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巴马总统、李光耀资政、普京总理等政治家的治国风格,至少是遵从“国家的归国家,公司的归公司”的古训,但韩国总统李明博则毫不掩饰地把管理公司的手段完全照搬到治理国家中去。CEO出身的李明博在2007年竞选韩国总统时明确宣布: 相似文献
2.
夜深了,浙江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肖光辗转反侧,不能入眠,脑子里萦绕着一个叫洪辰的人。洪辰是肖光2004年引入的CEO,进入公司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调整,公司业绩随之蒸蒸日上。但是2006年6月,洪辰却不顾肖光多番挽留,辞职自己创业,肖光被迫重新走到经营管理的前台。最令肖光不能接受的是,洪辰的公司业务与自己几乎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4.
<正>CEO这个生气勃勃的“物种”正在快速变化,更像一个“濒于灭绝的物种”。三个CEO在同一天垮台,表明美国再也不会有“防弹CEO”。CEO这个生气勃勃的“物种”正在快速变化,更像一个“濒于灭绝的物种”。公司CEO日子难过对于美国CEO来说,10月11日是一个残酷的日子。这一天,三个在公众公司工作的CEO失去了工作。他们是安全软件制造商迈克菲公司的CEO乔治·萨梅纳克、科技网站集团CNET公司的CEO谢尔比·邦尼和银行控股公司Sovereign 相似文献
5.
CEO们的日子将比以往更难过。
很多企业为打破产业增长瓶颈,换帅频仍。且不说企业这样做究竟收效如何,但是此举必然让CEO们寝食难安,尤其是空降CEO,在企业中更处风口浪尖,他们可能试用期没有过关,就提前走人。那么,CEO们怎么做,才能打破试用期"魔咒"? 相似文献
6.
领导骂娘现象在许多企业普遍存在,有时不好评判其对错。有人难以接受领导骂娘,有人认为“严师出高徒”。若老板喜欢骂娘或训斥属下,那“骂娘”可能也会成为其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在有些企业,因骂娘造成的中高层离职率高达70%。 相似文献
7.
8.
品牌经营的实质是创造出激动人心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一个公司需贯彻始终的企业思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呼吸和饮食! 相似文献
9.
<正>化妆品连锁店在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化妆品连锁店尚在起步阶段化妆品连锁店以其新颖的经营观念、营销方式,在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尽管我国那些实力雄厚、产品丰富、价格合理、服务周到、有专业美容指导的大型卖场,长期受到市民的青睐,短期内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作者何飞鹏是台湾最大图书和杂志出版集团——城邦文化的首席执行官。他从一个小记者做起,一步步做到今天的职位。何飞鹏说自己27年的职业生涯从第二年升上主管职位管几个人起,到自己创业管几百个人,曾经有26年做主管,其中有14年在犯错误.他希望他的错误能让读者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2.
葛诺仁,原嘉吉中国区总裁,他是史上最“时髦”的农民,赛车、风帆无一不精;他更是背包客的始祖,拿着千把美金打着顺风车、顺风船、顺风机,把地球走了一个大半,与土著为邻,与荷枪土匪同车,还要与猪共眠……甚至还有自己的赛车公司, 相似文献
13.
出任CEO的机会对所有下一级职业经理人都是均等的有专业机构统计,在《财富》500强企业中,大约有1/3的CEO都做过CFO或扮演过类似的角色。从跨国公司的情况来看,由CFO接任CEO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管理趋势。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国CFO群体也在成长和壮大,并在很多大型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中国的CFO如何才能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如何才能像西方国家的CFO们一样,有机会变身为企业的掌舵人? 相似文献
14.
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得·泰德罗在经过多年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企业领袖生而为领袖,并非后天造就;他们创造哈佛商学院案例,而非学习案例。在他眼中、杰克·韦尔奇是不能进入研究范畴的,因为他还没能证明自己的历史地位、他是否改变了美国商业的结构与趋势还是个悬疑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CEO阶层(董事长、总裁、CEO),是一个极富个人英雄色彩的群体。创业初期,他们凭借个人的魄力和胆识,加之一点点运气,创造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商业奇迹。他们出身各异,要么是技术或营销,要么是草根或海归,要么深谙关系就是生产力。特定的时代背景,特殊的出身和个性,形成了他们各具特色的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16.
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CEO一定要亲历亲为,不得有半点疏忽。而对一些冒似重要却未事关全局的“小事”,CEO又何妨睁一眼,闭一眼,放任其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17.
对一些全球性企业来说,挑选CEO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赌博,不仅选CEO的过程历经数年,过程复杂,而且CEO上任后证明其能力与业绩也要假以时日。选对了,企业保持持续的增长,不断收购对手和行业新秀;选错了企业动荡不断,业务持续下滑,股价下挫,最终沦落到被收购的命运。另外一些全球性企业面临的挑战是,一旦创始人离开,继任者难以胜任,创始人被迫复出。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是一位企业的党支部书记,遇到企业员工要求涨工资而进行罢工时,你会怎么做?”这是6月19日温州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面试中的一幕,正襟危坐的5位评委对一位正处级的“考生”提问。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运用A股2005~2011年国有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讨国有企业CEO政治晋升激励与在职消费的关系。突破目前流行的"显性—隐性"契约激励研究范式,本文探讨在"政治晋升"与"在职消费"双重隐性激励范式情境下,国企高管如何对两种激励做出权衡和抉择。本研究发现,这两种激励之间存在着非对称的替代效应,即政治晋升可能性越高的CEO,其在职消费行为存在收敛现象。进一步探究影响机制,我们发现政治晋升对在职消费的影响路径有两个:国企高管的"政治晋升"一方面直接抑制在职消费,另一方面它激励更高的"公司绩效",相应地会提升在职消费。综合来看,政治晋升对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大于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