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考察表面相似性与标签效应对3~6岁儿童数概念发展的影响,采取等量匹配任务和数量比较任务考察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情况,并通过给数取物,给物取数和等量匹配与数量比较任务的关系考察儿童使用数字标签的能力对儿童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5岁儿童基本可以完成等量匹配和数量比较任务;表面相似性效应与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没有显著的相关;数字标签能够促进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目的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概念的发展又是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通过对7-12岁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实验研究,旨在初步了解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过程和规律,为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同时,着重探讨各年龄组儿童在掌握数概念过程中的思维发展的特点,为研究我国儿童思维发展规律提供资料,从而为建立我国儿童心理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3.
皮亚杰数概念的实验研究一直广受研究者争议,认为其阶段性划分和儿童数概念发展年龄阶段存在问题。在本研究中,运用实验观察法对261名4—6岁儿童进行皮亚杰数概念系列实验验证和变式实验,结果表明:皮亚杰的儿童数概念发展阶段理论得到证实,但不同年代儿童被试的数概念水平是不一致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基于儿童的特殊年龄阶段特点探讨了任务特点、主试指导语、实验材料的熟悉程度对儿童的影响,分析了产生影响的原因,以期待为当代儿童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图画书阅读对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相对关系概念图画书《红蚂蚁和黑蚂蚁》为研究对象,以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采用隐喻分析的方法分析图画书画面蕴含的数概念经验及相关图画符号表征,揭示图画书本体中隐藏的数学语言指征。研究发现:图画书《红蚂蚁和黑蚂蚁》画面中相对关系数概念表征明显,有利于早期儿童视觉感官获得数概念经验。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Steam教育理念下戏剧活动为干预项目,以61名大班儿童为研究对象。实验班儿童在教师带领下进行Steam教育理念下的戏剧活动,运用过程性量表和评价性量表对儿童进行学习过程和创造力测试,借助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前测和后测对比分析。经过为期1年的实验,得出以下结论:儿童的创造力得到显著提升;儿童正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得到改观和控制;在学习方式上,儿童自主性提升。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74 名3-6 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短期追踪观察探究在园幼儿攻击性行为学期内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学期 初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时期和不稳定时期,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不显著,到了学期中期,幼儿的总体攻击、身体攻击开 始呈现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幼儿攻击行为在学期内发展不稳定,学期初期的攻击性显著强于学期中期;幼儿攻击事件发生 的背景活动总体上集中在规则要求较高、个体间接触相对频繁以及活动空间相对较少的游戏活动、集体排队和结构性教学活 动,尤其是连座式的结构性教学活动中,各年龄组又有所差异;幼儿攻击性行为在学期内易发生在男孩之间,女孩攻击对象的 性别具有不稳定性;教师的幼儿攻击干预策略单一,以放任型策略为主,且在学期初期更甚。教师需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在园幼 儿攻击干预,辩证看待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性;基于空间特征适时有效定位幼儿攻击事发现场;合理把控攻击 事件形势,巧妙实施多主体、多形式干预;减少性别偏见,加强混性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7.
以3-7岁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3、4岁的儿童可以理解和产出"无生命的物体是人"这一结构隐喻,可以理解始源域是运动概念的隐喻,也可以理解感知隐喻,这说明学龄前儿童可以辩别不同事物的物理相似性。本研究还发现,5岁的学龄前儿童已有简单类推能力。学龄前儿童对隐喻的理解和产出也反映了隐喻理解的主观性和隐喻的体验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象为贵州省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23 776名儿童,对其从学龄前(4岁)到四年级(10岁)进行追踪研究,采用线性模型、离散模型和多项倾向得分加权匹配(MPSW)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变量、干预与长期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接受过3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和接受过2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在刚进入一年级时,语文、英语和数学方面的成绩非常接近,落后于接受过县公办幼儿园教育的儿童;到了三、四年级,接受过3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已经努力赶上了接受过县公办幼儿园教育的儿童,接受过2年“一村一园”教育的儿童与接受过县公办幼儿园教育的儿童的成绩差距不断扩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儿童多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长效的学习能力,消减长期的淡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关注。基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这个现实问题,从研究现状、影响因素、服务需求等方面梳理了现有相关研究内容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研究可能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和路径。未来研究应加强标准化测量工具的综合应用、大力开展纵向追踪研究、以心理健康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以及提升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研究。  相似文献   

10.
梳理了我国近20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语言能力领域的发展脉络,探究该领域的热点主题与前沿议题。运用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以CNKI收录的农村留守儿童语言能力相关高质量文献为对象,对发文量分布情况、高产作者合作情况、关键词网络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语言能力研究呈现逐年增加态势;该领域的高产作者团队间、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呈现“小而散,散而弱”的研究现状,相关学者影响力和聚合力亟待提高;研究热点集中在口语交际和口语表达能力、语言能力干预对策、农村幼儿园建设等方面;尚缺乏实证研究和纵向干预实践。制定系统的农村留守儿童语言能力评价体系、找到提高农村留守儿童语言能力的干预手段、在实践中提高效果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选取宁波市某幼儿园3-6岁儿童共90名作为研究对象,以单页多图和跨页连续无字图画书作为研究材料,利用语料分析法,从角色理解、场景理解和情节理解三个方面,重点考察了3-6岁儿童图画叙事理解的年龄发展特征以及不同类型的叙事材料对儿童图画叙事理解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3-6岁儿童在单页多图和跨页连续图画中的图画叙事理解水平呈现显著性的年龄差异,儿童图画叙事理解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升;对不同类型图画叙事材料的研究表明,材料形式不同,儿童图画叙事的理解水平也不同;3-4岁角色理解、场景理解、情节理解受叙事材料类型的影响最为显著;4-5岁、5-6岁角色理解、情节理解受叙事材料类型的影响较小,且4-5岁图画叙事的理解水平接近5-6岁,但远高于3-4岁,是儿童图画叙事理解的转折期和关键期。  相似文献   

