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和国际审美文化交往的需要所决定,21世纪将是比较美学大力发展和成熟的时期,应当重视比较美学,特别是中西比较美学的研究。中西美学理论建构的原点不同,中国美学的建构原点是人与物(自然)的审美关系,西方美学的建构原点是人与人(社会)的审美关系,所以从根本上说,中西美学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美学。中国传统美学是经验美学、伦理美学和社会美学,西方传统美学则是理性美学、宗教美学和心理美学;而不同的美学理论必然导致中西方在审美的方式、心理和理想上存在种种差异。只有通过比较研究,才能充分认识并总结出中西审美认识的规律,使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本质力量得到全面的确证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亓元 《学术交流》2006,(10):17-19
老子由于受到巫风浓厚的陈楚地域文化影响,其美学思想体现为巫史精神融合的特点;随着华夏地域文化大融合的趋势出现,老子又融入了以商文化为特征的《归藏》思想。老子的美学思想体现是巫史精神和《归藏》文化的融合,而这种融合,造就了老子美学思想的神秘观念、重母权尚阴柔的特点,也是老子对其时代审美反思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庄子美学和柏拉图美学关于美的本质、审美观照以及艺术美的范畴等问题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东西方两大浪漫精神渊源的共同本质和共同追求;也提出了东西方艺术美差异的根本美学原因,从而主张张扬中华固有美学之精神,采撷西方美学之精华,以发展中国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4.
不是所有的哲学家都可以成为诗人,更不是所有的哲学家都可以在诗的领域中对话先哲,开启一个属于自我的时代。可是,柏拉图之于美学,是做到了的。将哲学领域的思索融入到美学范畴去考虑,在柏拉图的世界中别有意味。结合柏拉图的主要著作《理想国》,可以得知柏拉图对于"美"这一概念的深入理解及对于美学的深刻思考,其对于自然之美与文艺之于人的情感塑造作用,将审美意识从表象引入深层又从深层带到表现深层次内容的"表象"的循环过程,以及对美必须符合完整和统一的标准的判断和解读,同其基本哲学观点一起,即对于艺术、自然、现实关系的分析、对于"理式世界"的看法相结合,互为印证、相互补充,充分彰显了柏拉图美学思想在美学、历史、哲学等语境下的重要价值。当然,柏拉图美学思想中对于诗的批判和其美学思想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解读和评价需要辩证看待,如果将其主要思想同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主要观点进行对照,及探寻其背后的哲学意味与中国传统经典《易经》的内在关联,在更广阔的维度理解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对于现实有相当程度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西美学的文化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都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因而它们有历史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是中西美学比较研究应当突出强调的问题。中西美学首先是古代的美学和现代的美学,其次才是中国的美学和西方的美学。我们不应让一些表面差异遮盖了这种共同性,或者在强调那些确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美学界的一些人认为西方古典美学注重思辨;中国古典美学注重妙悟。故有人说,西方有美有学,即有美学体系;中国有美无学,即没有美学体系。此说貌似有理,实即拿西方美学理论,硬套中国美学传统。有些人,总是爱用西方的模式,来阐评中国美学。中国的美学,土生土长,有它自己的特征和模式。就拿“意境”来说,源远流长,从老庄美学到王国维《人间词话》,意境理论的构成和发展,透视出中国美学发展一条重要的线索。可说蔚然大观,既有传统又有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美学自身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可以区分为三 个各具特征的阶段,即:古代美学创始和发展阶 段,近代美学独立为专门科学的阶段,马克思主义 为美学开创新局面的阶段。 古代美学创始和发展阶段,它的创始期的上 限,学不分中外,地不论东西,都是人类进入第一 个阶级社会奴隶制的时期,所不同的只是西方古希 腊美学产生于奴隶制的盛世,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活 跃在奴隶制的末期。 美学在西方中世纪经历了一千多年,在中国的 封建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比西方更长的时期。在这 样漫长的历史行程中,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特别是 封建的保守性因素的影响,美学始终没有形…  相似文献   

8.
牛宏宝 《求是学刊》2001,28(3):72-79
本文把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接受作为一典型的阐释学境域.在此境域中,中国学者对西方美学的接受与阐释显示出了一种普遍的结构性倾向,即用老庄一脉思想所模塑的传统"艺术心性论"来会解西方近代以来的美学,此"艺术心性论"隐蔽地发挥着融合中西--形成新的美学知识范式的结构性作用.由此剖析了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三大家美学思想中未明言的艺术层面和由此产生的对西方美学的"误解".  相似文献   

9.
《乐记》"和合"美学思想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成 《学术交流》2004,(6):133-135
"和合"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乐记》是先秦"和合之美"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集中表现了艺术的"和合"美学思想,而且蕴含了和谐美的主要表现形式,成为中国古代表达"和合"美学思想的基本范式,对中国文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克列姆辽夫是前苏联著名的音乐学家,他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音乐美学问题概论》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被引进后,掀起了国内美学界对音乐美学这一概念的思考及对其思想的跟随。从前苏联革命背景可以看出,他的美学思想体现出对现实生活及政治生活的功能意义,我国的音乐美学思想深受其影响并在发展进程中起着刷新作用。克列姆辽夫音乐思想深受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唯物论的影响,强调现实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他深刻抨击汉斯利克的《论音乐的美》,认为音乐的最高范畴即为音乐形象,音乐思维则是音调因素与音乐逻辑的矛盾统一,推崇他律论思想。他认为音乐音调、音乐逻辑、音乐思维、音乐形象能够体现出民族性、阶级性、人民性、平易性、传统性,并提倡标题音乐。  相似文献   

