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体制改革在各项改革中处于关键位置,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确立了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形成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同时,这次改革的突出特点是着力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行政体制改革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且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应该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搞好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与政治学的使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伟 《浙江学刊》2004,7(1):99-10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和目标,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应当是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统一.从21世纪的战略视野出发,现阶段应当加强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建设,把政治发展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其中,民主相对于法治又具有目标上的逻辑优先性.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中国政治学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对民主政治发展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国家-社会、政府-市场关系等"体制外"问题不同,政治学直接触及到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这一民主化的"体制内"层面."体制内"与"体制外"是一种互补和互动的关系,但又有各自的发展逻辑.政治学所研究的国家、政府和政党及其制度,对于民主政治有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政治学的重要任务应当是建构中国21世纪的政治发展理论,探索中国的体制内民主化道路,特别是把党内民主提升到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8):42-45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党建设与时俱进的现实需要,要从党员领导干部制度意识、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反腐败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紧紧围绕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通过加强党的领导、统筹规划,党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垂范,践行法规,使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为推进党的建设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4.
林盛根 《社科纵横》2009,24(5):13-15,18
深化地方党委领导体制改革,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地方党委领导科学化、效能化的根本途径。新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在精简领导职数、优化班子结构、提高工作效率、解决领导班子运行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在新世纪新阶段,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积极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健全完善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软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国家治理领域中的软法形式越来越丰富。目前最主要的形式有七种:一是公法的基本原则;二是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宪法和行政法惯例;三是执政党的党内法规;四是宪法、法律中的宣示性、倡导性条款;五是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公民社会规则;六是司法判例;七是行政执法基准。这些形式的软法对于规范国家公权力的行使,推进依法治国;规范执政党的行为,推进依法执政;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特别是行政裁量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规范公民社会行为,推进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以及平衡改革、发展、创新与法治的关系,保障富强中国、民主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的协调统一均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标志着执政党对国家领导执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开始。1997年召开的中共15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则完成了执政党执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终于找到一条社会主义条件下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及执政方式。这就是抛弃"群众运动",从"法制"走向"法治",从"依法执政"走向"依宪执政"。  相似文献   

7.
贯彻十五大精神强化高校民主管理体制建设韩淑珍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他说:“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8.
何峻 《社科纵横》2012,(8):20-26
市县党委是本地区的领导核心,既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党对地方政权的领导者,担负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得到贯彻执行的重要使命。郡县治则天下治。市、县党委的依法执政能力如何,直接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能力。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依法执政方式的推行,市、县党委依法执政的认识和能力在不断提高。但认识模糊、程序不熟、方法不多、不善于依法执政的问题至今仍然比较突出。因此,要加强依法执政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程序意识;科学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执政的关系,逐步形成与依法执政相适应的领导方式;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构建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的运行机制;改革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党的领导、扩大民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法学素养,实现从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转变。切实把依法执政引入党委的政绩考核体系,使依法执政成为地方官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巨大胜利,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党的领导不仅过去是,今后也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长期以来形成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领导体制,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也降低了党的领导地位,削弱了党的领导作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实行党政分开,不仅是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对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变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亚峰 《社科纵横》2006,21(12):129-130
行政现代化是行政体系整体上的、全面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行政机构、行政体制、行政人员与现代化的行政文化的有机统一。现代行政文化的价值理念与追求有:效率观念;民主取向;服务精神;法治信念。因此也就构成了现代行政文化的四个基本内容:效率型行政文化;民主型行政文化;服务型行政文化;法治型行政文化。本文从理念培养、物质支持、制度构建和系统协调四个方面探讨了当代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所引发的政府管理创新,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正在成为传统行政模式向虚拟政府模式转变的推动力。它促进了信息社会、官僚制政府和市场机制三者之间的调适,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型期。1988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这标志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由结构调整进入到体制创新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的要求。可以说,推行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不仅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且提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健康迅速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就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问题谈几点看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要求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柴宝勇  石春林 《国外社会科学》2023,(3):45-73+242-243
政党多元主义是内生型政党(体制)的价值规范,一直以来,政党多元主义一直被西方民主理论中的政党理论视作一种自然。然而,那些后发现代化、仍需完成政治系统重构的政治共同体的政党(国家)体制建立逻辑并非政党多元主义。运用比较历史分析和过程追踪法,通过对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苏、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的波兰和中国,可以发现一种非竞争性的双层政党(国家)体制的生成逻辑。这种体制可以被称为“共识型领导党制”,它不应被视作一种与主导党制相对立的非民主类型,而应从国家建构的角度考虑其政党(国家)体制类型学。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在论述政治体制改革时则强调要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的城市体系与行政体系应该基本相配套,因此建设新型城市化,就必须加快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建构新型的城乡一体化地方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15.
张顺喜 《探求》2003,(5):7-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必须还权于民,将人民当家做主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关注宪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6.
谭一笑 《探求》2000,(1):43-44,,5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配合这一改革,必须同时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一项较为迫切而又长远的任务。而机构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速改革的进程,很有必要了解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机构改革的探索情况。 一、对我国机构改革探索的回顾 长期以来,在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下,我国物质生产的绝大部分都被置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性计划之下,社会对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力,借助行政手段来进行的。适应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其政治要求主要地是通过领导发展经济来实现的。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任务的完成,党的自身执政地位的巩固,都依赖于党对经济建设的有效组织和正确领导。因而,党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也就成为党的执政能力的中心内容。是否解决好把马列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学会领导经济建设,较快地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决定着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盛衰兴亡。这是党的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顺应政党政治法治化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转变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基本的治国方略和目标.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依靠党的坚强、正确的领导,这是由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政治优势以及我国实现法治的基本的前提、方式和任务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6,(10):10-14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保障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第一次由中央全会对文化建设与发展进行专门研究和作出全面部署.其中,《决定》十分突出地强调了法治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不可少的重要功能及相应安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法治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