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鹏 《社科纵横》2020,35(1):104-108
从历史之维审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一个重要问题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进路是怎样的。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在道路维度、现代化维度和民族精神特质维度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思想探索轨迹和鲜明时代特征,他们对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以思想启蒙使命和现代化图景批判解构封闭僵化的"天朝上国"梦,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成分的滋养,最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下汇聚力量进而推动中国历史巨变。明晰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进路及其贡献,对于我们更好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生成、发展过程及其当代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早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的报刊上就已经有人介绍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了。但是中国人真正“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在北京也同样,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十月革命的炮声才引起先进分子的重视,才开始有人以解决中国的问题出发去研究和传播它。经过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北京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马克思主义在北京的传播情况,可归纳为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国军 《求是学刊》2003,30(2):115-120
甲午战争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对社会变革道路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鸦片战争以后,魏源等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为社会变革指出了新方向;在19世纪60、70年代,中国先进分子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突破了原先的社会变革观,但经济变革是多数人的共识;中法战争前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政治变革成为思想主流,并出现一系列上书活动,这标志着中国先进分子将关于社会变革道路的探索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在经历了2000多年封建社会以后,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任务远远没有完成。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一代先进分子,创办《新青年》,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失败促使人们把目光转向社会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景坚定了中国人放弃资本主义的决心,近代中国的三次探索蕴含了社会主义的内在导向,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现实指引。这次选择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还为当代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最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关于社会革命的科学理论。中国先进分子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经过千辛万苦,才找到马克思主义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最好的武器。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同时又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伟大的贡献和发展。一马克思的学说开始传入中国,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在中文报刊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名字的,是外国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  相似文献   

7.
解放前,《资本论》在我国传播颇为艰难曲折。稽阅近代中国史,未必有第二部书的出版发行这样耗时费力。老一辈革命家、经济学者为之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回顾这一过程,对提高我们学习这部伟大著作的兴趣和责任心,是有助益的。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最早介绍《资本论》的人关于马克思主义最早在我国传播的情况,毛泽东在一九四五年有一个说明。他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其先进分子上了共产主义的一课。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始于一八四三  相似文献   

8.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对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从传播手段和载体的完善与创新、大众化主体与主导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有效途径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罗志佳 《社科纵横》2014,(7):148-152
经济全球化已然成为影响全世界的一个重要时代因素,在此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进行归纳、述评及展望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不在少数,总体分析,大体是三个角度: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要性;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体系;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路径。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研究利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有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7):76-78
延安时期,伴随着学习运动、整风运动的展开,也掀起了一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这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表现为四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中国化的方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民族化的形式;把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结合,坚持群众化的路径;把马克思主义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坚持具体化的方法等,这些经验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詹姆逊的独特贡献表现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资本主义文化特质做出了总体性揭示,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重要论断。其理论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底蕴,主要表现为三个直接的理论来源:比利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威廉斯关于主导文化、残余文化和新兴文化的文化系统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在三个直接的理论来源中,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价值和詹姆逊自身的理论立场被充分彰显,进一步确证了他的继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后的当之无愧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领军人物的身份。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李大钊紧紧围绕着中国社会改造的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现点,形成了比较科学和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改造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不仅指明了中国社会改造的正确方向,而且明确了社会改造的方法和基本力量.它所蕴涵的真理性,使其在众多社会改造的思想中独放异彩,对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招忠  石玉平 《唐都学刊》2006,22(4):113-116
辛亥革命前十年,知识界、思想界的先进分子对宪政表现出很大认同,认为宪政代替专制、人治是二十世纪时代发展潮流,也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必须尽快制定宪法,设立国会,建立分权制衡的国家权力体制,努力培养国民的权利意识,从而实现由君主专制政体向民主立宪政体制的根本转变;但一般民众当时尚不知宪政为何物,权利意识淡薄,只知有王法,不知有宪法,几乎处于无权利状态。因此,对辛亥革命前十年中国国民的宪政意识不能估价过高。国民宪政意识的薄弱,是清末直至近现代中国宪政屡次受挫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从劳资关系、剩余价值等方面入手,揭示了无产阶级贫困的形成根源、破解途径和目标指向.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通过梳理我国扶贫历程的阶段特征和政策演变,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更加注重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对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及对共享发展理念的践行.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为我国后脱贫时代的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可行思路:发挥制度优势,建立长效机制;多维发掘生产力,推动"造血"式扶贫;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精神脱贫.  相似文献   

15.
曹建坤 《探求》2005,1(2):19-21
古田会议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方面提出一些重要措施,主要是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强调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制订新的入党条件吸收先进分子入党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普及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改进学风,采取人民群众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认真总结党成立90年来学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学风建设,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推进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7,(1):68-7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为代表的英美马克思主义学派从方法论、生态、妇女解放等不同层面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多维度的理论建构。其建构一方面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和研究领域的新视阈;另一方面为当前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一论述是非常深刻的,因为理论要想指导实践就必须不断地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中国和世界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强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表现形态也确证着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我们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当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0.
走进新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翼星 《求是学刊》2001,28(4):9-12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过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为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性话语模式 ,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背景。张一兵教授强调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进行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 ,研究的重心要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胡大平博士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门的划界。张翼星教授概括了目前哲学界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哈贝马斯以及关于萨特思想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大大突破原有若干派别的范围或框架 ,呈现更广阔的视野。陈学明教授回顾了过去 2 0年中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 ,提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着眼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必须拓宽视野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