11.
肖鹰 《浙江学刊》2002,(6):57-63
本文以现代文化发展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基本影响为背景 ,探讨美学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关系 ,揭示美学对于现代生活的独特意义。文章围绕着“自我”这个中心概念 ,着重分析“美”、“崇高”两个核心美学概念的文化内含和历史演化。作者的基本思想是 :把被抽象化和普遍化的美学思想还原到历史深处 ,更进一步地发掘它们的文化价值。在新世纪的背景上 ,作者肯定美学的积极意义 ,但明确承认它的危机 ,并且指出 ,新的美学前景需要经历一个从“自我”中心到“世界整体”的审美意识转换。海德格尔的美学美学已经提示了这个转换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则为之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从美学意义上讲 ,形象思维是一种美的思维。早在 2 0 0多年前 ,被后人称为美学之父的鲍姆嘉登在他的美学专著中就提出了“以美的方式去思维”①的观点 ,他所创立的“美学”即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理论”② 。后来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也发表了类似的见解。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形象思维是有美学价值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的过程与审美的过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作家、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评价必然会渗透到形象思维的整个过程中去。因此 ,作为形象思维结晶的艺术品 ,具有无可争辩的审美价值 ,能给人以美…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美学     
后现代美学万象客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当代西方具有广泛影响的一股重要美学思潮,后现代美学是以西方传统美学的否定者的身份出场的。也正是这一否定构成了后现代美学的主要理论内容。因此,我们对后现代美学的分析也只能从这一否定入手。一、对美学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朱光潜(1897—1986)前期美学思想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了朱光潜关于美感经验是人们主观心理的审美活动,美是审美主体情趣的表现的思想;其次说明朱光潜用西方美学理论分析研究“境界说”,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艺术的境界必须是情趣与意象相契合,发展了境界理论;再次评述了朱光潜超功利的艺术观,强调艺术必须表现人的情感,以达至静穆、恬静,是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表现的思想。此外文章还指出朱光潜的美学渊源主要来自尼采、克罗齐的美学理论,同时吸取了我国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强调中和之美和超脱出世。文章指出朱光潜美学理论虽属主观唯心主义范畴,但却含有不少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批判费希特和浪漫派美学是黑格尔美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黑格尔一方面肯定了费希特的哲学将自我作为哲学的最高的具有统一性的原则,认为这比康德前进了,同时也指出费希特自我哲学的缺点在于未能真正解决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只把最后的目标放在应当、努力、仰望、信仰上。黑格尔认为,浪漫派对费希特的自我哲学作了片面的、消极的发挥和引申,施莱格尔的“滑稽”说就利用了费希特“自我”的抽象绝对性的缺点,“自我”在滑稽说中蜕变成摆脱一切约束,对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持贬抑、否定、嘲讽态度的自我;“滑稽”说在艺术上也表现出把一切都看成虚幻、无意义的滑稽态度。黑格尔对费希特自我哲学和浪漫派美学思想的批判,是他从康德走向席勒、谢林,从主观唯心主义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美学发展的新的历史开端是以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出现为标志的,王国维以对崇高的倡导宣告了古代美学的终结和现代美学的崛起,在和谐与崇高两大范畴转换的关节点上,塑造了他作为中国现代美学奠基者和前驱的形象。王国维深受西方近代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哲学的影响,这是他的美学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有着明显区别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中国现代美学历史起点的确立同时意味着开始了它与西方美学思想接触、交流的历史,意味着中国美学走上了与世界美学共同发展的道路。但是,西方美学对中国美学历史进程的影响,是通过中国美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和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古典美学表现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实际上,“典型论”和“意境说”两种不同审美理想的差别不只是表现在方法论意义上,不仅仅在于西方古典美学长于逻辑思维而重视模仿说,进而发展了典型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囿于形象思维而重视表现说,进而发展了意境说,更反映着对美本体认识论上的差异。比较中西方古典美学,我们发现,中国古典美学在审美理想、美学整体结构、审美认识方法上都带有浓  相似文献   

18.
中西审美差异溯源赵连元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从根本上说,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美学,它们备有其不同的社会土壤和文化环境,不同的独立的发展史,不同的民族特色。以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美学是经验美学、伦理美学和社会美学。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  相似文献   

19.
美学的家园     
美学的本源在于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人类学本体论 ,这一特点在西方现代形态的美学发展中日益彰显 ,在中国古代丰富的美学思想中体现得最为充分。而要接通这种本源之思就在于要实行“现象学的悬置”和开放坦荡无私的审美心胸  相似文献   

20.
否定主义美学的可说性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炫 《求是学刊》2000,(3):86-94
本文在分析西方现代美学“美不可说”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美学必须说”,“美学只能进行批判性言说”,“美学批判只具有发现对象局限的功能”等观点。并提出“不美”和“丑”这两个传统美学所忽略区分的范畴,对其内涵做了否定主义美学意义上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