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集仙传》是一本久佚之书,自唐以来一直真伪莫辨。究其原因,是由于此书存在同名异书现象。《集仙传》至少可见五种不同的版本,分别为唐前本、《太平广记》本、王太虚本、曾慥本和四库提要本。这几种各不相同的《集仙传》彼此之间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隋唐的讲史小说系统中,人们熟知的是褚人获的《隋唐演义》,却很少知道袁于令的《隋史遗文》;至于《隋史遗文》还是《隋唐演义》的底本之一,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其实,褚人获在康熙乙亥(1675)所撰的《隋唐演义序》中,就说过如下一段话:昔箨庵袁先生曾示予所藏《逸史》,载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再世因缘  相似文献   

3.
中唐李朝威的《柳毅传》是优秀的唐传奇作品,后世文人将之改编成戏曲者层出不穷。从唐传奇《柳毅传》到粤剧《柳毅传书》,作品故事、人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本文将粤剧《柳毅传书》与原作唐传奇《柳毅传》在主题、人物塑造、情节改编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进一步探讨不同时代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对于男女两性人格和社会地位认知模式变化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传奇《霍小玉传》所引诗句“开簾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与原诗文字有出入,是作者蒋防有意为之。引诗改字为与小说实景及情节相照应,造成诗谶线索,暗示主人公命运,由此可深入认识《霍小玉传》命运悲剧思想。由引诗可进而思考《霍小玉传》所受《莺莺传》之影响,《霍小玉传》反思当时中唐士人婚宦问题,对人性与社会之矛盾有更深刻表现,小说将主人公遭遇归委宿命,悲剧精神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小说的角色地位意识和结构线索意识 ,在长篇小说的创作学层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西游记》调整此前各雏形作品的人物地位而确立孙悟空为主角 ,并依次确立其他次角配角 ;又以主角孙悟空结构全书或曰以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这一主干事件笼罩全书 ,形成有机鲜明的结构线索。这是《西游记》之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所未曾有的 ,以长篇小说《西游记》始有角色地位意识和结构线索意识 ,是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6.
《太平广记》作为传世的第一部文言小说总集,保存了诸多宋前小说精萃,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太平广记》促进了当时及后世小说创作和小说集编纂;作为按题材分类编排的小说类书,对各类题材文言和白话小说的发展有极大的启发;作为公认的小说选本,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奠定了后来文言小说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曾慥的《类说》,作为宋代的一部重要的笔记小说集,以其博约兼资、增知广闻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征引亦较多,但系统的研究却几乎没有。以书中收录的唐人著作为例,发现《秦京杂记》、《两京杂记》、《汉上题襟》等三部笔记小说为《类说》独存,这是《类说》最大的学术价值所在,三部书的条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清代讲史小说《说岳全传》的成书年代存在康熙二十三年和乾隆九年两种说法。康熙二十三年成书说的三条立论依据并不坚实,存在漏洞。从梳理《说岳金传》中引用的《兴唐传》、《北宋金枪倒马传》、《飞龙传》等评话和小说以及《飞龙金传》和《听雨轩笔记》等资料中记录的信息来看,以上作品有文字可循的确切年代都是在乾隆年间,再加上评书艺人柳敬亭的表演内容和《说岳全传》各版本传承关系等侧面证据,从而支持了《说岳全传》的乾隆九年成书说。  相似文献   

