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社浩 《经理人》2013,(2):98-99
声东击西策略是谈判中的一大心理战术,往往是为了掩盖自己真实的企图。“围魏”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救赵”,“指桑”的真实用意是为了“骂槐”,而“项庄舞剑”则“意在沛公”。之所以要掩盖真实的动机,无非是怕真实的动机一旦暴露,就很难实现目的。声东击西就是要实现乘虚而入。  相似文献   

2.
政府每年要派出数千人以外交官身份掩护的军情人员。然而,使馆中安插的军情人员,只有10%的人能起作用。因为,一个普通的“电脑虫”,稍加指点就能在因特网上获得那些所谓“外交官”的密报。  相似文献   

3.
谈到领导工作,权力也是有界限的, 伟大的领袖都是谈判高手无论是企业的CEO还是部门经理,都要像一个能干的外交官,通过在多方成员间达成共识来创造共同的愿景。许多管理者把谈判看作是在公司以外,处理客户、供应商及债权人关系时的工具。而对企业内部而言, 他们通常认为“这是我的地盘”。按照传统的观念,管理需要领导者的感召力、企业的愿景,以及命令的方式,不需要谈判技巧。真正的领袖不需要去谈判。这是对领导力本质的一种常见的曲解。领导力应定义为让每个人自愿地按照集体利益需要的方式行动。实际上,领导工作总要涉及谈判,伟大的领袖大都是谈判高手。  相似文献   

4.
李同成 《领导文萃》2008,(19):94-97
外交官患病这是正常的,但有时为了外交的需要,需要装病,这就是所谓的“外交病”。在世界外交史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雅典著名外交家泰米斯托克利的一次精彩表演。  相似文献   

5.
关于“无可奉告” “无可奉告”是一句外交术语。外交官在对外谈话时,特别是在答记者问时,有时会用到。然而,切忌滥用。 看过《巴顿将军》这部著名美国影  相似文献   

6.
宋万国 《领导文萃》2011,(21):83-86
在1972年的外交场合,中国外交官与欧共体的官员不接触,不交谈,连手都不能握。由于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这就使我们驻比使馆的外交官格外警惕和谨慎。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国”自1911年创建到1949年长达38年里,其间中国经济萧条,国人生活贫瘠。当时有许多“民国”外交官不因国难深重而见异思迁,依然忠心报国,在国际上叱咤风云,其人其事说来鲜见。  相似文献   

8.
李秀江 《领导文萃》2006,(11):77-80
“外交家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诗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才得以光彩地展示给世人;诗人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外交家,诗的天地才出现如此一块高贵而迷人的空间。”——冯骥才作为外交官,李肇星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与世界的种种风云变幻,并被媒体誉为“铁嘴钢牙”。同时,李肇星还是一位激扬、豪放、热情的诗人,由他作词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歌曲,已被众人所传唱。“铁嘴钢牙”的外交官在众多的中国官员中,现任外交部长李肇星算得上是一位“明星”。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李肇星一出现,就会成为记者追访的目标。因为他讲的…  相似文献   

9.
黄秋涵 《领导文萃》2009,(10):113-115
放弃自己的控制权,做出任凭事态发展的姿态——用东北话说就是“爱咋地咋地”。对于对手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可信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冷夏  辛磊 《决策探索》2010,(4):74-77
查良镛(金庸本名)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抗战后期,他如愿考进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查良镛看不惯一些国民党职业学生在大学里横行霸道,整人打人,于是“行侠仗义”,打抱不平。  相似文献   

11.
李同成 《领导文萃》2008,(21):92-94
心直口快 能言善辩,对答如流,这自然是外交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但万万不能心直口快,信口开河。  相似文献   

12.
舒暲 《决策探索》2004,(1):24-25
1942年,在重庆的周恩来曾与美国驻华使馆外交官范宣德、约翰·谢伟思和约翰·戴维斯等人接触,建议美国一些较务实的驻华人员到延安去看看。谢伟思回国就向美国政府报告,“中共军队的价值不容忽视”,“美国应该派代表访问中共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傅作义与他的女儿傅冬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2月3日,古老的北平城,红旗似海,锣鼓喧天.人们穿红披绿,手举鲜花,载歌载舞。“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的口号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跟着共产党走》的歌声,嘹亮的军乐声,震耳的鞭炮声,汇成一曲曲胜利的交响乐。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举行庄严的入城仪式,这座古老的历史名城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Roger Dawson 《经理人》2008,(9):106-107
钳子策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谈判策略,它的神奇效果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这种策略应用起来非常简单,你只要告诉对方:“你必须做得更好”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5.
潘熙宁 《决策探索》1994,(11):21-24
且将历史的镜头拉回到46年前,当时,二次世界大战硝烟未尽,世界经济面临着复兴与发展的双重任务,大多数国家一方面虎视眈眈,一方面闭关锁国,继续保持高关税壁垒,严重地束缚了经济一外贸的发展,由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制订限制进口的种种措施,势欲拒敌于国外门之外,继之而来的是经济大战聚然而起,贸易保护主义遍全球,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一项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立的“经济联合国”契约-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基美国的支持下,于1949年10月30日由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即今天的“哈瓦那宪章”注定在杨为东方巨龙的中国,亦在为23个缔约国之一,在契约上留下划时代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苏永通 《领导文萃》2008,(13):108-111
她没能成为一位纯粹的外交官。在那一切皆政治处处是斗争的年代,章含之跨入外交部。权力斗争就迎面而来  相似文献   

17.
早在春秋时代的后期(公元前 579—前539年),中国的外交官便已从一次又一次徒劳无功的国际和平会议中,深切体会到“谈判”对国际外交的重要性。然而,真正善于纵横捭阖、折冲樽俎的谈判高手,却一直要到战国时代(公元前333—前322年)  相似文献   

18.
自80年代初中国外交部在当时的新闻司司长钱其琛(后任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的倡议下,率先建立新闻发言人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后改称记者招待会)制度以来,到1997年底,作为中国政府的“喉舌”和“嘴巴”。已经先后有15位高级外交官担任外交部发言人。他们是:齐怀远、俞志忠、王振字、马毓真、李肇星、李金华(女)、金桂华、段津、吴建民、范慧娟(女)、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中国第三代外交官中,中国新任外交部部长、前驻美大使李肇星近40年的外交历程是最为丰富多彩的,可圈可点之处颇多。  相似文献   

20.
有一位从小生长在上海的外交官,却总爱说自己是从黑龙江来的,仅90年代就先后回过黑龙江4次。他是谁?他就是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