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西汉荒政角度考察了当时的抑商问题。文章认为西汉荒政与其抑商在时间与力度上有相当的对应关系;在荒政下,西汉财政陷入困境,而商贾“不佐国家之急”,成为西汉统治者抑商的直接原因。荒政引发的商人对土地、人口的兼并,在此时更为突出,同时荒政下的社会环境,也增加了其与官府对抗的危险性,这一切更促使西汉官府推行抑商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 在我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历代统治者均实行抑商政策,限制流通的发展,是有其深刻的经济和政治根源的。 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的对立面,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国家政权把自给自足的农业放在首位,把“劝课农桑”视作“为政之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从而,具有瓦解自然经济功能的商品经济,必然受到统治者千方百计的控制和摧残。西晋时期的法令规定,商人出门均带头巾,上面必须写明姓名及所卖物品名,而且一脚着黑鞋,一脚着白鞋,其地位低  相似文献   

3.
抑商政策作为西汉王朝的一项重要国策,其施行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民风民俗的影响。风俗可以积极地反映民间意识、大众生活的情况等,而其对于民众思想、士人意识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反馈作用又都与政治统治的安稳息息相关,故其走向、变化也多为治国者所重视。而抑商政策作为西汉王朝的一项重要的政策,它的实行在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了当时风俗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重农抑商作为地主阶级的经济思想,首先由商鞅提出,后来荀况韩非等又从理论上作了论证和发展。但战国时期,它还只是地主阶级法家学派的理论。在实践上,也只在秦国贯彻实行了。其他诸候国实行了重农政策,但并没有真正抑商。秦统一全国后,二世而亡。所以重农抑商思想和政策只是在西汉时期才得到了全国规模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5.
明朝的抑商政策是全方位的,其中有对前代抑商政策的发展,也有明朝自身的独创,加之各级官府及大小官吏对工商业的盘剥,其抑商作用尤为突出。明朝的抑商政策虽不能完全扼杀资本主义萌芽,但却在商品市场与资本原始积累两个方面,严重地遏制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与壮大。  相似文献   

6.
浅论“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论“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合理性庄电一"重农抑商"政策,在我国历史上推行了很长时期,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还多次加强。春秋时政治家管仲曾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主张以农为本。战国时,改革家李俚在魏文候的支持下,在魏国推行"尽地力"和"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社会抑商政策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中国封建时代的商业政策时,大多数论者总以“重农抑商”或“崇本抑末”概而论之,并认为这是封建统治者们奉行不逾的“固定国策”.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中国古代各封建王朝推行的商业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得出的结论就会与此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抑商政策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奉行的一种传统性经济政策。对抑商政策的评价,我国史学界尽管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但在以下两点上是基本一致的:第一,大家都不否认,抑商政策是造成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原因之一;第二,大家一致认为,抑商政策在其提出、发展和形成的那个历史时代和历史环境中,具有“阶级的,同时又是历史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从封建农业经济是封建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根本点来看,这种政策是应该历史地给予肯定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4年第1期) 对第一点,我是赞同的。对第二点(为简便起见,姑名之为“抑商政策历史肯定说”),笔者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人类社会进步过程的不同发展层次,分别代表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一方面,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手工业和商业等经济部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手工业和商业都是高于单一农业的经济发展层次,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又促进农业的发展。论者只看到农业制约工商业的一面,而看不到或忽视了工商业是高于单一农业的经济发展层次这一面,因而给抑商政策以历史的肯定,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自战国后期以来,抑商律令不绝,病商之政迭出,轻商思想弥漫于整个社会。“重农轻商”、“重本抑末”不仅被尊为一个神圣的经济教条,被历代王朝所奉行不替,而且还形成为一种顽固的民族心理,对后世发生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也仍然象梦魇一样,纠缠支配着某些人的头脑。本文试就封建社会的抑商政策作一概略探讨,以期搞清它的来龙去脉,充分认识这一政策的成因与后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评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一个产生形成乃至破产消亡的历史过程,既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也有其历史的暂时性.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着明确的政策目标.也有着明显的政策缺陷和必然的执行失效.这一传统政策对当今社会也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1.
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对中国历史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在东汉,这个政策却并未实行。其原因何在,结果如何,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非抑商政策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由关东和共中两大地主集团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对立所造成的。正是由于这个对立,使两大集团长期存在着激烈的抗衡,而随着二者势力的消长,统治思想、治国方针、经济政策等也便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非抑商政策下,东汉商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因“本未不足相供”、货币经济不发达及政治风云的变幻和儒学“重义”思想的影响,商业并未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即便在非抑商条件下,资本主义萌芽也仍然不能破土生长。  相似文献   

