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全球化同民族文化之间要实现和谐发展,就必须秉持理解和包容的原则,在交往中重视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特性.简要分析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定义及其关系,论述全球化对我国民族文化造成的冲击,提出应协调发展全球化与我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化心理学的兴起说明文化是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是一个主导着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可以集文化与个人于一体的概念,通过对文化与自我关系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对人的心理过程与行为的影响。在以理学伦理自我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自我心理学体系中,中国人的自我具有伦理的、关系的、无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自我建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全球化背景下,受中西双重文化影响,中国消费者的自我建构呈现新的特征。文章通过2×2×2的实验设计检验了消费者自我建构对国产与外国品牌评价的影响,发现不同自我建构者对品牌来源地信息的认知和处理不同,受到产品类别的调节。研究结论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品牌管理提供了新的指引。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面临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理解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的关系,对于宏扬和振兴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多元化迅猛发展的世界格局下,文化自觉有利于应对价值多元化与多元文化,有利于协调利益矛盾、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应对文化"全球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坚持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6.
多元文化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形成科尔沁小说多元开放的话语体系。话语是特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与社会实践关系密切的陈述,在科尔沁小说中既有国家话语的询唤,又有个人话语对国家话语的延伸思考,再到个人话语的自觉以及全球化语境中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对话,呈现出本土文学经验与全球化多元文化语境的碰撞、结合。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矛盾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与民族国家的关系上 ,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则更不利于弱势国家的主权。但是 ,全球化中国家主权的基石作用并没有改变 ,主权的内容和实现形式则发生了变化。本文认为对此应予以一分为二的理解 ,不能单纯强调全球化对主权的损害 ,也要认识到主权的让渡和自我限制是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树立新型的主权观 ,从而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全球化的议题震天价响且为世人所关注,而全球化是一个复杂交织的问题。可以说是瞬息万变,它正在改变整个世界。由于现代传播媒体的推波助澜,资讯科技的日新月异,可预期地全球化必然会改变人类的行为,文化发展、社会价值与生活模式也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化可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但是也可能带来文化殖民的危机;同时,在过度的物质文明发展下,人们有向唯物靠拢的倾向,其结果会使维系人们与社会的传统和价值瓦解。因此,在面对全球化的进程中,应重整人生方向的形塑,圆成自我超越的理想,进而走向真善美圣的生命境界。本文希望藉由下列几个面向作探讨:一、面对自我的良心,透过主体良心的自我开显,以实现自我超越之道;二、再以主体良心的开显为基础,而从仁爱的进路阐释“我一你”的主体际关系;三、将此一互为主体际性扩展至整个世界,以探究我与团体的互动关系;并期待因着论述的启发,使每个人都能渡一个真诚的人生.并以虔敬的心迎向未采.进而揭示全球化应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是关于中国的审美想象与建构,它是作家在不同时空对国家民族的一种个性化的形象认知。在20世纪文学发展史上,由于受西方强势文化的裹挟和影响,中国形象的本土观照主要表现为自我异质化与自我幻象化。而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中国形象不仅存在自我传播的泛政治化问题,而且还存在他者传播的结构失衡性问题。为了在全球化语境下更好地重塑中国形象,当下尤其有必要处理好本土经验与普世价值、文化自信与文化自省、仿造性与原创性这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一词的提出 ,文化全球化一词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对这一概念需从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 ,文化全球化的含义等几个方面来界定。另外 ,英语作为应用极为广泛的语种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其存在状态与走向也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经济全球化与文艺民族化的紧张关系中,由持续的现代化追求导致了文艺民族化身份模糊乃至丧失,并随之产生了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焦虑。它源自于汉语文学在"中、西结构"中的位置、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地位和在全球化与民族化张力中的特殊处境。当前中国文学现代化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导致全球化语境把中国作家个体和文学写作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空维度。这个新维度对于文学写作的根本意义在于承受、反抗一种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采取平视的审美视角,以实现中国文化由"拿来"到"输出"的转化,这将成为中国后现代作家个体自我认同和文学写作的基本动机和主题。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艺美学思想不仅要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狭义理解,而且要“研究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处于平衡的审美状态”的广义的理解。从自然生态到生命生态、心理状态,春天的诗交融着自然、生命、人性、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关系上形成了一个动态和谐的生态审美存在。  相似文献   

13.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描述了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复杂的关系,揭示了中美不同的文化内涵。笔者认为,母女间的误解、冲突、沟通理解,到最后的认同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互相碰撞、沟通和交融的过程。在这部小说中,母亲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载体,是历史与记忆的中介,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中国文化传统通过母亲得以延伸,历史和记忆通过母亲得以重建。女儿们通过对母亲的继承与延续,实现了她们正确对待文化冲突的态度,也通过理解,接受母亲包容了带有屈辱与苦难的过去。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是人类文明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动态历史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冲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抛弃"冷战思维",以全球思维代替传统思维方式,正确处理全球化与"求同存异"的关系,来迎接人类文明的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文化的多元需求,使文化全球化成为历史必然。它给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挑战。中国的民族文化必须立足自我,迎接挑战,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中创造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应该着重从民族文化的综合创新、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三个方面入手,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对于认同的研究覆盖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本质上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在实践基础上的 共识建构问题。民族文化认同是主体的价值观念与所处民族的文化内涵平衡的过程,包括了主体与民族文化的心理契合与行 为指向。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面临着诸多挑战。主客观因素相结合,自我与社会良性互动,才能构建稳固的中华民族文 化认同。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促进文化间的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促进文化间理解与对话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全球化”的内在逻辑,揭示了一种在世界普遍存在的、披着全球化外衣的异化的教育形态——“全球化”教育,指出这种教育掩藏了种种陷阱。与此相应,提出了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国际理解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化多样性、多元文化教育的价值与发展前景,阐述了全球化与多元化冲突的文化涵义和人类多元文化发展应遵循的基本价值观。主张以“和而不同”理念作为多元文化发展和多元文化教育的支点,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在促进文化多样性,协调全球化与多元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矛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而不同”文化价值观将始终是我们审视与理解人类文化和多元文化教育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9.
当今,互联网是比报纸、广播、电视更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受众注意的媒介。而要在媒介全球化竞争中占一席之地,我国互联网就应当推行大传播策略。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大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在技术准备的基础上,推行大传播策略应该从语言层面深入到文化层面,正确处理好守株待兔与主动出击的关系、宣传自我与服务他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博园联合国馆内发布了《着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间对话》的报告,这份联合国成立65年来第一次关于文化的世界报告,提出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特性:一是在传承遗产背景上的自我指涉,二是多元文化交融中的自我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