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的《易经》和《易经》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发展规律看,《易经》是一部以筮书为形式的古代哲学著作;从《易经》成书的时间、作者的政治地位及成书的目的看,《易经》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著作,《易经》的思想主旨是周人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易传》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历史过程。《易经》中的天人思想是《易传》产生的根本依据;孔子、老子对天道、人道内涵的独立思考以及孔子晚年沟通天人关系的努力为《易传》的产生提示了发展方向;儒、道交争的发展迫使儒家探求其理论的天道依据,从而促进了《易传》的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他的人本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马克思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是带有支持无产阶级解放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政治经济学,这首先从它的核心或基石——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上表现出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解决的一系列主要理论难题,它们同时贯串着科学原则和正义原则:解决剩余价值的存在与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表明资本主义的表面平等实质上不平等;解决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率规律之间的矛盾,揭穿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假象;揭穿利润、利息、地租等独立产生的假象,证明它们都是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总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旨在不仅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而且给予受剥削的工人阶级以社会正义。《资本论》中的科学观点和正义原则的基本思想不仅仅适用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而是适用于全人类获得解放、走向自由幸福的整个时代。全面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这种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两大部分所组成,前者作于殷周之际,后者成书于春秋战国。《易传》中的唯物辨证观较为明显和系统,故易为人们所承认;而《易经》中的唯物辩证观,由于文辞晦涩,不易理解,多误以为它是占筮神学,故加以怀疑。考其实,《易经》中的唯物辩证观,虽然是自发的、朦胧的及不系统的,但毕竟还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易经》是我国的一部最古老最完整的珍贵文献,它对我国古代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有重大的影响,有很高的价值,这个事实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而欧阳修则是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也是易学家,只是被他的杰出的文学成就所淹没,而未被人们所重  相似文献   

6.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这是宋元之间诗人叶李的诗,说明他读《易经》很用心。 当今人们,一提学《易经》,即联想到一句话:“学会《诗经》会说话,学会《易经》会算卦。”对学习《诗经》暂且不论,学会《易经》会不会算卦呢?这话对也不对:对,《易经》是我国西周时一部卜筮的书,学了它可以会算卦;不对,《易经》在我国哲学史,文学史上应有它的地位,价值与影响。现在书报上常见到的成语:不速之客,群龙无首,虎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小说在它发展、成熟,直至达到高峰的各个阶段,都在不断地吸收着其它艺术.如诗词、曲赋、史传文学、绘画、戏曲等的表现手法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从而形成蔚为大观的小说王国.其中戏曲艺术对小说影响是很突出的.本文仅就情节的传奇性、环境描写的物我统一,人物对话的简洁、个性化、动作性三个方面,以《聊斋志异》为例,试论中国古典小说与中国古典以戏曲之联系.  相似文献   

8.
《易经》中有五条爻辞有“中行”二字。 《泰·九二》:“包荒,用冯河,不 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复·六四》:“中行独复。” 《益·六三》:“益之用凶事,无 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益·六四》:“中行告公,从, 利用为依迁国。” 《·九五》:“苋陆,中行 无咎。”  相似文献   