12.
国内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古西欧重农抑商,事实不然。从世俗封建统治者到教会,不仅并未采取有力手段抑制商业或商人,相反,倒不断采取了一些客观上有利于商业发展的举措,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封建主义“重农抑商”思想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思想。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重农”,强调农业是根本,要以农立国;另一方面是“抑商”,认为商业是投机取巧,不是正业,它的发展会损害农业。封建社会的一切经济措施,都是以“重农抑商”这一根本思想为出发点,以达到这一目标为目的的。所以批判封建主义,必须对“重农抑商”思想进行剖析,才能肃清其对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原因农业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经济部门,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因为小农是封建赋役的主要承担者,封建国家财政收入和兵源的主要来源。“国之彝伦,资于版籍”,所以检阅户籍,把小农控制在封建国家手中,一直是社会动乱之后统治阶级首先要抓的大事。如果“版图脱漏,人如鸟兽飞走莫制”(《通典·食货典》),国家就失去了统治的基础。为了稳定  相似文献   

14.
“以农为本”这个重农抑商观念持续了几千年之久,至今还统治着相当多的人的头脑。不少地区党政领导在大会小会上也说发展商品生产,但由于思想未转过来,行动上却是老一套的“以农为本”,甚至以‘种植业为本’。因此,对于“以农为本”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它对发展商品生产具有怎样的影响?打破“以农为本”与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是否有矛盾?等等,都需要认真搞清楚,否则思想是转不过来的。  相似文献   

15.
财政考虑与汉代所谓重农抑商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很喜欢借用苏东坡咏庐山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去比喻变换角度观察和研究历史的出人意料之功效。在多角度地观察和研究中国历史时,财政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角度。从《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以来,关于财政的记载史不绝书。围绕“食货”、“国用”为中心的财政考虑,一直是制约古代王朝制订和调整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倘若我们能有意识地从财政的角度去观察中国历史的全貌或者具体问题,就很有可能获得新鲜的感觉。本文旨在从“财政考虑”的角度,去重新分析人们通常所说的汉代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这…  相似文献   

16.
在抑商政策下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马迁的一生主要处在汉代文景之治以后、武帝当政时期。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国营,酒类专卖,对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等抑商措施,使商业(包括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阻遏。司马迁反对汉武帝的经济统制政策,在理论上与经济上的干涉主义展开了斗争。  相似文献   

17.
张福运 《人文杂志》2003,(5):121-125
据史料考证 ,传统的“吴王蓄谋”、“强者必反”等论断难以自圆其说。笔者认为七国并非蓄意谋反 ,由于景帝相煎太急 ,吴楚逼上梁山 ,即景帝、晁错过激推出“削藩”之策 ,是导致这场叛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约"在西汉民族政策中的应用做了系统探讨。认为"约"贯穿于西汉王朝民族政策的始终,对不同时期"约"的类型及其内容探讨后认为,"约"应用于民族政策所施用的对象都是势力强大且对西汉及其边疆地区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民族政权,"约"的形成是双方势力对比的结果,而一旦势力对比发生变化,"约"的废除和重新订立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汉对周边民族统治不断加强的表现,反映着西汉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崩溃,社会生产力发展时期。商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个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自由商人阶层。这个阶层流品复杂,既有冲破“工商食官”束缚,获得自由的“贾人”,也有从贵族、官僚、个体手工业者和庶人转化而来从事买卖活动的人们。这些成分不一的人们,组成了一个松散的没有特定阶级属性,但有自己特殊利益的自由商人阶层。他们的形成,一般都认为是在春秋中后期,他们随着生产的变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以致到了战国中期,经商逐利已成为一种社会风俗和时尚,富商大贾以及他们所拥有的财产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20.
浅析“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源远流长、影响深刻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从历史上看,最■“贱商”的是孟子,孟子把商人叫做“贱丈夫”(《孟子·公孙丑下篇》).“重农抑商”思想是在战国时期基本形成的,到秦王朝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虽然在一些具体方法措施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