9.
韩国古代第一部诗文总集《东文选》收录了高丽诗人林惟正创作的46首集句诗。其342句诗句集自上至东晋陶渊明下至北宋末期汪藻等170余位中国文人诗词作品,其中以唐宋文人为主。共运用17个平声韵目,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从文体上说,它具有多元显现的价值:一是对中国唐、五代、宋代诗歌的校勘、辨重和辑佚等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二是从侧面反映出高丽时期汉诗创作兼具唐风与宋韵,即对唐宋诗歌均予以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10.
《太平广记》被清代四库馆臣称作“小说家之渊海也” ,其书对于宋前文言小说的保存、传播起了重大作用 ,鲁迅先生在研究宋前小说时主要依据此书。人们在研究《太平广记》纂修时多从政治角度考察其成书缘由 ,而忽略了其书编纂的文化因素。为此 ,本文把《太平广记》视作文化行为进行研究 ,从文献典籍散佚严重、宋太宗自身的文化修养、唐代小说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太平广记》成书的文化内因 ,笔者以为 ,《太平广记》的编纂是各种文化因素共同促成的 ,是小说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张吉珍 《南都学坛》2010,30(5):45-49
传奇作为一种文体名称,既指唐代小说,又指明清戏曲。当时之所以被"贬",有四个原因:一是正统文学——诗歌的强大,二是严肃史学的排挤,三是"小道"末学"的牵累,四是"俳谐"的曲解。唐传奇之所以能流传下去,在于唐人"作意好奇"、世人皆有"好奇"的心理和契合了特定时代读者大众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汉魏六朝小说重“实录”,唐传奇则讲究“作意”、“幻设”,即重虚构。这种带有根本性质的观念变化,使得依附于史传的笔记体小说,一变而为具有虚构意义和主观创作意识的独立小说文体。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唐人“好奇”、“逞才”的心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心态促进了小说家主观创作意识的产生,使之“作意好奇”,逞其“意想”,展示其才华。因而对于小说脱离史传的附庸地位,成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小说文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崇祯皇帝继位、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垮台以后,当时的文坛出现了三部揭露谴责魏忠贤阉党的小说:《警世阴阳梦》、《皇明中兴圣烈传》和《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在这三部斥魏小说中,《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的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结合得最好,是最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这部书令人瞩目之处是,该书作为一部历史小说,用艺术的手法,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晚明时期东林党与魏党进行顽强斗争的过程,在历史小说的写作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以对女性的细腻逼真而独特深入的描写著称.他创作了不少"妇女生活"小说,当我们以解读先锋小说的眼光去研读这些作品时,可以发现其还具有"新写实主义"特征.可以说,苏童的"妇女生活"小说具有先锋性与新写实性相交融的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名物训释是词典编撰的重点,《说文》的名物词说解很有特色,它在抓住被释物的外在特征时,还十分注重阐释其文化内涵,而这种阐释恰是先民思想认知的真实记录,这就使后人可以据此窥探到古人的诸多文化观念。通过对《说文》少数几个动物词虞、乌、易、螣、鳳、蝄、莺、雇、雀、鸡的剖析,阐述其所反映的儒家的仁、孝、贞节观、神灵鬼怪观及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16.
在考察《封神演义》等长篇章回小说及"三言二拍"等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中,我们发现了"但见"、"怎见得"等领起语与俗赋之间深厚的血缘关系。在此类领起语带动之下的文字板块,应归属俗赋。先秦至唐,俗赋仍以独立的形式存活于民间。然而,似乎自唐开始,俗赋便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形态,从而,变成始自宋元,而成熟于明代,繁盛于长篇章回小说、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之中的俗赋。讲唱文学中俗赋的发现将大大有益于对赋本体及秦杂赋的破解。  相似文献   

17.
考察《封神演义》等长篇章回小说及“三言二拍”等话本和拟话本小说,我们发现了“但见”、“怎见得”等领起语与俗赋之间深厚的血缘关系。在此类领起语带动之下的文字板块,应归属俗赋。先秦至唐,俗赋仍以独立的形式存活于民间。然而,似乎自唐开始,俗赋便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形态,从而,变成始自宋元,而成熟于明代,繁盛于长篇章回小说、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之中的俗赋。讲唱文学中俗赋的发现将大大有益于对赋本体及秦杂赋的破解。  相似文献   

18.
李贽的“童心说”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命题。依据晚明的思想特点及文学实践状况,总结出“童心说”提出的理论背景包括批判宋明理学与纠正复古文风。继而从李贽对“童心”一词的解读及其对“至文”的创作方法入手,认为其美学内涵可以概括为创作内容上重真实、形式创作上重自然。  相似文献   

19.
对当代"京味小说"的文化品格及其演化进程作出了清晰的勾勒,认为"讲礼"、"找乐"与"慷慨悲歌"构成了北京人文化品格的基本矛盾,由此产生了"京味小说"淳厚与悲凉的双重景观.从老舍、邓友梅、陈建功、刘心武、王朔的小说创作中,可以看出时代变化中"京味小说"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0.
唐五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已摆脱子、史的束缚 ,逐步走向成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指出唐人“有意为小说” ,叙事艺术的增强是唐五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勾勒唐五代小说叙事视角的多样化以及各种叙事视角自身的特点 ;二是在叙事时间上 ,标注年号、有意识“扭曲时间”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叙事笔法的运用构成唐五代小说独特的叙事时序 ;三是叙事结构上 ,呈现出程式化、板块状的特点 ,作者还通过设置“小说之眼” ,使叙事结构趋于谨严、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