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体伟 《生存》2020,(1):0194-0195
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问题解决的分析和探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与儿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力图从中得出能够用于实践并有助于加快问题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7):95-98
留守儿童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管理的不完善、政府重视不够、社会教育不足,当前我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凸显之势。重视家庭教育,完善学校教育,加强政府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敏 《社会工作》2011,(10):54-57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是在社会转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剧过程中产生的。教育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核心。而家庭教育又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外出打工父母这个责任主体以增强其教育能力,同时积极争取社区、学校、社会、政府多方资源和力量以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而这也将促进社会工作走进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是在社会转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剧过程中产生的.教育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核心.而家庭教育又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外出打工父母这个责任主体以增强其教育能力,同时积极争取社区、学校、社会、政府多方资源和力量以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而这也将促进社会工作走进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支持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接着分析了留守儿童教育中所需要的社会支持网严重缺乏,认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徐云  何红梅 《社会工作》2012,(11):57-60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农村留守儿童规模越来越大,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呈上升趋势。本文在总结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工作的优势理论这一新视角,并运用优势视角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进行解析,希望通过挖掘和发挥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的资源和优势,预防和控制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让这一特殊群体可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以"关系缺位"为特质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约制和现代性蔓延的伴生物.借助"制度—关系—主体"分析框架,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应对研究进行了综合性理论梳理,认为"关系为本"的治理实践是关系视角在社会工作中兴起的自然趋向.而"关系社会"的中国文化特质为社会工作的关系理论以及关系为本的实务方法应用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现实土壤.基于"关系社会"的本土语境,关系视角的核心理念,以及获取信任的"给面子"、"做人情"、"搭关系"概念,从生态学角度,以立体性方法介入留守儿童的总体生态性环境,即依托个案工作方法,促动留守家庭亲缘关系包容性发展;凭借小组工作策略,提高其集体融入意愿和社会交往能力;借助社区工作技巧,强化留守儿童非正式社区关系网络,进而使其在他助、互助与自助的生态关系建构中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刍议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由政府、群体和个体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缓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风  陶斯文 《创新》2015,(4):119-124
人口流动为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带来一定的压力。农村人口大量流出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但是大量优质劳动力资源流出将会给农村带来人才匮乏问题,以及留守老人问题、留守妇女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文章在分析人口流动多重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缓解人口流动消极效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唐萍 《学术交流》2012,(Z1):16-18
留守农民是指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懂技术有门路的人进城务工或经商后剩下的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留守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劳动技能愈来愈低,留守农民的低素质化问题凸显,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需要从加强基础教育、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加强留守农民的心理保健、引进外部智力因素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留守农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调查发现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的主动性、学习动机与自我评价方面没有差异,留守儿童在孤独感、日常交往、情绪稳定等方面的测量指标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差异。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其实是大部分农村儿童面临的共同问题。应对这样的问题需要在农村义务教育中引入社会工作服务,设置专门的学校社工岗位,聘请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农村儿童、学校老师、监护人及家长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浅议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伟贤 《社会工作》2008,(14):44-46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研究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意义出发,着重分析了造成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难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本文认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衰弱、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老人负担增加、老人孤独感增强和他们自身一些问题等五个方面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主要困难。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尚存在社工服务的提供者匮乏以及服务的可及性差的不足。但是,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又是可行的,这体现在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和成功经验、政府的认可与基层的需要。结合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效的实证经验,提出社会工作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介入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和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家庭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彦 《社会福利》2007,(2):35-3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外在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农村留守家庭的问题,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大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家庭的出现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而儿童则是这一现象所引发的消极影响的最大受害者.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和危机,而父母的支持和帮助是他们从容应对成长危机的主要支持来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形成原因,并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关怀展开具体论述。对农村留守老人施以社会关怀,既是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观愿望,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美静 《社会工作》2014,(1):128-134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自2004年后被社会广泛关注。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难以被满足,从而妨碍其成长与发展,甚至连个人生存都受到威胁。本文应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一大因素在于其社会支持网络的残缺。社会工作要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为农村留守儿童构建一个安全、有效、完备的社会支持网络,具体行动则应该从个人内部和个人外部两个层面进行介入。  相似文献   

17.
农村牧区留守老人是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人口群体和社会现象。随着留守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生活状况让人担心。根据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巩固家庭养老、完善新型农村牧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探索多元的农村牧区社区养老形式、加强个人养老意识等对策,希望能对农村牧区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8,(9):69-7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倒计时"。经济欠发达省区贫困人口中包含大量的"三留守"人口,面临"未富先老"、经济社会落后、性别比失衡、贫困代际传递等现实问题。本文以宁夏农村"三留守"问题为例,分析农村"三留守"问题的特点,并提出对策建议。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建立留守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全方位实施精准扶贫,充分开发利用农村留守妇女人力资源,重视教育对留守儿童的重要性,深入创新探索农村养老机制。  相似文献   

19.
黄诚 《社会工作》2013,(5):128-133
关爱和服务留守儿童,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界近十来年来关于关爱和服务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从如下三个视角逐步展开:即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的研究、关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和关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研究。在进行综述和评价的基础上,认为社会互构论为构建关爱和服务留守儿童体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甘肃省的176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主要有:安全感的需求、亲情的需求、与同辈群体平等交往的需求、表扬和鼓励的需求、自主成长的需求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问题需要加强亲子互动,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加强学校的建设,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吸纳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