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雨晴 《公关世界》2022,(22):18-20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如何实现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当前农民农村已实现巨大发展,但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乡村振兴人才短缺、乡村存在不良之风、乡村生态环境问题和乡村组织力不足是阻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五大难题。以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为抓手,探索农民农村发展路径,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我们选择这个样本,除其具有代表性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农民家庭30年来有着基本稳定的家庭结构,便于前后对比。  相似文献   

3.
1951年,在新中国,一位放猪娃、童工出身,后入伍的解放军战士,写出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轰动了全国。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已实现全面小康,并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解决好三农问题,关键在人,关键在作为主体的农民.当前,农村劳动力存在人口不充足、结构不平衡、素质不全面等问题,本文在阐述农民主体性内涵、重要性,分析当前农村地区出现的农民主体缺位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对实现农民主体性回归的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萌动·嬗变·提升--河南青年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为什么关注农民 中国不仅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而且也以农民大国著称于世.当代中国农民是世界最大的社会群体.1995年我国人口达到12.1121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2%.其中乡村总人口为8.5947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96%,约占世界农业人口的35%.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农民的规模和数量都无法与中国相比较,中国农民状况构成了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国情的一部分,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因此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乡村文化对留守儿童具有较大教育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但是,乡村本土文化被边缘化,乡村家庭文化失序,乡村学校教育文化衰弱,乡村邻里关系逐渐陌生化等变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乡村文化变迁背景下,需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通过家庭、学校、邻里社区,树立留守儿童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提高内在精神修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塑造,推进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拥向城市,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为此,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就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问题谈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琼  宁波 《公关世界》2023,(3):49-51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与有效途径,因此红旗渠精神与乡村振兴之间在逻辑上具有相通性,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红旗渠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精神引领、鲜活教材和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洗脚离田,开始进入城镇生活。尽管这些人的户口已经实现了“农转非”,从制度意义上说,他们已经是市民了,但要想真正融入城市,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市人,恐怕还有一个漫长的磨合期。  相似文献   

10.
成长起来的青年知识分子正处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他们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其精神文化生活也因此出现了种种困境。对1312名青年知识分子的问卷调查表明,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存在对精神文化产品利用有限,精神文化活动内容单一,精神文化生活满意度低等问题。因此,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青年知识分子精神文化生活的地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一位乡村木雕师傅痴迷雕刻30余年,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为此曾专题采访,在“中华百绝”频道播出。他每年雕刻的各类雕饰多达1000余个,为一批又一批的绿松石制作精美嫁衣——绿松石底座,他就是今年58岁的湖北省竹山县楼台乡挡鱼村一组农民刘兴成。  相似文献   

12.
人共同的精神支撑起了城市的成长和壮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创立或提升城市精神最重要的也许并不是对这种精神的某种文字表述,而是这种精神是否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认同,是否具有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多在一线城市生活的白领们撤退了,他们回到二、三线城市,有的干脆提前叶落归根,回到了乡村——他们的出生地。我能预想到,再用不过三五年的时间,会有白领如潮水般离开大城市,就像早期他们如潮水般涌进大城市一样。  相似文献   

14.
社区重建应培养“共同体”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人们的生活共同体。按照滕尼斯的说法,“社区”被理解为在共同体里生活,共同体是持久的、真正的共同生活,它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共同体成员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是社区的最本质的特征。我们不妨把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称为“共同体”精神。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农业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作为驾驭农村发展的主体—农民,对电视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对节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关注他们的需求,关注并推动农村人口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乡村节目主持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宫铃 《中外书摘》2011,(1):84-85
曾经接受《新京报》专访时,我说“北京是一个农村氛围的城市”。这篇报道引来潮水般的挞伐,都说,“你这个台湾女人凭什么污蔑北京?”我很是意外,不理解农村怎么就“污蔑”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农村这个概念,两岸大不同。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影响着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学界也从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对乡村发展的各项制度变迁展开了研究,已有研究成果深化了学界对乡村发展的各项制度变迁的认识和理解,也推进了实践改革。梳理近年来乡村发展所涉及的制度变迁的相关文献,归纳和整理现有理论成果,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乡村发展的认识,并增强对乡村发展制度变迁实践的思考和预见,更好的服务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化构建。  相似文献   

18.
鲁军 《社会学》2009,(1):45-51
农民进城务工对农村家庭养老已经并继续产生着很大影响,农民工的代际转换和阶层分化使得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一代农民工与二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正在改变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和未来,因此需要我们对其中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和预见。  相似文献   

19.
包分配、顶替接班、下海、双向选择、下岗失业、自主创业、网络招聘,基本概括出改革开放30年的职业变迁流向。职业变迁也创造了不少新词:炒鱿鱼、跳槽、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过劳模、SOHO族、小私(聘请私人医生、私人保姆、私人理财顾问等)、考碗族(专门准备考取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海龟(归)、新中间阶层、网店……  相似文献   

20.
搬迁农民面临身份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剧变,存在着发展性焦虑。应以“宗社衔接、村贤协治、邻里中心组织”为核心的多维社群重建和以“便民、扶助、分类指导”为核心的政府行为,来消解搬迁农民“教育、养老、医疗保障、异地就业、文化服务”等实际顾虑,优化其不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异步混沌”的精神世界。必须重视城乡融合发展要素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推进基础设施、服务、核心要素的协同下沉;从政府工作端和农民体验端双边获取共识,推进政府与农民“精神共富”核心意识的形成,完善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工作机制和实现“精神共富”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