12.
儿童对形体转换关系的认知是其形体认知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儿童是否真正掌握三维空间概念的指标之一。本研究试图寻求该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儿童在形体转换认知中错误形成的原因和错误类型,从而为深化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积累资料,并为促进形体教学作一理论性铺垫。方法(一)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华南师大附幼和附小6—9岁儿童共120名作研究对象,分4个年龄组,每组30名儿童,其中男女被试的分布为:6岁男15人,女15人;7岁男19人,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H省Y市发展实际出发,以Y市0—18岁儿童(或其家长)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调研了解儿童心声,讨论自然教育对Y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启示。建议抓好宣传倡导工作,使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要连接空间网络,使自然环境具有可达性;要构建友好家园,使社区空间融入自然教育元素;要创设友好校园,使校园环境适应不同儿童的空间需求;要建设友好公园,使公园景观更加充满野趣。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亲社会两难故事来研究6-17岁)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1.我国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阶段性,与艾森伯格的5个阶段基本一致;2.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不同于柯尔伯格的阶段理论;3.儿童对冲突的选择与其判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摘 要:儿童忽视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认知、社会情感和行为,这与祖国的人才培养问题息息相关。通过对513篇有关儿童忽视的中文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得出儿童忽视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后果与预防对策。发现儿童忽视对策研究少,对于忽视率最高的0-6岁儿童忽视研究不充分。该综述可促进儿童忽视相关知识的普及并为今后有关儿童忽视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儿童忽视;学前儿童;早期教育。  相似文献   

16.
针对蜡晶颗粒定性描述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探讨了蜡晶形态的定量表征方法,提出基于蜡晶体积特征的粒度分布分形模型。以大庆南三联原油和林源原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学测试法与影像分析技术,测试它们加剂前后的析蜡过程及粘温特性;采用NcMiVnt图像分析软件,处理试样析蜡过程中的蜡晶形态图像,确定蜡晶粒度分布分形维数;进而分析温度与流动改进剂对原油蜡晶分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蜡晶颗粒体积特征的分形模型可定量表征蜡晶形态;两种原油加剂前后的蜡晶分形维数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其析蜡量及蜡晶颗粒数量一般随之增加,宏观表现为原油低温流动性变差;两种原油加剂后的蜡晶分形维数明显增大,而蜡晶颗粒数量大幅减少,宏观上呈现出原油低温流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一、目的、对象与方法本实验企图通过控制儿童认知的过通,揭露影响数学概念稳定性的有关因素和这些因素起作用的过程,以及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趋势.对象为4—6岁幼儿各30名,每一年龄组均按该足岁加、减4个月为范围,采取分层随机取样确定对象,并适当照顾性别、家长职业及生活条件等方面。测试内容分数量(用若干围棋子)、长度(两根保险丝)、面积(几种积木板)、体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是在“五四”时期完成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门类所必须的相对系统的学术飞跃,走向现代自觉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儿童问题,旧儿童观的崩毁,新儿童现的确立,为现代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举行了真正的文化奠基仪式。在“五四”时期形成了足够强大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队伍,这支队伍在出版界的支持下,开辟了较广阔的研究阵地,从而使儿童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重大收获:1.理论进入相对独立的、系统的建设;2.将近代西方的科学文化吸纳进来,化作自己的理论原料;3.开掘了众多的研究课题;4.初步择定了合适的研究方法,不同研究方法形成了互补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他长期致力于研究东方社会发展问题的结果。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提出了非西方社会的三个特点:(1)土地公有;(2)自给自足、闭关自守;(3)高度集权的中央专制政府。《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这一对非西方社会横向社会结构的解剖,为科学认识它的纵向发展道路的特殊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为马克思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儿童所掌握的生命概念,涉及他们对生命本质特征的基本认知,属于一种朴素的生物理论。到5-6岁时,儿童的生命概念已有所发展,在一定的教育支持下能够趋向成熟。为分析儿童潜在的生命概念,本研究对32幅以“生命”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进行编码分析,结合儿童访谈,探究蕴含在儿童主题画中的生命认知与理解、情绪体验和基于已有观念表现出的生命行为。研究发现:在生命认知方面,5-6岁的儿童不能完全区分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并从生物学特征和形而上的特征来认知死亡;在生命情感方面,儿童表现出兼具模糊性、哲理性、积极性和消极性的特点;在生命行为方面,儿童画中高频出现关注自我的行为表现,其绘画表达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据此,提出正视儿童生命概念认知中的“类比思维”;从哲学层面理解儿童生命主题绘画中蕴含的生命价值;丰富儿童死亡教育内容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