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葛伟 《领导文萃》2013,(1):39-42
在历史学家那里,隋炀帝杨广是一个被贴上亡国暴君的标签、遗臭万年的皇帝;而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一位顶着千古明君的盛名、为历代歌功颂德的皇帝。两人看似遥不可及,但实际上,隋炀帝曾经离成为唐太宗那样的盛世贤主非常近,在文治武功方面,隋炀帝的能力也并不逊于唐太宗。一样英姿飒爽的青年英主隋炀帝年少时就展露出过人的军政才华。年仅20岁时,他被父亲隋文帝杨坚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相继出现的皇帝,他们的身世、经历、理想及个人爱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结局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两位皇帝,一位是生于公元569年的隋炀帝杨广,另一位是生于公元599年的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与隋炀帝非常像:一是身份像.两人都出身于关陇贵族家庭,隋炀帝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唐太宗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二是经历像.两人都是年纪轻轻就统领大军南征北战.公元588年杨广任行军元帅,率50余万大军渡江灭掉南陈,几年后又击退了北方突厥的犯边;李世民少年从军,协助父亲在太原起兵,多次亲领大军平定了国内的各路农民起义军与割据各地的大小军阀.两人都是前皇帝的二儿子,本来都没有机会继承皇位,但都通过搞阴谋诡计继承了皇位.隋炀帝是粉饰自己、构陷兄长,李世民则是公然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并迫使父亲让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上,李渊无疑是个风云人物.这位一手开创大唐帝国的唐高祖,在给隋炀帝“打工”时便胸怀大志,不甘在隋末动荡的乱世中沉沦.他的不俗表现引起了隋炀帝的怀疑.为了自保,李渊只好把自己的“闪光点”藏起来,采取“自秽”的办法,大肆收受贿赂并沉湎于酒色.果然,隋炀帝对这个“贪财好色”的“无德无行”之徒放下心来,不但未以法纪来处分他,还将他提拔重用.  相似文献   

4.
正每当人们谈起中国古代著名战略的时候,常常引用的一个脍炙人口的例子就是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李密给杨玄感进的三策。当时正值隋炀帝发动了第二次征讨高丽之役,在后方督运粮草的重臣、前丞相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乘隋炀帝大军在外徒劳无功、国内动荡不安民怨沸腾之机起兵反隋。作为杨玄感的谋士,李密给他出了三个战略:北据幽州,断炀帝后路,为上策;西入长安,为中策;就近攻东都洛阳,屯兵坚城下,为下策。  相似文献   

5.
任世军 《决策探索》2010,(10):92-92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做人一身正气,为税两袖清风”……在荥阳市国税局的办公室、走廊里、楼梯间,你随处可见一幅幅温馨高雅的书法、绘画、格言警句廉政标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廉政文化风景线,举手投足间,让你时时处处感受到荥阳国税浓厚深切的廉政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6.
给我一双慧眼吧!这大概是信息工作者的一种共同心声。是啊,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宏观的、微观的,物质的、精神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等等,构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幅幅生机无限的图画,集中代表了当代社会的现代化大趋势。在这样一个信息十分火爆的世界中,有些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7.
隋朝末年,隋炀帝荒淫残暴,天下大乱。李世民劝父亲李渊起事,态度积极坚决。而且他已经联络了裴寂、刘文静等人,对于起兵很有把握。刘文静是晋阳令,有人事脉络。他认为现在有许多避乱的人来到太原(李渊当时坐镇太原),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再加上  相似文献   

8.
《决策探索》2010,(2):76-76
隋朝末年,隋炀帝荒淫残暴,天下大乱。李世民劝父亲李渊起事,态度积极坚决。而且他已经联络了裴寂、刘文静等人,对于起兵很有把握。刘文静是晋阳令,有人事脉络。他认为现在有许多避乱的人来到太原(李渊当时坐镇太原),"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  相似文献   

9.
喜欢咀嚼平仄,诗与情交汇融合,善交文朋墨友,缘和份不离不弃。近日,笔者一行慕名拜访了著名诗人、书法家戚建庄先生。
  走进戚建庄的办公室,一幅幅没有刻意雕琢和修饰的书法作品,还散发着墨香,让人心旷神怡;一首首激情慷慨的律诗,让笔者领受到了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那份责任和担当,更能读到他对祖国山河繁荣壮美的礼赞。  相似文献   

