢复交通则表现为抢修道路与不断改进交通运输方式.在通讯工作方面,保障战场电话通畅、组织无线通信、强化邮政建设等构成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通讯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保障战役中交通通讯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国共产党通过宣传教育、消除民众顾虑、建立劳动报酬制度、掀起立功运动等方式动员民众.这一系列举措,从交通通讯方面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7.
40年前,震惊中外的淮海大战,在东起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自薛城、南达淮河的8万平方公里战场上展开了。敌我双方参战部队共140万人,其中国民党军队34个军、约80万人;我中原、华东野战军23个纵队,加上华东、中原地方部队1个军7个独立旅,共60万人。战役结果,歼灭国民党部队55万5余人,我军伤亡13万6千余人。敌我损失为4.1比1,至此,我军将中原、华东地区的国民党主力歼灭殆尽,为我军胜利渡江和解放南京、上海铺平了道路,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个将军最可贵的素质是什么?是在关键时刻能够从战略高度提出改变局势的建议和意见来。一个统帅最可贵的素质是什么?是能够审时度势,听得进下面的正确建议和意见,改变自己已有的并不那么正确的决心。这两点,淮海战役前夕的毛泽东和粟裕都做到了。  相似文献   

9.
1948年11月,我在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83团1营3连2排4班当战士。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11月6日至22日)最后的两天战斗中,我曾趁黑夜冲进敌人飞机场,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虽然至今时隔60年,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0.
佚名 《今日南国》2013,(9):33-34
四渡赤水 双方:红一方面军;同民党方面周浑元、吴奇伟两部8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3个旅,川军12个旅,棒军3个师,黔军3个师。  相似文献   

11.
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宿怀人民在这场战役中作出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贡献。宿怀人民直接担负两大战场的支前任务地处淮海战役西、南两线的宿怀县,北跨浍河,南逞淮河,东依津浦铁路,西枕宿蒙公路,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宿怀县紧靠蚌埠的北大门,而蚌埠则是国民党军指挥淮海战役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宿怀县地处淮海战役的前沿阵地,双堆集战  相似文献   

12.
在淮海战役期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直把宣传工作作为军事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组建了强大的军事宣传报道网,通过宣传来鼓舞士气、瓦解敌军.本次战役中我军宣传主要围绕形势和政策教育、组织纪律性教育、战斗消息报道、交流军队军政工作经验等方面开展,具有种类齐全、迅速及时、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濉溪口”古称“口子”,今称“濉溪镇”,清朝乾隆年间始称“濉溪口”。濉溪口是徐州面南宿州西北的重镇,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大战于彭城(今徐州市)。汉军败,被楚军追至灵壁(故城在濉溪镇西),斩杀甚众;汉军多被楚军挤入睢水(流经濉溪口附近的一段),“睢水为之不流”。清咸丰年间,捻军驰聘于江淮,清副统督伊兴阿和清将滕家胜率重兵驻守濉溪口,捻军曾三次攻克,歼灭了清军。  相似文献   

15.
《淮海战役研究》一书 ,以淮海战役的发生、发展为线索 ,对敌我双方的战略战术和我军取得胜利、敌军遭受失败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该书具有鲜明的特色 :起点新 ,视角新 ;分析深刻、对比鲜明 ;史料充足 ,论述省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运动的组织和发展过程及人民群众对淮海战役的贡献,并且分析了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原因.五十年后重温淮海战役中军民团结战斗的感人情景,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在于: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只有保持党和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我们的事业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三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大战役之一,与辽沈、平津战役相比,淮海战役是我军在战场上总兵力少于敌军、武器和装备也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进行的。我军获胜的关键是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适时、正确地制定了淮海战役的战略方针,并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调整。以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的淮海总前委,在战役的组织指挥方面坚决贯彻并实施了这一伟大战略部署,并根据“敌变我变”的原则,以卓越的战争艺术,出色地导演了这场伟大的战役。  相似文献   

18.
淮海战役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战前国民党政府企图推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倒行逆施,失去民心;解放战争爆发后节节败退;前线指挥官之间不能适应我军的作战方法;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持解放军。文章从《孙子兵法》所论述的原则分析我军取得胜利的主客观原因,力求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被斯大林赞叹为“奇迹,真是奇迹”的淮海战役,再现于电影《大决战》的第二部,已经与全国人民见面,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广泛欢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是“奇”的,它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和各野战军首长、各战役指挥员的智慧结晶;淮海战役的作战方法也是“奇”的,它保证了正确作战方针的贯彻执行;只以相当兵力打进攻,而以半数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李约瑟难题仍然是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文章从"爱因斯坦与北大擦肩而过"的历史事件出发,分析了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并进而探讨李约瑟难题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