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一般理论是关于行为一般规律的学说。以往有关行为的学科都是从特定的角度研究行为的。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整体化趋势,要求人们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进程中认识事物,把研究对象的各部分、各方面与各种因素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从中找出内在的规律性。对行为一般规律的研究也是如此。本文就是综合各学科有关行为的学说,对行为一般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创作论角度看,《圣经》的上帝创世神话是凭借具体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去寻找一切事物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易经》的宇宙起源图式是按照具体情景之间的比兴关系去揭示一切事物得以演化的基本法则。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看,《圣经》的律法走向了希腊和希伯来两种文化传统的历史性整合,《易经》的阴阳则衍生出儒道两家的历史性拆解。从语言方面看,不同于《圣经》那种由理性内容所支配的叙事方式,《易》象和古代汉语都是一种具有动态性、主体性、灵活性特点的生成性语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角度,对《资本论》研究如何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研究服务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必须从事实出发,否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的设想,必须遵循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的观点,打破关于《资本论》只是反映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殊,而不反映商品经济一般的片面认识,必须坚持从相互联系中考察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方法,改变孤立地研究《资本论》各个范畴的状况。文章还强调了研究西方经济学、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学以及国内外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根本特点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把形而上学看成是一种纯粹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加以批判。我认为这种做法是片面的,因为它忽视了形而上学作为方法的积极作用。我们知道,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的事物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只有坚持全面联系的观点,才能从总体上认识整个世界。形而上学作为一种世界观,认为世界的各组成部分是彼此  相似文献   

5.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讲占筮,《易传》讲哲理,二者思维形式有区别,思维内容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反映了生活实践在历史过程中的区别和联系。从哲学思想的发展来看,《易经》和《易传》之间思维内容的联系,是否有一个由此达彼的逻辑联结点?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联结点又具有什么哲学内容和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几”这个范畴的形成和发展,来粗略地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系统观点看个性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总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系统观点正是基于这一原理而提出来的。 运用系统观点观察事物和现象,是近年来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当系统观点被引进心理学之后,个性心理学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易传》是阐发《易经》哲理的一部论著,古称“十翼”,即《易经》十篇辅助资料。它是《易经》这部古代的“卜筮之书”问世后,经过春秋、战国之际数百年间的研究,积累起来的第一批学术思想成果。《易传》非一时一人所作,这是当前学术界所公认的结论。这十篇阐述易理的文章,显然观点比较一致,而且在先秦思想典籍中又自成思想体系,大体上反映了战国中后期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它在我国古代理性思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理雅各对《易经》的翻译及其研究问世以来便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在《易经》西传史上,理氏的《易经》英译及其对《易经》的研究是里程碑式的,对后来从事典籍研究和翻译的中外学者有着多方面的启示。理氏《易经》英译本主要包括理氏英译《易经》的学术准备、英译包括《易经》在内的《中国经典》之动机、英译《易经》的底本及其相关参考书考辨、关于理氏《易经》英译的评析、理氏《易经》英译本的体例、译本特点,旨在探析其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境界观始于《易经》,中经孔子的充分发挥,到了《易传)那里,得到进一步的论证和深化,并奠定了其基本的结构与框架。孔子在《易经》提出的君子品格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多层次的理想人格范型,《易传》的作者则主要根据老子等人的观点,使《易经》和孔子的境界观更具有了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10.
《易传》是阐发《易经》哲理的一部论著,古称“十翼”,即《易经》的十篇辅助资料。它是《易经》这部古代的“卜筮之书”问世后,经过春秋、战国之际数百年间的研究,积累起来的第一批学术思想成果。《易传》非一时一人所作,这是当前学术界所公认的结论。这十篇阐述易理的文章,显然观点比较一致,而且在先秦思想典籍中又自成思想体系,大体上反映了战国中后期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它在我国古代理性思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易传》名义上是解释《易经》思想的,实际上,两者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代,不同阶级的世界观。《易传》赋予《易经》以许多非固有的思想,如所谓河图洛书之说,太极观念,大衍之数等;但它却借用《易经》的占筮思想构架,营造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阐述了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道器理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絪緼化生”学说,“雷风相薄,  相似文献   