10.
李申文 《科学咨询》2009,(22):66-66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图,请看:教师随手拿出一张白纸,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白纸上虚线的一边画了小白兔头像的一半。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学界总是将隋代速亡归因于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过份迷信法家的治国理念,实施严刑峻罚。但笔者认为,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与隋相似的秦代也曾推崇法家,并籍此实现了秦国的富强。但到了秦始皇时期,虽仍旧使用法家治国理念,却导致秦朝二世而亡,笔者认为,其内在原因是秦始皇父子对法家思想的认知逐渐背离了其基本含义,由严刑转向了滥刑。隋文帝父子的情况与之一样,因此,隋是亡于滥刑而非法家的严刑。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恩施州各族人民沐浴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给力发展,谱写了一曲艰苦创业的华彩乐章,绘就了一幅奋发进取的绚丽画卷。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真的就一定要使用多媒体吗?使用多媒体教学要遵循哪些原则呢?日前,笔者听了这样一堂公开课,执教者是一位刚出道不久的年青女教师,上的是郁达夫的名篇《故都的秋》,说实在的,这位老师的引入非常成功,她要求学生说出前人写秋的诗句,于是学生纷纷回答“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碧云天, 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教师--给予点评,于是教室里有一种凝重的感觉,笔者也深受感染。接下来是教师“配图”朗读,随着“声流”的推进,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展现在眼前:崇山峻,枫叶如花,一列列火车在其间飞驰……啧啧的赞叹声,教室里有些骚动。接下来是赏析五幅“故都秋景图”(小院秋景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谅图,秋日异果图),每一场景大屏幕都出示一幅图,画面粗糙,如“小院秋景图”:一幢破房子,一棵古槐树,一把破椅子,坐着一个人。然后老师就指着图问:画面上有些什么,你看了有什么感受……于是学生在戏谑中乱说一通。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世纪(版)教材的全面推广,我和每一位教师一样,抓住机遇,树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教育观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接受挑战。新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几乎每课都出现了一幅甚至多幅情境图。可见在新教材中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孩子们在自己喜闻乐见的情境氛围中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空间观、立体感很强,知识涵盖广泛,内容及其丰富,如何兼顾每个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空间观念,让师生能在地理学科中轻松教与学,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试图从利用地理学科独特的直观教学特点,灵活运用地理图表,指导学生读图、识图,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建起一幅幅完整的图画,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等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般而言,皇帝御驾亲征,以万乘之尊,驭百万之师,自然人心踊跃,争效死力,理应具有攻则必克、战则必胜的战斗力。吊诡的是,应该发生的事情从未发生。隋炀帝三征高丽,不仅损兵折将,而且终因穷兵黩武引发内乱,以致江山易主;唐太宗以盛世雄兵东征高丽,却坐困于"东瀛小夷",不得已班师而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庸碌无为的唐高宗李治,竟然成功征服高丽,而李治恰恰没有御驾亲征。英明之君,亲征而败;庸碌之主,放权反胜,这里面藏着什么玄机?让我们回放隋炀帝和唐太宗的亲征剧情,看看有哪些东西值得今人玩味。  相似文献   

17.
初冬时节,豫东平原阳光明媚,温暖如春。走进通许大地,一幅幅蕴含生机与活力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这里既有充满诗意的自然风光,更有火热的建设场面和喜人的发展成就,看工业园区,蕴含着巨大潜力的工业项目相继落地;看高效农田,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又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而我觉得教育却是一种爱,一种特别的爱。这种爱是将爱心、耐心、热心、诚心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更是要撒向那些特殊的孩子。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三亚是一方钟灵毓秀的热土。如今这座南国新城街道与河岸被郁郁葱葱的绿树和烂漫的鲜花所包围,在蓝天白云下相映生辉,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城市风景。带着感动和好奇,记者专访了现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于迅。  相似文献   

20.
<正>一、唐太宗"隋亡观"的形成机理改朝换代,无疑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头等大事,备受瞩目。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煽动兵士谋反,隋炀帝被害于江都。隋失天下,英雄竞起,纷纷称王称帝,鼎峙瓜分。李世民随父亲李渊起兵太原,东征西讨,逐步建立政权。唐王朝政权逐步稳定后,一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