9.
《易经》叙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在叙事语法上存在人力与天命的二元对立关系;在叙事逻辑上存在因果逻辑与数理逻辑,注重因果联系与动词的作用。叙事结构上体现为一种圆形结构,以作者叙事情境为主,但出现了第一人称叙述情境的萌芽。在叙事接受上具有神秘化特点。这些特点对中国后世叙事文学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0.
《易经》中的助动词共有5个,即“用”、“克”、“能”、“可”和“宜”。通过对其考察后发现,《易经》中的助动词有如下特点:“用”作为助动词只在《易经》中出现,其他先秦文献中未发现用例;《易经》中的助动词都是单音节的,未出现双音节的,也未出现与其他助动词连用的现象,而且语义单一。句类分布方面,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这些特点一方面体现了《易经》语言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为全面认识先秦时期助动词的存在和使用状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易经》作为古老的综合性著作,其方法论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总的来说,唯物辩证法是《易经》研究的根本方法,以下各项具体方法都是这一根本方法的引伸或补充。 一、全向论的提出及其在《易经》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全向,即全方位。全向论的基本思想是:全方位地考察对象。它不局限于辩证法的矛盾对立统一。它所遵循的不是一分为二(两分法)的原则,而是一分为X。它要求人们在考察对象时,用立体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方法,并借助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如电脑)进行覆盖式的研讨,从而穷尽对象中的各种不同信息,在对各种信息整理、归纳(信息反馈)之后,作出最优评价,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易经》是中国逻辑思维的示范,是中华民族最早创立的一种逻辑学模式,可以称为“示范”逻辑学。《易经》并未直接论述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和逻辑思维的规律,但是,它用全文的语言结构及其表达形式、符号系统,具体地体现了制作者的逻辑学理论或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都起着逻辑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略论《易经》的比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经》为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它既是一部卜筮之书,同时又是一部准文学作品。从文学角度考察,全书多用比兴写成。它体现出原始比兴艺术的基本特征:用符号系统和语言文字共同创造比象和兴象,其比义和兴义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这种比兴艺术功利性很强,但也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易经》的比兴实为中国诗歌艺术中比兴手法的滥觞。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易经》是我国古代最早出现在宗教神学形式下包含有哲学思想的著作,而其中关于矛盾的思想,则是其朴素辩证法哲学思想的突出表现。本文比较全面地归纳和分析了《易经》中的矛盾思想,即作为客观世界自身发展规律之反映的“阴阳矛盾统一观”、“物极必反”的矛盾发展观和反映主体能动性的“强调人为的矛盾转化观”。  相似文献   

15.
我在《中国翻译》1991年5、6期发表了《译诗六论》,后来又补充了两论,一共是八论,和《易经》的八卦有相通之处。古人说过:“译即易,谓换易语言使相解也。”(见《翻译论集》第1页)所以我想,翻译学也可以说是《易经》,“换易语言”之经;自然,译学的八论和《易经》的八卦是形同实异的,现在解释如下: 一论:译者一也(≡),译文应该在字句、篇章、文化的层次上和原文统一。二论:译者依也(≡),译文只能以原文字句为依据。三论:译者异也(≡),译文可以创新立异。一至三论是翻译的方法论。四论:译者易也(≡),翻译要换易语言形式。五论:译者意也(≡),翻译要传情达意,包括言内之情,言外之意。六论:译者艺也(≡),文学翻译是艺术,不是科学。四至六论是翻译的认识论,也可  相似文献   

16.
<周易>作为古代文化典籍,被誉为群经之首,智慧之源,蕴含着丰富的修德养民、谦恭待民、廉政为民、诚信对民的思想.探究其思想,可以为当今管理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自强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易经>中自强的含义包括自强者(君子)的人格特征,即谦虚、谨慎、诚信、胸怀宽阔.要实现自强不息的人格特征需要具备三个必需的前提:志存高远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努力、自制和自我反省.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美德.  相似文献   

18.
一、学术渊源《易经》有卦、有爻,有彖、有象,内容丰富,含义深奥。《易经》的起源很早。远古没有文字,史料多用图画保存,伏羲画八卦即是易学之滥觞。伏羲氐通过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动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类归八卦之中。《周易·系辞  相似文献   

19.
《易经》英译风格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译文的比较分析 ,认为贝恩斯的译本比理雅各的在表现文学风格的手法上进了一步 ,颇具诗韵。但是 ,两个译本均远未达到保留原作风格的理想境界 ,尤其是未能传达神秘深邃的深层含义 ,因此丧失了诸多学科的研究价值。故翻译《易经》所面临的特殊困难应由文、理学者合作 ,综合运用阐译、注释及其他多种译法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20.
隐逸思想通常被认为源于儒、道两家,孔孟和老庄通常被奉为隐逸思想的开创者,这是一种误读。隐逸源于《易经》,可从《易经》中的阴阳五行观念、刚柔共济思想以及《易经》中的"贤人"与"隐士"进行考辨。《易经》把人天性中的刚柔与外界环境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人生哲学,无论是在现实人生中的积极进取,还是退让隐忍,儒、道两家都可以从《易经》中寻觅到为之所用的文化因子。因此,《易经》应是隐逸思想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