11.
功能与结构这一对概念,很早以来就为人们所广泛运用着。特别是近半个世纪,随着系统理论的深入发展,功能与结构这对概念更加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实质上巳逐渐被提到哲学的高度,成为一对新的哲学范畴。一、事物是功能与结构的统一普通系统论告诉我们,世界上千差万别的诸种事物,都是以系统状态存在着的。所谓系统,就是由各种要素、各个部分相互联系而成的有着自身规定性并与周围事物处于联系之中的整体、体系。例如自然界,就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自然辩证法》,第54页);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庞大系统;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12.
《易经》、《老子》之"道"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经》与《老子》之"道"及其"反"、"复",既有表面上的用词相同、相似之处,又有概念内涵上的相互关联之处,还有其所反映思想上的不同之处。《老子》之"道"为点、是生成的原因,《易经》之"道"为圆、是被生成的结果;《老子》之"道"为水,《易经》圆"道"上的《坎》、《坤》也象水;《易经》中"反"、"复"同义,《老子》中"反"、"复"之义相反。《老子》通过阐述"道"之"反"、"复",反映出与《易经》不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易经和易传的统称)是我国文化史一部著名的典籍,《易经》本是占筮之书,而《易传》是对《易经》的理论解释,正是从《易传》始,人们对《易经》的理解和认识转化为对自然,社会,人生哲理的研究。(当然也有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保存着它的占筮的功能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是古希腊文明的骄傲,他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提出了一些自发的,但十分明确的辩证法思想。他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中认识到事物对立面的统一和相互转化,并由此提出“斗争”这个被认为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源泉的概念,从而肯定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性“逻各斯”。  相似文献   

15.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这是宋元之间诗人叶李的诗,说明他读《易经》很用心。 当今人们,一提学《易经》,即联想到一句话:“学会《诗经》会说话,学会《易经》会算卦。”对学习《诗经》暂且不论,学会《易经》会不会算卦呢?这话对也不对:对,《易经》是我国西周时一部卜筮的书,学了它可以会算卦;不对,《易经》在我国哲学史,文学史上应有它的地位,价值与影响。现在书报上常见到的成语:不速之客,群龙无首,虎视  相似文献   

16.
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含义及特征苗建军相互作用是越来越被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但长期以来却很少有人论及它的规定性:人们或者只重视运动变化的原因和结果;或者只强调事物的运动、联系与发展;或者只专注于机械力概念的扩展,结果反而忽视了对相互...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是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日趋紧密 ,相互间的信息沟通、依存性和互动性加强。在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中 ,各种文化间的冲突和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我们要防止那种强调和夸大文化上的冲突忽视融合的片面性观点 ,也要避免那种强调和夸大文化上的融合忽视冲突的形而上学理解。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上 ,应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点 ,在文化冲突中看到它们相互融合的一面 ,在文化融合中看到它们相互冲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易经》又是一套符号系统,用卦象来代表具体事物或特定状态,然后借卦象的组合与变化,指涉未来的发展。《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本文仅选取《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乾"坤"二卦经文,以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周易正义》为底本,重点选取《尔雅》词义与多个通行注本作简略比对校读,通过观察同义词语变化现象简要总结词语历史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运用系统论观点探索函授自学的管理方式张玉林从哲学的范畴看,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构成的整体。人们要成功地把握事物,就必须把事物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函授教学是一个系统。函授教师、函授生和函授教学内容是构成这一系统的三个主要要素,它们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易经》是一部占筮之书,是用八卦和六十四卦符号系统和卦爻辞来预测人事吉凶、指示人们活动的,依然没有摆脱殷人巫术宗教的羁绊.而《易传》则从人文文化的立场,从哲学的角度解释《易经》,抛弃了《易经》的宗教神学内容,继承了《易经》的符号系统,并保留了《易经》中以天道切合人道,天人贯通与神人合一的基本精神,使它们成为有用的思想资料而保留在《易传》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中.《易传》的基本精神依然是先秦的儒学,但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观,是儒道思想文化合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