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范家安 《决策》2010,(10):94-95
曹氏四代领导人曹操、曹丕、曹真、曹爽都忌惮司马懿"坐大"要杀他。但司马懿处乱不惊,宠辱皆忘。这就是情绪管理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曹魏时期著名的功臣与权臣.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其为晋宣帝.司马懿历仕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齐王曹芳四朝,既是匡扶曹魏朝廷的柱石之臣,也是司马氏取代曹魏政权、建立晋朝的奠基者.在史书和文学形象中,司马懿往往都是一副奸诈阴狠的嘴脸,而他曾经对于曹魏的忠贞以及曹魏对他的猜忌却无形中被淡化了.以司马懿为标本分析政治人物政治忠诚的复杂性,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司马懿对曹魏的尽忠与大功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司马懿为上计掾,他以身染风痹病而不应召.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为丞相以后,用强制手段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晋书·宣帝纪》).  相似文献   

3.
振北 《领导文萃》2008,(6):51-52
司马懿是曹操丞相府的长史。所谓长史即是总管的意思,官职并不小,但总管属幕僚,没有实权。他深有韬略,逐渐成了曹魏政权的重要参谋。后来三国分别称帝建制,在曹丕、曹睿相继称帝时,他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妇孺皆知的空城计里,诸葛亮一人独坐城楼上抚琴,竟使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率15万大军望一座空城而立即避之如蝎,孔明先生的谋略核心就在于使司马懿钻进“城里没有伏兵,又有伏兵”的  相似文献   

5.
李国文 《领导文萃》2007,(11):89-90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不同之处,是他要对付的敌手和潜在的敌手更多一些。 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言听计从。曹睿视司马懿不过是老臣之一,并不十分信任。诸葛亮在西蜀,几无一人可与之相埒。而在洛阳朝中,曹真、曹休这些近亲,陈群、华歆、王朗这些重臣,权势不小,与司马懿不相上下,并对他深怀戒心。刘备托孤时,要他的儿子对诸葛亮以父事之,而曹操早留下“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于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的评语。  相似文献   

6.
<正>说到三国里的人物,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评论者都认为智商最高的当属诸葛亮。在笔者看来,诸葛亮智商确实高人一筹,但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能成为诸葛亮对手的人屈指可数,在这些可数的人里面,司马懿当推第一。但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面,司马懿的表现不如诸葛亮呢?这里面固然有小说作者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更主要的是司马懿把握的平衡之道,他对此道理解得可谓深入透彻,运用得神乎其神。他完全可以凭借魏国的经济、军事和人才等优势打败诸葛  相似文献   

7.
《空城计》是大家熟悉的三国故事。魏国宿将司马懿率十万之师,取一小小的西城县,与诸葛亮一照面便不战而去,引起许多议论。有的神化诸葛亮,有的非议司马懿,更有甚者说:“派  相似文献   

8.
正三国时代人才如过江之鲫,文争武斗,分分合合,给我们奉献了一场有关智慧与韬略的饕餮盛宴,而司马懿在大众看来无非是这场盛宴的一碟小菜。事实上,三国再精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等再聪明,却也都是在为司马懿做嫁衣,随着大戏的落幕,隐居于后的收盘者悄然现身,那就是这场智慧盛宴的拾掇者司马懿。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为大家还原那一段惊心动魄的  相似文献   

9.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的宏论。尽管千载以下见仁见智的解读数不胜数,但对文章重要性的强调,曹丕居功至伟。文章的确很重要。中国人当下每年一次的重要政治生活的"两会",其实就是让与会代表聆听和讨论五篇文章:政协主席的工作报告、人大委员长的工作报告、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0.
执手强作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12,(14):92-94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将八岁的儿子曹芳托付于曹爽和司马懿后死去,时年三十四岁。在此之前,司马懿刚刚从辽东班师准备去镇守长安,中途却接到魏明帝的诏书,要他速回洛阳。司马懿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预料朝中发生了大事,便星夜兼程,赶回洛阳,立即去见魏明帝。魏明帝见到匆匆赶回来的司马懿,苍白憔悴的脸上露出了些许欣慰的神色。他知道自己的病不能好了,对身后之事非常忧虑。他拉住司马懿的手,心情沉重地说:"我把后事托付给你,你  相似文献   

