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金瓶梅》一书中,王婆只是一个小角色,但作者在她身上着墨前后计有十个回目之多,尤其在小说的前九回中,她的戏份颇大,而且她与书中主角之一潘金莲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在塑造潘金莲的形象时,王婆的形象也跃然纸上。王婆无疑是《金瓶梅》群丑之中的重要一丑。讨论这一形象,可以加深对作品批判社会现实的思想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即使只涂了唇彩、戴了假睫毛,她仍然美得惊人,轻而易举间就使房间充满了光芒众所周知,博客里面经常是八卦消息满天飞。这不就有人弄出个"请愿",要求碧昂丝重新拍摄《Dejavu》的音乐录影带;有人宣称2006年是碧昂丝的"最烦恼年";另—位博客作者毫不留情地把碧昂丝全身上下都骂了一遍,甚至连头皮、指甲都不放过。著名狗仔佩雷斯·希尔顿(Perez Hilton)一如既往地对她横加指责,称她"那个××"。  相似文献   

3.
这两年,卖瓜的王婆似乎很走运。先是一些侠义之士为她正名,赞她市场经济意识强,说她那自卖自夸的吆喝乃是作广告,不仅无可非议,而且大值得称道和发扬。从此,王婆自是气壮如牛,大夸其瓜;而她的商海同行们也竞相仿效,一个个鼓圆了嗓门,吆吆喝喝,或夸其瓜,或夸其豆,或夸其矛和盾,煞是热闹。 又有李婆不甘寂寞,自来帮忙。一忽儿在广播电视里现身说法,一忽儿在报纸杂志上露脸弄姿,吆吆喝喝帮起腔来;“王婆瓜最香、最甜、最嫩、最鲜、价格最廉”,“王婆瓜既是保健良药,又是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自问世以来,潘金莲这个形象似乎已成定论,那就是“渲淫导欲” 的“荡妇”。从书中的吴月娘(西门庆正妻)骂潘金莲是“九尾狐狸”始,一直到现在,都是把她作为伦理的罪人骂个不休。其实,仔细考察起来,也觉骂得有失公平,从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看她的人生追求以及心理变态,倒可入木三分地揭示那个病态社会的本质。 张竹坡在批评《金瓶梅》写法时说:“写春梅,用影写法。写瓶儿,用遥写法。写金莲,用实写法。然一部金瓶,春梅至不垂别泪时,总用影写,金莲总用实写也”。不难看出,为表明“女人祸水”这一传统观念,作者有意让她参与大量的淫秽场面以暴露她的丑恶灵魂。但是在封建时代又有谁谴责过促使潘金莲放荡的罪恶社会呢?她从小“父亲死了,做娘的因度日不过,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学习弹唱,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作张作势,乔模乔样。”家庭的不幸,使她过早地失去了父爱和母爱;社会的残酷,使她堕入卖弄声色的生涯。是那个病态的社会剥夺了她的人身自由,扭曲了她的灵魂,改变了她的正常心理,使她最后成为封建礼教的祭品。潘金莲的“三段姻缘”集中地反映了她追求理想、而沉沦、绝望的全部生活历史。  相似文献   

5.
那个丫头     
那个丫头西瓜脸,小发辫,镶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她爱好琴、棋、书、画。不信,你听我往下讲。  相似文献   

6.
记事起,我对她最深的记忆,是骂。早上起来一推开门,她的骂就开始了,骂爹,骂娘,骂我们姊妹几个,骂院里的猪狗鸡鸭,反正家里没有一样事是让她顺心的。  相似文献   

7.
听泥土说话     
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那个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画着,又觉得比画不清。于是,她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递给儿子。  相似文献   

8.
中风     
一男子患了中风,左边的身子不能动了,心里十分痛苦。亲友们去安慰他。他说,我不害怕我的病治不好,我担心我的妻子留不住。 没过多久,他的妻子果然离开了他。亲友们骂那个女人薄情。男子说,不要责备她,是我不好。接着,他忏悔道:她做饭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坐在电视前无动于衷;她生病需要去医院的时候,我以工作忙为借口让她一人前往;她买了件新衣,满心欢喜地问我怎  相似文献   