11.
刘昆 《决策》2008,(2):49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95,96回是书中极为精彩的一段,主要谈孔明与司马懿为争夺街亭而发生的一段斗智斗勇的故事.从领导和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段故事使人发现,孔明虽有百万甲兵,但在对人的领导上仍有盲点,其在战时的领导决策失误不但导致街事被丢,还导致马谡被斩,这是其一生中的败笔.虽然孔明随后用空城计智退了司马懿,但是依然无法弥补失地、斩将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孔明在第四次出祁山的作战中,经过和司马懿一番斗智斗法,终于赢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使魏军陷入不利的境地。在这一有利的局面下,倘若西蜀朝中有"明主"坐镇,通观全局,又有萧何式的人物运筹后方,那么,孔明夺长安、定三秦是很有希望的。三秦一定,则蜀军争夺中原便有了战略基地,无疑将会令形势大大改观。然而遗憾的是,司马懿一个"反间计",就使刘禅这位不明事理的昏君,硬是把诸葛亮从前线召回成都,丧失了北伐作战的大好时机。当诸葛亮在祁山前线连胜敌军,驻守在永安的李严派都尉苟安前往押运粮草。谁知,这位苟都尉嗜酒成性,延误了运粮期限,被孔明重责八十军棍,打得皮开肉绽。苟安因此"心中怀恨,连夜引亲随五六骑,径奔魏寨投降"。正为连遭失败而苦恼的司马懿,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文章?这个问题曹丕在《典论》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意思是说文章是治国的大事和古往今来的盛事。我个人理解,文章就是记事、说理、明志、抒情、言物、叙议等一种工具和载体。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三国史上,诸葛亮不善于培养人才,以致蜀国后期缺乏人才从而败亡的论点,已为很多人所接受。反观魏国后期,则是人才济济,这无疑与作为魏国后期中流砥柱的司马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司马懿是一名"教练型领导",他善于培养人才,尤其善于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相似文献   

15.
末世枭雄     
司马懿证明,通向成功的道路,由一连串卑微、欺诈、委琐组成。一个从里到外、自幼及老从不曾体现英雄气概的人,仍可能在一场由顶尖英雄参与角逐的竞争中笑到最后英雄有两种,打出来的和忍出来的。打出来的英雄生猛亮丽,如项羽,然秋后轧账,常不及忍出来的英雄收益广大,如刘邦。在汉末三国,若曹操、诸葛亮算前一种,刘备和孙权就属后一种,司马懿更是后者中的翘楚,此子老于忍耐,精于等待。汉末三  相似文献   

16.
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 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政治上有争议的人物,但是,曾国藩的人品,人格,远见卓识,治国之策,治军之术,治人手段却被公认为指导做人的智慧金典。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我刊将从本期连续《曾国藩十二策治人治国金典》,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8.
"愚兵之策"是古代军事家带兵打仗时利用信息不对称现象,对士兵采用的一种信息封锁和信息欺骗策略,其管理价值有组织战略的需要、保密工作的需要、宣传鼓动的需要。在现代社会,采用"愚兵之策"时应特别注意其限度,即军事领域与非军事领域的区分、保密与信息公开的平衡、领导与部属对信息掌控程度的不同要求。在运用方面,领导者必须牢牢把握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刘再复 《领导文萃》2010,(18):43-46
<正>刘备玩儒术,曹操玩法术,但三国之争最后的胜利者是玩"阴阳术"的司马懿。阴阳文化也有原形与伪形之分,中国的阴阳家在战国时期是与儒、道、法并行的一大家,《汉家·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代表人物有邹衍等。阴阳家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均受水、火、  相似文献   

20.
台词     
“发展忧无策,更忧有策不落实;风气忧无心,更忧有心不用在发展上。”——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宋德福到莆田作对外开放调研时指出,各级领导要特别重视抓发展之策的落实,抓良好风气的形成“中国老百姓如果打官司,耗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