9.
王婆是<金瓶梅>文本中塑造的一位不可多得的人物典范,她开着茶馆,兼着媒婆和牙婆的职业,为人作媒介来谋取利益.她是集商人、媒婆、牙婆于一体的"三合一"意象.她精明能干、处事圆滑、贪婪自私、很毒机变,为点蝇头小利,不惜出卖道德和良知,最终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王婆意象,不但折射了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熏染下,市井细民越来越关注自身实利,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程朱理学的式微、新价值体系的缺失、人们信仰上的真空.  相似文献   

10.
麦琪是个出色的电话接听员,她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能分辨出各种细小声音。麦琪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她与哑巴父亲相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有一位睿智的老太太。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向她问问题。而她也总是有问必答。 小孩中有一个调皮鬼。有一天他抓到了一只小鸟。他双手捧着那只鸟,然后招来一群朋友,对他们说:“我们去耍弄一下那个老太太,好不好?我先问她手里有什么,当然她会说有只鸟。  相似文献   

12.
公正的奖赏     
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相似文献   

13.
城市牢骚族     
骆爽 《社区》2002,(14):56-56
一日,坐出租车。出租司机见后面有辆捷 达“嗖”的就从自己身边超过去了,并且透过 车后玻璃窗,可以看见一只哈巴狗蹲在那里。 出租司机真来气,望见前面车上还坐稳的一男 一女,愤愤然骂:“哼,坐的哪是人,分明是 三条狗嘛!”然后就开始数落起人和狗的不是 来,什么中国的国情和西方不能比,人家有富 裕银子和富余时间养宠物,中国有些人有吗? “我最看不惯那小区里的女人了,抱着她的狗, 那个肉麻地叫阿:儿子啊,儿子啊,我的心肝 宝贝啊!”  相似文献   

14.
明代刘元卿算不上名人,只是万历年间的一个礼部主事;他所撰写的《贤奕篇》也不是什么名著,但其中有一个《王婆酿酒》的寓言颇为有趣。王婆以酿酒为生,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却没计较。一天,道士说,我喝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井挖出  相似文献   

15.
安歌有个绰号,叫哥斯拉。对,就是那个怪兽哥斯拉。绰号是丁木起的。那个时候,他只看到她的丑。他从十七岁开始,就在她的人生里缺席。他不会知道,安歌的后来,经历了怎样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有一回,那个自诩“正确路线代表”的江青,竟煞有介事地当众做起“自我批评”来了:“我不仅对你们作自我批评,我已经多次作自我批评”了,当年“我骂了林彪两次”,“干扰了战略部署,这个我都作了自我批评”,“作记录的都可以证明”。以上出处见她擅自召集的十二省、这会议上的讲话。且不论江青这个林彪同伙,妄图伪装成  相似文献   

17.
王婆卖瓜     
花外楼 《新少年》2011,(7):30-30
王婆其实是个男人,本叫王坡,只因他平时话多,说起来就絮絮叨叨,做起事也婆婆妈妈,人们就送他一个外号——王婆。王婆的老家在西夏,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新疆一带,以种瓜为生。那地方有一种瓜叫胡瓜,个儿大、肉甜,是瓜中上品。那时,宋朝边境战火不断,王婆为了避难,只好迁到中原,在京城汴梁城外的乡下种起胡瓜来。  相似文献   

18.
美丫 《人生与伴侣》2011,(12):15-15
出差,乘蓝色列车,寻铺位时,竟在同一节车厢邂逅故人——多年不见的小学同学。 起初只觉得有些面熟,于是多看了几眼,不成想她也在一眼一眼地看向我,然后,试探问,你可是?只犹豫一下。她喊出我的名字。那样熟悉的乡音,让我也在瞬间记起了她,那个多年前坐在我左后侧的小女孩。那个眉目纤细、神情羞涩、每次举手都会脸红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19.
大山的女儿     
她,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区,也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山区,但她生下来就是个哑巴。她从小就特别喜欢山里的动物。她的父亲是一位猎人,她家就靠着她父亲打猎来勉强维持着生活。她,渐渐长大了。8岁的时候,平生第一次跟随父亲出去打  相似文献   

20.
行走在路上     
"只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等于只看到书中的某一页,如果走出去看世界,就可以看到更多的内容。"对于lulu来说,旅行是她生命的又一种延续,背起背包,带上睡袋和日用品,手拿一张地图,一个怀抱理想的旅者到世界各地流浪,那个神秘的远方正蠢蠢欲动地召唤着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